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东巴”是纳西语,意为“智者”,(也有一些地区称为达巴)也就是巫师和祭司,以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自然崇拜为基本内容。东巴文化与东巴教密不可分。东巴教是唐初纳西族在原有巫教的基础上,吸收了藏族本教文化而形成的。东巴多才多艺,集写、画、唱、舞于一身,因而他们成为纳西族古老东巴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继承者。
当晚我们在古城的东巴宫欣赏了有中国音乐活化石之称的“纳西古乐”,其实在古城里还有好几处表演“纳西古纳”的场所。但最纯粹的还是要数东巴宫了。我们还是凭同行中一位浙江卫视记者亮出采访的牌号才在前一天预订了三张前三排的座位。
纳西古乐是流传了千年之久的道家洞经古乐,基本上都是取自民间。而操着各种乐器,着传统道家服饰正座舞台的一帮老人们,也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艺术家。以一曲钟、磬、铃、锣声交替着幽然而起的“白沙细乐”作为开场,宛如空穴来风,那种清灵夹杂着难以名状地悠伤流入我们的心田。
最感人的是一曲取意民间一个传说的古乐,它以哀伤深情的旋律泣诉了一位预侵略女婿领土的土司的女儿,给夫君含泪用鲜血写下告急书的哀切心情。乐声中一位白发捋须的东巴老人,一笔一画地用东巴象形文字绘出了歌词。
在东巴宫中看到的牛尾舞也形象地表现了纳西族人的图腾崇拜。一个纳西族男子赤裸着身体,披了兽皮,脚踏草鞋,右手摇鼓,左手执牦牛尾,模仿着大象、鹰、猴、青蛙、老虎的姿态,甚至面部的表情都模仿的活灵活现。据说,这个表演者是一位农民,是偶然被发现的,他已经是牛尾舞的第五代传人了。从纳西族的歌舞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对纳西人民对生命的珍视和崇拜。
俄罗斯作家顾彼得在他著作的《被遗忘的王国中》深情歌颂了纳西古乐:“这种音乐是古典的。但它却是超时空的,是上典的语言。音乐似乎还描述了这样一块乐土:在这里多么宁静、安谧;有着不灭的和平、大同”。
其实,对于纳西古乐,我感受最深的并不仅仅是古乐本身的崇高空灵,还有它透过音符,通过本地农民歌手的一唱三叹中,,列举了许多生命易逝的现象,礼赞此世的美丽、愉悦或幸福,遥望彼岸的不可知,痛感时光的不饶人,在归宿之地的叙述中的一片平静。在歌声里,在主持者激昂澎湃的颂词里,我仿佛感受到了纳西人独特的生命意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图腾的崇拜,对灵魂不灭的信仰,他们所揭示出纳西民族从荒蛮走向文明,广收博采,从不自封的历程。
在我的认识里,纳西族是一个极为智慧的民族。他们有着极强的领悟力,在历经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在新文明和外来文化的逼近中,依然保持着精粹的古老文化,并使它得到升华和超脱,铸就着神秘而伟大的“中国西南部的古纳西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