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西藏行
在此之前,我们已陆续在做准备,比如到公安部门办理边境证,阅读他人的游记等等,在物质方面,就做的更详细了,购置登山靴、冲锋衣、冲锋裤、羽绒服、防晒霜、手电筒、对讲机、药品、方便面、纯净水等等,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为保险起见,有的按双份配备,所以每人都有一大堆的行李。
藏新之旅由武汉神农氏户外俱乐部组织召集,从武汉出发有10台车(另有2车从成都加入),由于路途道路的糟糕状态,当然全部为四驱越野车。当天一早在俱乐部前的空地上每台车旁都堆满了行李,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地往塞入车内,有时为达到最佳的排列,又将已放入的物品全部翻出,反复折腾;每台车的行李架上也堆满行李,看上去气势轩昂。别看车辆装备整齐,车旁的人员的装束倒是五花八门,有全套野外着装的正规军,也有短裙拖鞋的休闲族,从武汉出发的42人中,女性和小朋友有近一半,所以是一支多姿多彩的队伍,原本8:30出发的时间早已超过,可网名咖啡和伴侣的两人是从温州来汉加入我们队伍的,9点多钟才赶到集合地,直到10:40大家才全部整理完毕,拍照合影后浩浩荡荡开始踏上行程。
车队中,领衔的头车是既有丰富的户外运动经验又有高超修车技术的江屿驾驶的1号车,断后的是胖子的12号车,此次活动的“首长”是5号车主“难民”。俺在9号车上,该车共有四人,车主老秦父女,我和女友系。在整个车队中,9号车略显娇小,但却是一台崭新的日系奇骏CRV越野车,性能优良,流畅的外形不失越野车所特有的硬朗。
在武汉→西安路途的行驶过程中,领队已与西安的朋友联系好,我们将入住西安南侧的长安宾馆,路程共计810km,一路高速,傍晚到达西安后大家上以车为单位各自解决晚餐后自由活动,少部分人去看看西安的夜市。
大家在秦岭一号隧道外的服务区竞相拍照留念,也感叹修建这条高速路的艰辛。
今天车队在行进中遇有一小插曲,3号和11号车在洋县一小加油站加油约1小时后出现车速跑不上去,排气管“彭”“彭”作响的怪现象,其它车辆在一服务区等待了好长时间两车才姗姗到来,估计是小加油站的汽油含水分超标,看样子以后要尽可能的在大的加油站加油。
19日这天可以睡到自然醒,今天在成都休整一天,上午我们9号车到东风公司4S店对奇骏做了一个检测,然后补充食品与饮料,为防止司机开车时打盹,还备有咖啡饮品。在四川,人们似乎不像沿海城市那样有做不完的工作,显得比较悠闲,成都到处都是的茶社就能体现出来,下午没事,我与女友也在一家茶社坐了好长时间。
还是在上午去4S店的路上,我们就瞅准了成都双清南路上的“双流老妈兔头”这家名店,到了晚饭时间4个人从宾馆慢慢晃到此处品尝兔头,兔头有五香和麻辣两种口味,每只比拳头稍大一点,虽然外表已被卤成了酱红色,但眼睛却是黑色,在灯光的照射下依然发亮,仿佛述说着让人宰割的怨恨,以前我虽然多次来过成都,但也是第一次吃,本还想假装斯文,看见同车的两位女性已开始动手,当然也不甘落后了。
不久我们从西康大桥下高速转G318国道,一般来说,从这里才正式开始进入川藏线。由于昨日下有中雨,驶入G318不久就看见有落石滚入公路,之后的1小时行程弯道连连。中午时分到达长度4100多米的二郎山隧道,在隧道前的休息处稍作停留时,看见一个黑壮的小伙子独自一人正在休息,旁边的自行车架上有简单的行李,交谈得知小伙子居然要骑车到拉萨去,要我们肃然起敬,那么遥远、艰辛的路程骑车上去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大家争相与其照相,预祝他一路顺利。
