河北省博物馆是河北省惟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953年4月,是我省收藏古代、近现代历史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陈列展览,向人民群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构。1994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河北省博物馆坐落在省会石家庄市中心,主体建筑建造于1968年~1969年,最高处27.7米,主楼四周用56根圆柱构成高大宽阔的长形柱廊,建筑整体风格既巍峨壮丽,又庄严朴素。建筑总面积20028平方米,共有18个展览大厅,展厅面积11216平方米。馆前为52500平方米的省会文化广场,广场中央造型优美的灯光音乐喷泉银珠飞溅,广场鸽与游人尽情嬉戏,翩翩起舞,广场四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2001年2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河北省博物馆(主体建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河北省博物馆一直非常重视文物征集工作,坚持长期征集与短期突击相结合,使馆藏文物不断增加。目前馆藏文物、标本15万件,其中一级品321件(包括国宝级文物6件)。藏品按时代分为古代文物、近代文物和现代文物三大部分,其下又按质地分类。其中以古代文物数量最多,也最精美。另有图书资料室藏书5万余册,照片2万余幅。图书收藏中不乏明清珍善本图书,是河北省地方志主要收藏单位之一。
唐山大城山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穿孔红铜牌,是人类由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产物,也是我国境内出土的最早青铜制品之一。兴隆县出土的一批战国铁范42副87件,包括锄范、镰范、镢范、斧范、凿范、车具范等类型,是目前国内出土的生产工具铸范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
满城陵山汉墓出土文物是河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陵山汉墓是西汉第一代中山国王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的墓葬,两座洞室墓共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玻璃器等文物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90余件,国宝级文物5件。刘胜金缕玉衣是用金丝将岫岩玉片编缀而成,整体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金丝约1100克,玉片2498片,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窦绾金缕玉衣形式与刘胜玉衣相似,共用金丝约700克,玉片2160片。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宫女跪坐执灯形象,由头部、身躯、右臂、灯座、灯盘、灯罩等部分组成。宫女体臂中空,右臂为烟道,可将灯烟导入器内,以保持室内清洁。错金博山炉炉身似豆形,通体用金线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工艺精湛,装饰华美,是举世闻名的珍宝。透雕双龙纹高纽白玉谷纹璧玉质晶莹洁白,纹样优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为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河北是中国古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和重要产地,早在距今7000年的磁山文化时期,人们就已开始大量使用陶器。唐宋时期,河北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瓷器产地,出现了著名的四大瓷窑——邢窑、定窑、磁州窑和井陉窑。隋唐邢窑白瓷是北方瓷器的代表,被唐代茶圣陆羽誉为“类银”、“类雪”,形成中国瓷业生产“南青北白”的局面。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产品胎薄釉白 ,刻划花技法流畅生动,印花装饰更具特色,发展为宋代白瓷窑之首。磁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民间瓷窑,纹饰技法风格豪放,富有乡土气息,瓷器上的绘画题材饶有兴致,极富情趣。井陉窑是河北省考古工作者的新发现,产品以细白瓷为主,唐、五代时曾为官府烧制过瓷器。河北省博物馆四大名窑瓷器精品均有收藏。
河北省博物馆另一具有重要特色的瓷器藏品是元代的青花和彩釉瓷,1964年保定市元代窑藏中出土的11件青花和蓝釉瓷器代表了同类元瓷的最高水平。其中青花开光镂雕红蓝釉花卉大罐是国宝级文物,集绘画、镂雕、浮雕、贴塑、青花、釉里红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身,代表了元瓷烧造的最高成就。
玉器中的精品以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玉璧和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出土的成套玉器最具特色。
河北历史上一直是佛教盛行之地,馆藏的许多造像以精美的艺术造型和重要的历史价值而闻名于世。曲阳修德寺出土的2000余件汉白玉佛教造像,是目前国内出土数量最多、时间延续较长的一批佛教造像,对研究佛教发展史有重要的意义。
金银器中以唐代鎏金鹿纹菱花银盘和辽代契丹文“敕宜速”金、银牌最为代表。
馆藏书画约2000件,主要是明清两代政治家和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明代著名诤臣杨继盛、东林党人赵南星、明末殉国名臣吴景范、清初理学家孙奇逢、清康熙名臣魏象枢、魏裔介等人的书画作品,形成了以地方名人墨迹见长的馆藏特点。另外还有文徵明、朱耷、唐岱、郑板桥、虚谷、吴昌硕及徐悲鸿、齐白石、傅抱石等名家的精品之作。
