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海有缘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来过青海,并被青海的风景和人文而感染进而成为一辈子美好回忆的人;另一种就是向往青海,等待一个去青海的借口的人。其实,回忆也好借口也好,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最难忘的还是青海那一片伸手就能触摸到的蓝天。
茶卡盐湖
这里的星空不用仰望,站在如镜面的盐湖中,摄影师的四周与脚下星光闪烁。这时盐水已经浸过了摄影师的脚面,他们踩着松软的盐壳和淤泥,记录着银河的镜像倒影。银河逐渐升至天顶,光芒璀璨。它仿佛穿透远方的地平线,与水中的倒影连接在一起,让人不禁幻想,茶卡盐湖中的盐块,莫非就是银河中倾斜而下的繁星?
坎布拉
处于黄河岸边的坎布拉丹霞,壮观、透亮,凸现在广袤的森林之中。图中仅仅是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的一角,这里的丹霞面积大、形体陡峭,很多处相对高度达200-300米。丹霞在地理学上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在中国文化里丹霞被称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其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在我国目前已发现有400多处丹霞地貌。
青海湖
众多湖泊都以瑰丽秀奇为人所爱,青海湖单单把瑰丽舒展为平淡、把秀奇换成一种壮阔。在这里,草原和大海得以对接。草原的优美、海的浩瀚与湖的沉静交织在一起,成就了青海湖的博大之美。
塔尔寺
塔尔寺不仅是一处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也是一座佛教文化艺术的宝库。它的寺院建筑、雕刻以及佛像、佛塔、佛经、供器、法器、曼陀罗、坛城……把这座佛教名刹装点得富丽堂皇、奥义深邃,其中尤以年代久远的塔尔寺三绝作为东方艺术奇观而蜚声海内外。
祁连风光
世上没有一个地方像祁连山。5.7亿年前,地球上波澜壮阔,山呼海啸。不知持续了多长时间后,海水渐渐退去,陆地隆起。渐渐,在中国西北的大地上,苍茫的祁连山草原形成。祁连山草原的历史,看起来好像是那么粗犷,甚至残酷,但祁连山的本质绝对是温情浪漫的。祁连山一名就是古代匈奴语,意为“天之山”。迄今为止,游牧在这里的匈奴人的直系后裔——尧熬尔人(裕固人的自称)仍然叫祁连山为“腾格里大坂”,意思也是“天之山”。
卓尔山
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站在卓儿山顶视野极度开阔,四周没有任何遮拦,山对面是一山尽览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两侧分别是拉洞峡和白杨沟风景区,背面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脚下滔滔八宝河像一条白色的哈达环绕在县城周边。
牛头碑
依偎在古朴、雄浑、粗犷的牛头纪念碑围栏旁,那披银挂甲的巴颜喀拉山遥遥在望,高耸入云,皑皑雪山下,草原碧绿如洗。那撒满山冈、湖畔的牛羊,安然游动;黑白相间的帐篷点缀在绿绒毯上,似扁担,如蘑苦,青烟缭绕,牧笛悠悠。
年保玉则
在藏民族的传说中,年保玉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把自已三个美丽的女儿全部许配给了一位智勇双全的猎人。女儿们生了三个儿子——昂欠本、阿什姜本和班玛本。他们勤劳勇敢,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奔东西,创下了人们今天常说的上、中、下三果洛。
门源百里花海
在祁连山的东端,由于季风的影响,其南面和北面,差异并不是很大,尤其是顺着大通河与湟水河谷,东南季风能吹送到祁连山的深处,因此大通河畔的门源县降水足以让油菜花开得一片灿烂,门源县的油菜花不仅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而且成了一种美景资源,给人们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