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地理位置优越,风光旖旎,资源丰富,自十九世纪中叶形成,1954年建场以来,一直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而名扬区内外,受到各级领导和国际友人的热情关注。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同志1990年视察乌梁素海时,欣然题诗曰:"浩瀚红柳海,水明芦苇青,鱼欢掀银浪,鸟悦忘返程";1995年,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刘明祖同志为乌梁素海题词"塞外明珠"。
曾经不断创造辉煌的乌梁素海人,正借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竭诚邀请四海客商到这片热土投资创业,共同打造乌梁素海的美好明天。
一、自然概况
1、优越的地理位置:乌梁素海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境内,河套平原东南端,位于东经108°43′-108°57′,北纬40°47′-41°03′,呈半月型,宛如一块蓝宝石,镶嵌在查斯太山和乌拉山之间。它东临包头市,西接五原县,南与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隔黄河相望,北与乌拉特中旗接壤,处于连接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和临河市的金三角地带。同时又处在昭君坟-五当昭-成吉思汗陵-响沙湾-维信高尔夫球场-大桦背-乌拉特草原-乌梁素海-河套田园风光-乌兰布和沙漠-黄河拦河闸黄金旅游线路中间。以乌梁素海为圆心,半径300公里范围内,现有人口600多万,潜在着巨大的旅游客源。
2、独特的地形地貌:乌梁素海的流域范围严格来讲,应包括除去三湖河流域和乌拉山东段部分黄河流域范围的整个巴彦淖尔盟黄河流域。但一般人们只把西至乌兰布和沙漠,东至西山咀,北到狼山,南至黄河的后套灌区当作乌梁素海的流域范围,面积约为1万2千平方公里。流域内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从行政区域上,包括:杭锦后旗、临河市、五原县的全部及磴口县、乌拉特后旗、乌拉特前旗的部分地区。 乌梁素海除西面为河套平原,其余三面均为山地和丘陵,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湖的北岸和西岸为灌溉农业区。湖的东岸和南岸为牧业区。湖周没有工矿企业,因此湖周的大气和土壤没有受到污染,鸟儿可以自由自在的在湖泊上空飞翔。 乌梁素海地区西北高东南低,由北向南倾斜。东湖畔弯圆,西湖畔曲直,犹如月牙一般。湖区东侧主要分布有少量沙丘,多形成固定或半固定的椭圆形丛状或稀疏的大沙纹。沙丘一般高4-8米,被白刺等沙生植物所覆盖,呈典型的荒漠地貌。 乌梁素海面对的是牧草葱茏,"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乌拉特草原和奇峰耸立的乌拉山,站在山顶北眺,海、原、山、沙四大景观尽收眼底。
3、怡人的气候水文:乌梁素海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寒暑变化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日照时间长,日照面积大,昼夜温差大,活动积温高,光能资源充足。年平均气温6.7摄氏度,日温差13.2摄氏度,水温大于7摄氏度的有183天,极端最高气温37.7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30.8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52天左右,湖泊结冻于11月中旬,于翌年3月解冻。乌梁素海地处内蒙古高原,是全国日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年日照时数3185.5小时,日照率可达72%。乌梁素海年平均降水量为224毫米,全年蒸发量为2456毫米,即3.65亿立方米。主要进水来自灌溉退水、山洪及降雨。 乌梁素海的水源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是河套灌区各大干渠的灌溉余水(也即黄河水)和山洪补给水,水质好。60年代以后,随着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用和灌区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湖水来源逐渐由灌溉余水转变为农田排水和灌溉淋滤水。20世纪90年代年进水量为6-7亿立方米,现在年进水量约为4亿立方米。 境内主要水系是黄河和乌梁素海,黄河在乌梁素海流域的总长度为345公里。乌梁素海水域面积293平方公里,水位高程1018.5米。而且这里地下水资源也十分充足,属国家一级优质饮用水。乌梁素海与日本JZ株式会社合资开发的投资1千万元,年产1万吨天然矿泉水项目已经启动,目前正在积极申请计委立项。
二、历史沿革