从二郎山到泸定县要1.5小时的车程,建于清康熙时期的泸定悬索桥当然是非去不可的。泸定桥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底链9根,扶手4根,桥面由间隔15厘米的横向木板搭在底链上,在横向木板上有3条宽250厘米的纵向连续木板可走向对岸,当然胆子稍大的人也可就在横向木板上走动,但要小心,我们车队的老李就是在照相时太关注镜头中的美景一脚踏空而将大腿拉伤。站在桥上看见横向木板下靠近桥的中间部位还是有两根钢丝绳,在1705年初次建桥时估计是没有的;桥下大渡河汹涌的河水奔腾而过,此刻红军当年勇夺泸定桥的壮举更将令人感慨,泸定铁索桥也因此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
还在泸定的时候就听说有3人感冒,由于即将进入高海拔地区,感冒患者容易引发肺气肿而产生危险,所以让他们先行一步赶到康定进行检查和治疗。我们到达康定后他们已经在县人民医院打点滴,车队都停在医院外的街道上等候,我们车主老秦虽然也感到肢体疼痛,但不知为什么不肯进医院看病,让我们为其装病拿药,所以我与女友也经历了一番挂号→看病→交钱→取药的程序才取得药品。康定县人民医院虽为县级医院,但比起中部地区的县医院来就显得十分的简陋了,小小的一个院子,最没有想到的是住院部的楼内没有厕所,病人要解决问题要到楼外的公共厕所去,还要有10多级台阶要上下,如果是病人是非常的不方便的。康定县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据说当地人生病也常到甘孜州藏医院看病,那里的条件要好一些。
我们在医院外已经等候了两个多小时,3位病人还在治疗,“难民”、“教头”等活动组织者商量后决定让1、3、12号车继续等待,其它车辆先行,因为已预先知道消息,前方有一小桥被泥石流冲垮,现在是白天抢修,下午5点以后单向从便道放行,此处会堵车。果然我们到达后等了40多分钟才得以通过。
今天我们从进入G318起沿途海拔就不断在升高,在傍晚的时候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第一次踏上这么高的地方,大伙都比较兴奋,这时山口的气温只有5℃左右,寒风呼呼,由于长袖衣衫压在行李包内,大部分人依然穿着短袖照相,然后赶紧上车。也是为快些回来,女友从30多米外的地方小跑到车旁突然感到已无法站立,呼吸急促,脸色非常难看,我们将其“塞”入车内,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来,让人领略了高原反应的厉害,领队“难民”目睹了全过程,告诉我们刚才已比较危险,以后的行程必须注意。
从折多山到新都桥这一段路大部分是碎石路,有的地方就是在自然状态下被车辆压出来的,根本看不到路基,非常难走,但是路边的景色又非常的漂亮,只是由于在康定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此时天色暗淡下来,不能拍照了。原打算在新雅住宿,现在也只能在瓦泽乡外围的一个叫木雅酒店住下。
这几座山因海拔较高,半山以后树木就非常稀少,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被称为高原牧场,是放牧的好地方;在盛夏季节,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在吃着青草,片片白云飘浮在草原上,牧民们的生活看上去也比想象中的要好,在临时的毡房外停放着微型客货两用车,牧民的小孩为防紫外线的侵害放牧时使用遮阳伞进行防护。正是由于有美轮美奂的景色和对游牧藏民的好奇心理从感觉上减轻了高原缺氧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一路上我们还看见成片的天蓝色薰衣草、挂满祈福金帆的噶扎神山等这些让相机镜头不容错过的好地方。