近现代文物藏品记载着燕赵儿女为追求解放、争取光明而进行的血与火抗争,是100多年里河北人民革命征程奋斗不息的历史见证。其中有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入侵重要证据的清末直隶南部法国天主教总堂献县张庄教堂遗留原始资料;义和团运动首领景廷宾在“扫清灭洋”起义中使用的马鞍;土地革命时期宁都起义领导者赵博生的遗存衣物;抗日战争时期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创作的著名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手稿;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征战的指挥战刀;冉庄地道战中使用的油灯、镐头、铁锨;白洋淀雁翎队使用的木船、火枪;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纪念大碗;中国人民银行第一版人民币印钞石版等珍贵文物。
河北省博物馆建有设备比较完善的文物库房,有一套健全严格的文物接收、鉴选、登记、编目、入库、提用、核对、注销、统计等管理制度和手续,有专业技术人员对藏品进行维护保管,并设有文物保护实验室和文物修复工作室。保管工作正在逐步走上正规化、科学化、现代化轨道。
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是河北省博物馆的根本宗旨。1994年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来,先后举办大型基本陈列和各种专题展览20余个,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文物、人物、自然生物、社会发展、建设成就等方面。展示了数千年辉煌灿烂的燕赵文明,河北人民抵御外来侵略、推翻三座大山,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河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光辉成就。这些陈列展览揭示了历史发展规律,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了时代旋律,讴歌了英雄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1993年5月,河北省博物馆举办的《河北邢窑、定窑、磁州窑瓷艺特展》应邀赴北京炎黄艺术馆配合“科学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展出。展览精选河北三大著名瓷窑300余件典型器物,从各窑址的历史沿革、烧造工艺、瓷器种类、造型釉色以及装饰手法等侧面展示其产生背景、发展过程、最高成就和艺术特点。通过揭示各种瓷器的丰富文化内涵,给人以知识鉴赏和美的熏陶。江泽民总书记亲莅参观,并向与会的世界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炎黄艺术馆馆长黄胄先生等人表示:看过这些瓷器,中国作为瓷的祖国是当之无愧的。
1994年9月,河北省博物馆筹办的《腾飞中的河北社会事业》作为参加“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览会”中的河北展馆在北京展览馆展出。按照“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展览内容分为社会生活、教育科技、文化建设三部分,着重宣传河北省社会事业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河北展馆参观,肯定了河北省社会事业取得的成就。展览组委会对河北展馆的组织领导和设计制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授予“最佳组织奖”和“最佳设计奖”。
1997年9月~10月,河北省博物馆筹办的《辉煌的五年——十四大以来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展》“河北展馆”在北京展览馆展出,这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举办的建国后规模最大、全面反映党的十四大以来两个文明建设成就的大型展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河北省改革开放步伐最大、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展览内容分为经济建设成就辉煌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两部分。展出期间正值党的十五大召开,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瞩目,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参观,对河北省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出席十五大的代表和在京的各国驻华使节也分别参观了展览,参观者对河北展馆饶有兴趣,纷纷称赞6400万燕赵儿女创造的辉煌业绩。河北展馆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最佳组织奖”和“最佳设计装修奖”。
目前,河北省博物馆有4个基本陈列对外开放,分别为《古代河北陈列》、《近代河北陈列》、《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和《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汉墓》。除此之外,每年还举办各种不同数量、不同内容的临时性专题展览。陈列设计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力求科学准确地反映河北历史面貌。在设计思想上努力创新突破,强调以物说史,认真处理历史逻辑性与专题性的关系,以全国性历史阶段为经,以河北区域历史特征为纬,重点展现河北地区重大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同时注重运用和吸收史学研究与文物考古工作新成果,表现和介绍学术领域新观点。在总体布局与题材选择上,采用突出河北特点的手法,比较系统地再现连绵不绝的河北古代社会历史概貌,摒弃传统的教科书式的历史阶段划分方法,针对地方特色,挖掘历史内涵,归纳出鲜明清晰的主题单元。