乌梁素海流域是黄河文化的一部分,自唐朝在这里设置天德军城以来,一直是重要的经济、军事重地。 建国后,党和政府对乌梁素海的生产建设十分重视。1954年,河套行政公署在安北县成立乌梁素海水产管理局。1957年,机构合并成立了河套行政区乌梁素海水产局。1960年,成立包头市乌梁素海水产局,由原集体所有制转为全民所有制。1962年,改名为包头市乌梁素海综合经营管理局。1963年秋,渔场划归巴彦淖尔盟,更名为巴盟行署乌梁素海管理局。1969年,由北京军区接管,更名为北京军区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九团。1975年,兵团撤消后,划归巴盟农管局改名为巴盟国营乌梁素海农场。1978年,改为巴盟国营乌梁素海渔场,并沿用至今。建制虽几经变更,但一直为国有。
三、举足轻重的生态地位
乌梁素海虽然位于内蒙古巴盟,但用一位国际友人的话来说:"它不仅仅属于巴盟,属于内蒙古,而是属于全人类。"它不仅对巴盟当地和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生态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全世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生态作用。 首先,乌梁素海是河套灌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自治区第二大淡水湖泊,它对巴盟农业生产的维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接纳了河套地区90%以上的农田排水,然后经过湖泊的生物生化作用后,排入黄河,客观上起到了改变水质、调控水量、控制河套地区盐碱化等关键作用,减少了农田排水对黄河水质的影响程度。 第二,乌梁素海湿地生态系统,对改善周边地区气候、气象条件、增加大气降水、维护当地生态平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 第三,乌梁素海是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世界上十分著名的鸟类迁徙地和繁殖地。目前湖区内有各种鸟类180多种600余万只,其中国家一类保护鸟类5种,二类保护鸟类25种。除了银鸥、白翅海鸥、草鹭、野鸭之外,还有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之一的疣鼻天鹅,每年有600余只在此栖息繁衍。2003年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长达90分钟的六集专题片《天鹅的故事》在CCTV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为乌梁素海进一步发挥自然保护区功能及合理开发创造了有利的舆论氛围。 乌梁素海是全球范围内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环保多功能的大型草型湖泊,是地球上同一纬度最大的自然湿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湿地生态功能。同时对维护世界性的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履行全世界"拉姆萨尔公约"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乌梁素海作为一个滞洪区,对周边地区的水土保持、人民生命及财产保护也起着重要作用。
四、丰富的旅游资源
多情的乌梁素海以肥美的海水,浩瀚的水域,吸引来了各种野禽水鸟,海中的芦苇为这些可爱的生灵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同时也成为乌梁素海一大景观。乌梁素海293平方公里湖面,芦苇区112.97平方公里,明水区面积107.13平方公里,其余为沼泽地。明水区中85.7平方公里为沉水植物密集区。 乌梁素海流域从战国开始,先后有赵、秦、汉、魏、隋、唐、辽、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在这里设置过郡县或军事设施。据《元和志》记载:"隋代于乌拉山之北,置大同城。屯兵以护山南",盛唐时期的边防要塞天德军城就在乌梁素海。1940年,傅作义将军率部收复五原时,日寇大部分残敌被淹死在乌梁素海,日酋水川伊夫中将(皇族)也在逃窜此地时被击毙。因此乌梁素海流域仍保留着多处历史文物古迹,主要有:小佘太拜星图秦长城遗址、德布斯格庙、小佘太阴山岩画等,具有开发旅游的巨大潜力。
五、旅游现状
乌梁素海的旅游事业,经过多年自筹资金的建设,已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目前乌梁素海旅游公司可提供会议接待、风景旅游、休闲度假、游船戏水、泳池垂钓、鱼鸟展馆、风味餐饮、集会聚友、篝火舞会等一条龙服务。 海区内有回旋转折的栈桥码头。水上摩托,各类快艇、大型游船、手划船,可提供乘船的游览服务。客房部备有高、中、低档客房,可供80余人同时入住,餐厅可同时容纳200人就餐,并有独具特色的全鱼宴。鱼鸟标本展馆,可观赏到各种珍禽异鸟的百态雄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