稻城亚丁位于中国大香格里拉核心区域,由于路途遥远加上高原反应,虽然这里有“最后的香格里拉”之称,是许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但是要亲眼目睹她的秀美并不容易。我们车队到达景区门口之后,女友也一度出现严重不适,走几步就得停下休息,近乎放弃游览,后转骑马匹和乘坐电瓶车才来到洛绒牛场景点。夏天的稻城亚丁,虽然各种高山杜鹃早已开放完毕,但沿途草原星星点点的野花正在怒放,青青的草原,湛蓝的天空、变幻莫测的云海,碧绿的河水构成了高原美丽的原野风光,远处仙乃日和夏诺多吉高耸的山峰在夏季也显得更加的明亮和挺拔,确为人间仙境。游览时我们遇见两位在武汉大学读书的学生,据他们介绍,靠近雪山下的五色海景区虽然路程较远,要在马背上骑行3小时方可到达,但是那里更加多姿多彩,妩媚动人,不游甚为遗憾。听此一说,女友也来了精神,居然表示以后要抽时间再来一次,完全忘记了她几小时前的窘状,也忘记了五色海的海拔比洛绒牛场更高。嗨,怪不得旅游景点的门票可以疯涨,就是因为有越来越多这样的“疯人”啊。
由于时间的限制,也由于高原反应,就在附近的景点----冲古寺和卓玛拉措都没有前往,依原路返回稻城。今天仍住在稻城县内的亚丁温泉宾馆,虽然有“温泉”两字,实际上连热水都不能保证,昨晚俺洗澡洗到一半时“温泉”突然断流,只得用冰凉的雪山圣泉来考验我的意志,虽然灵魂得到了洗礼,但躯体却被摧残。
从时间上所我们离开武汉已经有一周的时间了,但还没有进入西藏境内,23日早晨出发的时候,“难民”说如果路上顺利,今天将过金沙江大桥,也就是正式入藏,因为这几日每天都要在车上坐十几个小时,这种滋味也太不好受,活动组织者决定整个车队今天的午餐不再在行进中的车上解决,而是以野炊的方式。为挑选一个好的地方,头车江屿特意先走一步,找到一狭长的盛开各种野花的草地,旁边有一溪流静静的流淌,我们到达后沿小溪依次停下,大伙从狭小的空间释放出来,顿时来了精神,各自找自己的喜好进行发泄,戏水打闹、选景拍照、点火然灶,虽然吃的都比较简单,但有如此的环境相伴,感觉非常的满足。
在我们后面约五
芒康是西藏的东南大门,是“茶马古道”在西藏的第一站,金沙江和澜沧江流经县境内,东与四川省巴塘县,南与云南省德庆县毗邻。我们进入芒康不久,天气就开始变坏,最初还只是小雨,约在20:30我们到达县城的时候,已是倾盆大雨,我们跟随前车来到一宾馆前,这个时候宾馆的条件怎样已不重要了,大雨让我们根本不敢下车,只能长时间在车上呆着,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有冲入雨中,衣裤立刻全湿,脚下也全是积水。草草的安顿下来准备吃饭时才知道该宾馆不设餐厅,吃饭要自行解决,无奈之下只好都在大厅等待,等雨小一点出去吃饭。可就在等待中由于大雨造成大面积的停电,整个宾馆只有大厅内的两只蜡烛的火苗在轻轻摇曳着,大家也是三三两两在轻轻说着话,等外面的雨稍小了点时候,服务员找来一些雨伞供大家使用,我与女友出去后发现路上漆黑一片,小县城晚上行人本来就少,加上停电,各家商铺都已打烊关门,街上泥泞不堪;在一当地人的帮助下我们好不容易叫开一食品商铺,总算买上一些饼干和泡面带回房间,好在老秦父女在停电前烧了两壶开水,这个时候能吃上方便面已经相当不错了。
今天我们将驱车430km,行进的路线为从芒康出发,经左贡县,晚上在八宿住宿。刚驶出芒康县城不久,又遇到武汉理工大学一对骑车进藏的学生,武汉的学生真是牛气。行进过程中沿途陆续经过一些藏族村庄,与内地相比较其规模一般都很小,有的只有几户人家,但蔵式房屋现在越来越讲究,在芒康、左贡地区,多为石木结构碉房,墙壁非常的厚实,这样房间内冬暖夏凉,外形端庄稳固,古朴粗犷的风格,近两年修建的房屋往往外墙刷成橘红色、浅黄色或纯白色颜料,窗户四周再以其它颜色搭配,自带小院,条件好的地方一般依山临河而建。
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恰好途径左贡县城,午餐好好地吃了一顿,不用在车上吃难以吞咽的饼干。下午的行程,很多时间与怒江相伴,怒江江面有的地方非常窄,只有十几米宽,但水流却极为湍急,很多落入江中的大石头被被水流冲刷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叹服,笔直如削的峡谷峭壁,也让人惊惧大自然的神力!车队经过的怒江桥就好像建筑在峭壁之上,虽然只是一座普通的单曲拱桥,但却是禁止拍摄的军事禁区,由武警人员担任守卫。
