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吃货,没走过一个国家不光会对她的无边美景倾倒,她的美食也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虽然说如今的世界餐饮大融合已经让我们做不了几站地铁就能吃到世界各个角落的美味,但是这些美食发源地去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常常当地人推崇的原汁原味,相信我,那味道是绝对不同的!
西班牙伊比利亚火腿:世界上最好的火腿
到了西班牙,如果说您还没有尝过一片正宗的伊比利亚火腿,那简直是白来了一趟!
伊比利亚火腿虽其貌不扬,整整齐齐挂在店里也看不出什么独特之处,但是一经切开,独特的香气四溢,分秒中就抓住了所有食客的味蕾。渗油的表面,让人有马上啃一口的冲动。肉色绯红,肌肉周围的淡淡粉红色的脂肪,如云环绕;肌肉之间的纤维却犹如丝网密布成大理石的细纹理。顶级制品的外观则更像一件艺术品。
当她滔滔不绝将话题缠绕在火腿上的时候,切成薄片的伊比利亚火腿在厨师的巧手下,一圈圈绕成玫瑰花的模样,盛开在洁白的盘子里。从这一朵朵散发着天然的肉香,也混杂着橡子的甜味和草木清香的火腿中,她的记忆再次回到了西班牙的小酒馆或是大餐厅,火腿高悬屋顶的壮观永世难忘。在她手舞足蹈地形容火腿的滋味时,忽而忘情一笑。那笑声就像一把小小勺子,搅浑了他极力压抑在心底的甜蜜。
伊比利亚火腿被誉为世界级的美食。也许有人会问,金华火腿或者宣威火腿与之比起来如何?即便被再次冠以崇洋媚外的名头也得说:那根本,是两回事。
如果有人胆敢用伊比利亚火腿—哪怕是伊比利亚火腿的骨头来煲汤,一定会被安达卢西亚人用鄙夷的目光杀死。对于这种鲜红的,带着雪白脂肪纹路,如大理石一样透明,闪着隐隐油光的,散发着醉人香气的,柔软的,细腻的,加一万个定语都不嫌多的,用形容词一定要用到最高级的,食材,只有生吃,才能对得起它的无上滋味。
把它切成像纸一样薄,放在一片面包上——事实上最好是什么都不放,直接放在舌头上,然后大脑就像被猛击了一拳似的,体会到人生最香的味道之一。
什么都不能掩盖它的滋味。安达卢西亚地区流行吃一种面包,把短版的法棍面包当中破开,夹上薄薄的一片,真的是薄薄的,比空气略微薄一点的那样一片,就是一个最贵的“三明治”。用眼睛浏览它的时候会认为那一点点火腿的味道一定会消失在浑厚的面包中,变成一种如花边一样可有可无的点缀。然而,面包的存在原来只是为了衬托它的强悍,在面包入嘴的那一刻,整个面包都不见了,你能记得的只有火腿,火腿,火腿。如阿莫多瓦的那部电影名字所叫嚣的《火腿,火腿》。
伊比利亚火腿叫做JAMON,读起来不是“扎蒙”,而是“哈蒙”。整个西班牙,只要是餐厅,菜牌上一定有它。而到了安达卢西亚,一个餐厅如果想做出“来吃我,我很好吃”的样子,必定在整个餐厅里都挂满了火腿——无论它是不是伊比利亚火腿。火腿,在西班牙变成了比法国蓝带勋章或者米芝林星星更权威的标志。
当然,它是昂贵的。一只最好的伊比利亚火腿可以卖到接近500欧元一公斤。吃不起它的,可以去吃同一只猪身上被做成风干肉的那部分,或者更便宜一些,吃风干肉渣子做成的风干肉肠。可是吃1000斤风干肉的体验也不如吃一口5J的伊比利亚火腿,如果人生的美食消费份额是有限的,那么请你一定要去吃一口最好的伊比利亚火腿,然后用余生去怀念它。
让我再继续沉迷在伊比利亚火腿的香气里吧,再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也许到那个时候,大脑已经有足够的理智去关注那只黑蹄猪,被做成火腿的那只猪,完成了猪生最高荣誉的那只,黑蹄猪。
意大利:一根面条可以长800米
意大利的象征是什么?最近意大利政府的一项游客调查结果令人颇为意外,因为答案既不是比萨斜塔,也不是水城威尼斯,而是意大利面条。
前段时间,中国跟意大利为了谁是面条的祖宗颇打了几天文字仗,意大利人坚持说,早在古罗马时代,他们的祖先就会做面条,罗马帝国留下的文书中,有一位老人把一桶意大利面作为遗产留给儿子的记载;中国人则搬出“4000年前面条”的出土新发现;被“逼急了”的意大利人甚至连神话传说都翻了出来:希腊神话中的火神有一个机器,可以制造长长的、像意大利面的细线状面食。
这段争论的结果暂且不说,要说意大利人做面条的能耐的确了得。当年,罗马帝国为了解决人口多、粮食不易保存的难题,想出了把面粉揉成团、擀成薄饼再切条晒干的妙计,从而发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意大利面)。
