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攻略 -> 娱乐指南 -> 中青旅官网整理南宁文化习俗

中青旅官网整理南宁文化习俗

发表时间:2014/9/1 11:53:38 阅读:680次

南宁少数民族:

南宁市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首府城市。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居住着满、布依、蒙古、傣、黎、僳僳、拉祜、俄罗斯、土、高山、土家、朝鲜、白、藏、纳西等39个民族成分,其中人口总数超过1000人以上的依次为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仫佬族、侗族、回族、满族、毛南族、土家族等10个民族。

壮族是世代居住在本地的土著民族;汉族为秦汉以后陆续迁入;回族为元朝以后迁入;瑶族和苗族大多为清代以后迁入;其余民族多于解放后陆续从全国各地迁来。所以,在这里就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化个民间艺术形式,下面我们来看看中青旅官网整理的南宁文化习俗,希望可以帮到初到南宁的朋友!

语言文化:

南宁城区人通用南宁白话(为粤语方言之一),郊区部分使用平话(汉语方言之一),壮族使用壮语(分别属于南部方言邕南土语和北部方言邕北土语)。整个南宁市最通行的是南宁白话以及混杂粤语元素的普通话,各族人民大部分能使用普通话。 

独特的文化艺术:

平话山歌:

南宁平话民歌采用的手法有写景起兴、比喻、拟人等,如黄振朝老歌师收录的情歌本里,30多页的手抄本全是情歌。“辣椒辣辣太(带)皮吃,蕉子甜甜着(被)剥皮”“一条江水浪滔滔,有木无刀难搭桥。看见大塘鱼打浪,无缯无网看鱼飘。”先叙事起兴,或以通俗的生活道理和常识起兴,虚实相映,合情合理,给人以较强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南宁松柏汉族平话多声部山歌是在南宁市单声部平话民歌的基础上并受壮族双声的影响发展而成的,属双声支声版复调。它主要分为两个部份:一是逗引高腔二声部平话山歌。它是一种民歌手在歌会之前,召集歌手到歌场唱歌的信号,一般由两个召集的歌师来高声唱,而其他歌手听到歌声时则纷纷赶到歌场集合来对歌,其含意是歌会开始了,知音者快来的意思。这种二声部山歌一般由两人演唱,属支声复调,曲调结构以五声音阶作为调试的基础,主唱部份(上声部)当地民歌手称为“硬”声部,合唱部份(下声部)山歌手称为“软”声部,也称“起”腔和“答”腔。此山歌以衬词为主,腔调高吭宏亮,有召集力,故称逗引高腔平话山歌。二是平腔二声部平话山歌。它是根据平话单声部民歌的方言韵律发展的山歌,平话单声部民歌的歌词有十六个韵律,如金银韵、桥庄韵、娇娥韵、娇连韵、桥张韵、图苏韵、麻沙韵、垂留韵、撩刀韵、雷堆韵、啼西韵、陈乖韵、劳刀韵、爷些韵等等。[3]平话山歌对歌的歌词内容非常广泛,天南地北、斗智斗艺、无所不唱。有男女之间情感交流的情歌,有庆丰收表达劳动人民对劳动的歌颂,有对党的富民政策的歌颂等。一般在节日或秋收过后,对山歌是当地人民过节的重要内容。松柏汉族多声部平话山歌,多在当地流传。

赛龙舟:

又叫扒龙船。是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活动。南宁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惯。民国23年(1934年)南宁民国日报记载:“扒龙船旧习,行见一年一度,在邕江中游驶竞技矣”。解放后,端午节赛龙舟更成为南宁市别具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且规模逐年扩大,赛事越办越好。1997年,南宁市和坛路乡举办的龙舟赛由于规模大,形式新,被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中国龙舟协会授予“全国百万群众龙舟通讯赛最优赛区”称号。

抢花炮:

每年三月三民歌节时,南宁被陈运和诗称为“穿彩裙的城市”,最激动人心的活动就是抢花炮了。参加者以各村寨的壮男各组成一队,互相竞赛。所谓花炮,就是一枚直径约5厘米,用红布缠绕的铁环。将花炮放在装满火药的发射器上,点燃后即“轰”的一声将花炮射上高空。待花炮落下时,各寨的花炮队蜂拥而上。激烈拼抢,拾得花炮者在队友的掩护下。冲破对方的抢夺和阻挡,奔向对方的炮台,将花炮投入花篮中,即为胜利。抢花炮的拼抢非常激烈,其形式有如西方的橄榄球,所以被誉为“东方的橄榄球”。

板鞋舞:

在壮族的文体技艺中最妙趣横生的就是像军阵般有威有势的“板鞋竞技”和“板鞋舞”。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谁要是一个不少心,就会令全队人仰马翻。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踩高跷踢足球:

这是壮族的“高脚球”,玩起来很像足球。不过却不能用脚来踢,无论奔跑、拼抢和踢球都 能用那对“义肢”。现在用的球是足球,但以前踢的可是柚子。原来,早在南宋时,广西南丹县人就有踢柚子的游戏;每逢中秋还要举行踢柚子比赛,近代发展为踩高跷踢足球。更是别开生面。

狮子上金山:

在高架上腾空起舞 在壮族人眼里,狮子是祥瑞之物。壮族的舞狮绝技,有高台舞狮、双狮戏球、狮子梅花椿、过天桥、刀尖狮技、狮子上金山等。这一招“狮子上金山”,更是险象环生。“金山”是用约35张长条凳叠成17层,高8.5米;表演者扮成“狮子”登上“金山”,在晃荡不定的“金山”上跳跃、腾空、起舞,惊险万状,令人叫绝。

上刀山下火海:

瑶族是民风较为强悍的民族,他们在祭祀、祈福、驱邪的仪式中,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绝技神功,以显示所向无敌的气概,赤足爬刀梯、过火海就是其中两项惊险的绝技。 爬刀梯,又叫“上刀山”,是在木梯上安装锋利的刀子作为梯级,赤足踏在利刃上蹬上蹬下,脚底的肌肤竟丝毫无损。 过火海有几种形式:一是将若干个铁犁头烧得通红,赤足一步一犁踏在上面疾行而过;一是走过燃烧木炭的“火海”;一是“走足灯”,即用竹筒做成的灯排成行,一步踏一灯地走过。灯火依然熊熊。真是神乎其技。

抢糍粑:

是仫佬族最兴高采烈的活动,他们三人为一“冬”(组),共三“冬”人轮番用长筷子去抢放在瓦缸里的三角粽,但是三个人只能共用三只脚着地,全靠手拉手、脚扣脚在蹦跳中保持平衡,一不小心失了平衡,抢到的粽子也会掉下地。一时之间满场喝彩呐喊和击鼓助威声不绝,直到缸里的粽粑抢完为止,抢得粽粑最多的一“冬”为胜者。三角粽是仫佬族依饭节的吉祥物,仫佬族人相信,谁抢得多,得“福”也越多。

打磨秋:

有一个很美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大旱不雨,庄稼无收,人们陷入恐怖和绝望之中。有两兄弟想出个办法:用木头做成磨秋,荡到天去,求老天爷开恩。他们打了15个昼夜的磨秋,终于感动了苍天,普降甘霖 ,但兄弟两因过劳而死去。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便在节日时打磨秋。 打磨秋时,横杆上两端各有1人或两人,交替蹬弹地面使横杆上下起落旋转,同时在杆上做出回转翻滚、以腹贴杆四肢悬空、在旋转至地面时伸手拾花等许多技巧动作,凌空翻滚如空中飞人一般,既惊险又优美。 这种活动,彝族叫“磋磋”,汉语称“打磨秋”。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出游指南MORE

住宿指南MORE

美食指南MORE

娱乐指南MORE

购物指南MORE

交通指南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