翻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后,往北行驶不久,就是川藏线上最为著名的“九十九道拐”。因山势所限,这段公路只能在山间往返折回,在很短的距离内迅速下降近2000米,直抵怒江峡谷。由于公路在这里的折回次数连续集中,且折回的角度几乎都在180度,因此看起来蔚为壮观,有了“九十九道拐”的称谓。当在最前面领路的一号车江屿从电台中将马上就要通过此险峻路段的消息告诉大家时,我恰好换到驾驶席上不到十分钟,作为一个司机能遇上这样的难得机遇,不免心花怒放,但在表面上仍然显得专注而平静,生怕对俺的驾驶技术并不十分放心且一向谨慎的车主又把我给弄了下去;不过也许是我的沉着和冷静给老秦增加了信心,五十多分钟后“九十九道拐”被我甩在了车后。有点可惜的是这次通过是自上而下的行驶,如果是从下往上行进,对驾车者来说,将更加具有挑战性。
因为明天要去然乌湖,我们在八宿县的然乌镇休息,22:00车队到达的时候,小镇上除两家宾馆还能安排几人入住外,大部分人员只能另想办法,这时正下小雨,四周一片泥泞,也无法搭建野营小帐篷,几位领导不辞辛苦,在镇上四处寻找,我们9号车与5号车等被安排在汽车运输站供司机休息的房间内,虽然有床铺可睡,但床铺上被褥的卫生实在不敢恭维,由于所携带的睡袋太薄,只有和衣钻入睡袋后,再在睡袋上用其棉被,对这样的艰苦的条件,思想上没有准备,本来就难以入睡,加上房间外修理车辆的噪声让人心烦,真是一个漫漫长夜。
然乌湖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但是昨晚小雨淅淅沥沥地一直到下半夜才停止,所以25日我们到达然乌湖的时候,湖面是显灰白色的浑浊水,湖边也比较泥泞,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大伙游玩的兴致,有几位颇有挑战性的男同胞,驾车尝试冲击湖畔的小山,其他人员为他们鼓劲呐喊,有的车能够一次成功,但有的车往往眼看就要冲顶又无奈倒滑下去,然后之后换个角度再次尝试,大家的笑声、呐喊声以及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在宁静的湖面上传出好远好远……..
临近12:00点,全体人员拉起条幅照完集体相后继续向波密县开拔。
波密县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和喜马拉雅山东端,中部为帕龙藏布河谷和易贡藏布河谷,有支流数十条和几十处湖泊,同时受印度洋海洋性西南季风影响,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帕龙藏布河,因此在波密县,海拔2700米以下的地方属亚热带气候,这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由于海拔相对较低,种植的青稞已进入收获的季节,金灿灿一片。这里的房屋也不是寒冷地区的古朴粗犷型,其建筑风格显得更加的秀气,甚至用上了橘红色的彩瓦。看看这绚丽多彩的缤纷世界----清澈的河水、墨绿的植物、轻抚的薄雾、金黄色的田野,还有蓝墙红瓦的小屋,在淅淅沥沥的小雨滋润下,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郁郁葱葱,好一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山清水秀景色。
傍晚时分,经过耐心的等待,我们走上通麦桥,这是一座单向通行的军用悬索便桥,过桥以后就进入通麦天险,通麦其实是通麦、排龙、拉月、东久险道的统称,这里是个气候宜人的地方,属峡谷地段,海拔只1800多米,丰富的雨水常将谷地两侧的山石冲垮,是川藏线上闻名的天险。“车过帕隆道,险处不许看”, 尤以“102”道班地段最为凶险,这段仅长10多公里的帕隆峡谷道,通常需走3个多小时才能通过。车队此时已是三三两两各自为战,我们9号车原本与2号车在一起,但是在过通麦桥时2号车被武警哨兵拦在下一批,我们只有孤军深入。粗看起来山势并不像怒江沟那样让人眩晕,远看也是青山一片,可危险在于大片的山体极不稳定,泥石流与滑坡常常从天而降,隔三岔五就给你来一家伙,筑路机械和施工人员每天都要疲于应付,但只能临时修修补补,完整的路基早已看不见了,倒是时常能够看见新近滚落的石块,陡崖壁上窄溜溜的栈道就地砍用胳膊粗的木桩层层叠起再临时填土而成。修路标准是车辆凑合着能过就行,人与大自然在这里缠斗了五十年,仍然没有长治久安的迹象,据说准备修一座长长的高架桥,避开险段。我们车在通过窄窄的险段时俺就拿着对讲机在前方指挥引路,驾驶技术高超的老秦全神贯注,慢慢通过,行如蜗牛,此时两旁的后视镜也显碍事,向内折叠起来。好在我们的运气不错,前两天这里没有下雨,路面虽然起伏不平,但不泥泞,经过大伙共同努力,整个车队最终都得以安全通过,没有出现大的麻烦。