《古代河北陈列》起迄时限为史前时期至清代(鸦片战争前),陈列面积1300平方米,陈列展线220米。展出文物600余件,图片170余幅,辅助展品包括图表、拓片、复原景观、电脑触摸屏等。陈列内容分为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元明清时期6个部分共23个单元。史前时期通过阳原泥河湾盆地古人类遗迹证明古代河北是人类发祥地之一,并重点介绍了原始聚落中的磁山文化。夏商西周时期表现古代河北境内商先民活动、商王朝迁都于邢以及当时的方国和封国。春秋战国时期讲述在争战与融合的历史背景下,燕国、赵国和中山国三个封建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的慷慨悲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展现秦汉走向统一时河北地区农业、冶铁业的发达兴盛,六朝古都邺城兴衰以及世家豪族势力发展、佛教传播等情况。隋唐五代宋辽金时期展示唐代初设河北道,河北开始作为中国行政区域,北宋与辽在河北地区对峙共存,金政权统一河北的历史脉络以及邢窑、定窑、磁州窑和井陉窑四大瓷窑的辉煌成就。元明清时期概述在三个朝代近700年间河北地区作为畿辅重地时期北方重要军事屏障长城、清代夏都承德避暑山庄等方面历史沿革与变迁。
《近代河北陈列》起迄时限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列面积1300平方米,陈列展线270米。展出文物200余件,照片近500幅,以及复原景观、图表、绘画、雕塑、电脑触摸屏等辅助展品。陈列内容分为救亡图存 近代开端(1840—1904)、前仆后继 烽火燎原(1905—1936)、浴血奋战 开新纪元(1937—1949)3个部分共22个单元。救亡图存 近代开端部分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使直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北伐军及捻军在直隶的斗争,直隶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以及直隶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生。前仆后继 烽火燎原部分反映辛亥革命后河北地区革命火种的萌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创始,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波澜壮阔的工运高潮,风起云涌的武装斗争等历史史实。浴血奋战 开新纪元部分再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河北人民不畏强敌、奋勇御侮的英雄主义和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壮丽画卷。
《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陈列面积1300平方米。中山国是北狄族鲜虞部建立的侯国,始建于春秋,鼎盛于战国中期,后为赵国、燕国所灭。战国中山国系当时五个“千乘之国”之一,是战国中期仅次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但是由于其历史比较短暂,史籍记载非常简略,所以,两千年来中山国的历史始终是未解之谜,被称为“神秘王国”。20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对战国中山国都城灵寿古城(今平山县三汲村附近)进行了调查,发掘了两个中山王陵,出土了数以万计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展览内容分为历史、疆域、都城、宫室、田猎、征战和王陵7个单元,通过230余件文物,上百件照片、文献、壁画及部分复原场景,生动地展现战国中山国曲折的历史、精美的文物、豪华的宫室、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特色和巨大的国王陵寝,给观众以强烈震撼。陈列形式布局疏朗大方,色泽典雅庄重。在1997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首届全国文物系统陈列展览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汉墓》陈列面积1300平方米。满城汉墓是我国重大考古发现,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发掘出土,系西汉中山国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并穴合葬墓。两墓共出土金、银、铜、铁、玉、石、陶、漆等文物万余件,其种类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在已发掘的汉墓中都是罕见的,对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极具价值。展览内容精选300余件有代表性的器物,分为饮食·炊具、灯具、炉具、娱乐·梳妆·盥洗器、医药·计量器、工具、仪仗·兵器、车马器、帷帐帐构、器具饰件、彩绘陶器、玉·石·玻璃器等12个展品组。陈列形式辅以必要的复原景观、模型和图片,整体风格体现了传统审美观念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统一,较为全面完整地展现了满城汉墓文物的风采。在1999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三届全国文物系统陈列展览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爱国主义教育是博物馆永恒的主题。面对崭新的21世纪,河北省博物馆将以成为“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为契机,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务实求真,与时俱进,力争再上新台阶,创造新佳绩,进一步搞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不断推出高品位、高质量、高档次的陈列展览,科学全面地表现古代河北、近代河北、当代河北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贡献
推荐河北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