最初的意大利面都是这样揉了切、切了晒,吃的时候和肉类、蔬菜一起放在焗炉里做,因此当年意大利半岛上许多城市的街道、广场,随处可见抻面条、晾面条的人。据说最长的面条竟有800米。不过由于意大利面最初是应付粮荒的产物,所以青睐者多是穷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让所有阶层无法抵挡。
意大利面吃起来连汁带水,颇不方便。早期的人们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把蘸着汁水的十指舔净。中世纪时,一些上层人士觉得这样吃相不雅,绞尽脑汁发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条卷在四个叉齿上送进嘴里。餐叉的发明被认为是西方饮食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面功不可没。
以色列法拉费:纯手工制作
法拉费(Falafel)原料是胡姆斯,是一个个小丸子的形状,金灿灿的,可爱的诱人,稍带一些辣味。
关于法拉费的起源,有人说它是由埃及人创作的,阿拉伯人把它带入以色列国土;也有人说它是纯粹的以色列食品,两者的差别在于:埃及人选用的是一种扁扁的白豆,而以色列人所选用的是鹰嘴豆,但不管选择什么材料,要想使法拉费松脆,面粉和胡姆斯的比例至关重要。
胡姆斯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豆制品酱料,把煮好的鹰嘴豆磨碎,然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不同调料制作而成。因为是纯手工制作,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种胡姆斯口味。
品尝法拉费的方法,可以是把它们塞入披塔,蘸着酸奶汁,或是当地特别的一种芝麻酱一起吃,也有人把它单独作为食品,炸出来后直接品尝,十分的松脆,相当美味。
澳洲南澳巴罗莎山谷的农家菜:葡萄酒浇灌出的美味
南澳大利亚州的巴罗莎山谷是澳洲最大的独立葡萄酒生产地区。从欧洲前来的移民在那里扎根已经整整六代人,凭借着自己那强烈的欧洲传统,他们建立起了一个繁盛的葡萄庄园。食物和美酒已经成为了这一地区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两者甚至已然紧密结合,难分彼此。
巴罗莎的农家菜风味来自最早来这儿定居移民的德国传统,不过这儿也有多文化融合的例子,该州希腊、意大利、中国、南斯拉夫和近来的越南移民的融合,也向我们奉上了一份了不起的美食大杂烩。其中有味浓的德国香肠和烤肉,也有鲑鱼,鹿肉、小龙虾和一些口味与众不同的橄榄油。
你到处都能展开美酒佳肴之旅--那里甚至还有一趟美酒列车,能将你带往各家酿酒厂,品尝到当地各家葡萄美酒。同样是在这一地区,位于克莱尔山谷的荆棘公园县则向游客们的美酒之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游客能在品酒的同时,体验艺术课程,或是在烹饪学校接受天才大厨大卫·海(David Hay)的精心指导。
纳米比亚龙虾大餐:大西洋边的美味
斯瓦科普蒙德西临大西洋,而其他三面则被沙漠包围。沿着平坦的柏油马路高速行进,一面是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另一面是连绵起伏的沙丘。蓝色海洋和黄色沙丘直面相对,这种沙海交响的场面可谓奇观,仅在纳米比亚这条海岸线可见。
在这条海岸线上,有一个形似船体的建筑屹立了多年,这就是斯瓦科普蒙德最著名的海鲜餐厅Tug。Tug坐落在观日出日落的最佳地点,长堤旁边,透过窗户,就能目睹太阳缓缓没入大西洋的的动人场景。与温得和克的Joe's beer house受欢迎程度一样,这家老牌餐馆也是要提前预订。
Tug分室内室外两部分。时值日落时分,太阳的温热已经褪去,只剩下瑟瑟海风,所以还是室内的座位比较好。找一个可以看到海和日落的位置,点一瓶南非地道的红酒,继续欣赏日落。
仗着Jerry生日的理由,挥霍一次,点了龙虾海鲜大餐,当然还有最新鲜的生蚝。生蚝依旧是小身材大味道,没有丝毫腥气。漂亮的金发MM送上龙虾海鲜大餐。除了一大块龙虾肉,还有章鱼、鳕鱼以及分辨不出的无名海鲜。龙虾没有澳龙的大块头,肉烤得很嫩,入口即化。鳕鱼几乎没有刺,超肥的整块鱼肉,一口下去,吃得爽快。
摇曳的烛光下,听着海浪的波涛,两人享受来自大西洋的美食,餐厅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暖色,叫做幸福。俄罗斯俄式大餐
俄罗斯人比较讲究饮食,菜肴的品种丰富多彩,“俄式大餐”在世界上很有名气,到俄罗斯来一定要品尝俄餐。
珍贵的鱼子酱,正宗的罗宋汤,还有传统小煎饼,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通常在俄罗斯餐桌上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肉类食品,几乎每餐都会有牛肉、羊肉、牛排、香肠等,建议一定品尝一下我们耳熟能详的“土豆烧牛肉”。
此外,正餐的第一道菜--“汤”也颇有特色,由白菜、萝卜、土豆、肉、甜菜、桂皮等熬制的红菜汤更是每位游客必尝的美味。如果要吃大餐,建议去尼古拉宫,在那里可以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欣赏极富俄罗斯风情的歌舞表演。
法国鹅肝的美滋味:浪漫之都的健康食品
鹅肝,有“世界绿色食品之王”的美誉,降低胆固醇、降低血脂、软化血管、延缓衰老……并且,它作为法国的传统名菜,绝对刺激你的味蕾。
称鹅肝为贵族食品一点也不夸张。在法语中鹅肝为“Foie Gras”,“Gras”这个字代表的意思就是“顶级”。没尝鹅肝,不能算是真正吃过法国菜。如果做一个类比的话,鹅肝的珍贵程度等同于我们中餐的鱼翅、海参。
吃鹅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罗马人,他们真正发现了吃鹅肝的美味及乐趣。起初,他们配着无花果食用,并呈献给恺撒大帝,恺撒视其为佳肴。之后流传到阿尔萨斯 (Alsace)及法国西南部乡村,渐渐开始有人用鹅肝制作肉冻及肉酱,并搭配法国面包食用,既简单方便又平易近人。
直到法国路易十六时期,鹅肝被进贡至宫廷献给路易十五,在品尝之后,深受国王喜爱,从此声名大噪,并被当时许多知名作家、音乐家及艺术家所称赞,自此奠定其高贵珍馐的不凡地位。
在1870年,鹅肝第一次被烹食。一名点心师在Mar6A.chal de Contades 的服务中,鹅肝被包在面团里,并在招待会上使用。从那个时候起,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ian)就和鹅肝联系在了一起,并且许多人认为史特拉斯堡的鹅肝在世界上是最好的。
挪威三文鱼之乡:北极附近的美味
三文鱼的叫法是根据英文单词Salmon的粤语发音音译而来,带有明显的港式洋泾滨口音。Salmon在英语中泛指所有鲑鱼,包括大西洋三文鱼、太平洋三文鱼和杨子荣提到的大马哈鱼。前些年开始,所有在我国用马哈鱼充当三文鱼售卖的行为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严厉惩罚,因为马哈鱼和三文鱼从外形到肉质都有差异,是两种不同的鱼。
其实,太平洋三文鱼和大西洋三文鱼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太平洋三文鱼主要生活在美国的阿拉斯加和日本的北海道,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野生,肉质较硬,对于那些挑剔的舌头来说,并不适合生食。这也是美国人更偏爱腌制或烟熏三文鱼,而日本人最爱金枪鱼生鱼片而非三文鱼的原因之一。不过,三文鱼子却是极赞的美物。
主要生活在挪威和智利的北大西洋三文鱼状况则有所不同,由于来自寒冷彻骨的深海,肉质更加干净健康且柔软紧实,所以让人们爱上生吃三文鱼这种方式的,应该是大西洋三文鱼,尤其是挪威的三文鱼。挪威的海水冰凉透彻,绵长的海岸线里藏有大大小小的纵深峡湾,气候也因接近北极而寒冷彻骨。在深水里生活三年才成熟的三文鱼只有积蓄大量的鱼油才能抵御海水的冰冷,所以被誉为冰海之王的它们不仅口味了得,营养也不容忽视。三文鱼的颜色和其营养价值成正比,颜色越深,价值越高。颜色越深其含有的虾青素含量越高。如果同样的色度,天然虾青素喂养的三文鱼和野生三文鱼价值相当,在美国的市场价是合成虾青素喂养的3倍。
八卦报纸或杂志上总有一些关注明星吃什么的栏目,随手翻翻就会发现,三文鱼出现的频率相当高。有《欲望都市》里的Mr. Big在饭店里大口享用三文鱼寿司的照片;也有陈慧琳坦言自己孕前后吃得非常有营养,其中最爱三文鱼的报道;还有李嘉欣大婚时派发的午餐盒,三文鱼三明治位列其中;以及珍妮弗洛佩兹的减肥食谱:一天只吃两片三文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