早就听说鲁郎牧场附近的石锅鸡不错,用正宗墨脱的石锅和生猛活鸡外加祖传配方,吃法类似于四川的火锅,路过的人大都会驻足品尝;我们在晚上8:30分也来到小镇上的一家经营石锅鸡的餐馆,经过约50分钟饥肠辘辘的等待,吃起来的感觉却没有所希望的那样好,倒是3号车上的“志远”先前在路边小湖旁抓到的被激流打晕的鲤鱼切成小块放进石锅后顿觉鲜美不少,看样子这祖传配方还是不够完善,也许与藏民不大吃鱼有关,不像汉人鸡鸭鱼肉、生猛海鲜皆可统统“笑纳”。
吃完石锅鸡后车队继续在雨夜中前行,晚上22:30到达林芝地区行署所在地的八一镇,由于时间太晚各车自行找住处,9号车和6号车在粮食招待所入住,我们9号车上的四人被安排在一个大套间,由于外间只有一个单人床,当然要让给年龄较大的老秦了,我呢睡“榻榻米”。只是此套间是用电热水器,如果上一个人洗完澡后等待其加温再由下一个人来洗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不洗澡就这样入睡,我是能够经得起这样的委屈,但女友有每天洗澡的坏习惯,昨日是实在没有办法,今天无论如何不肯将就,于是我们央求招待所值班的阿姨冒雨带我们到招待所附近的一公共淋浴间给自己好好地打扫一番,从武汉出来后这是洗得最舒服的一次。
26日对我们来说算是比较轻松的,今天傍晚将到达拉萨,行程不长且道路情况良好。从八一镇出发沿318国道西行约110公里,就能看见路边两排高大宽敞的藏式楼房,干净整洁的水泥小路,马路对面又是泛起涟漪的湖面,小孩和老人在村小广场上自娱自乐,一派祥和美丽的乡村画卷呈现在游人面前,这就是工布江达县目前最好的农牧民住宅小区———福建省援建的阿沛新村。小区实际上也是旅游景区,有的蔵式楼房对外开放,游人可入内参观,拍照品茶(可能是酥油茶,俺怕喝不来,没敢品),这里的居民当然也不会放弃送上门的赚钱机会,出售各种蔵式小工艺品、农副产品和藏药等,如果你没有照顾到他(她)的生意,下楼的时候可能会向你收取5元的游览费。这里的村民也比较开明,会用普通话主动与你交流,他们每天都要接待大批的汉人,语言水平当然不会很差了,没准他们对老外所说的“hello”比你的发音还要标准呢。
今天由于路程好走,按路标行进就行,所以车队不限出发时间,可自由组合,我们9号车与6号车速跑是结伴而行,18:00左右进入拉萨时联系上了先行到达的2号车,其它车辆由于相隔较远电台也联系不上,于是我们三台车就一起驶向事先预定的拉萨明圣大酒店。可是依照手机短信告知的地址却找不到这家酒店,奇怪的是在车辆的GPS上也搜索不到,经商议后决定让原本坐在6号车上的“老皮” 找一辆出租车在前面带路,我们跟在后面,跟车的顺序是9号、2号、6号。
跟行了一段路程后,由于道路宽敞,2号车基本上与9号车并行前进,来到一个红绿灯路口时恰遇红灯,车辆停下等候, 9号车的驾驶者老秦的感觉出租车已经向右转弯了,可是2号车说带路的出租车就是前面直行的那一台,也在路口等候,只是与我们相隔两台车,并且特意将头伸出窗外清晰报出了车牌号;听此一说,老秦也没了主意,于是绿灯亮起后老秦跟在2号车的后面继续前进,走着走着就感觉不对劲了,这台出租车根本不像是带路,而是要想办法把我们甩掉,它像是城市老鼠一般在车流中不停地穿梭,后面的三台车也只有瞪大眼睛同样依次左右穿行,就像影片中猫捉老鼠一般,我们坐在车内的乘员,此时只能各自牢牢抓住上方的把手,两腿尽量放开,以减少身体的晃动。这三台车中,6号速跑车最为狼狈,因为走在最后,连闯两个红灯也没能跟上,干脆不跟你们玩了,把车开到马路边停了下来,留下2号和9号还在紧随,眼看越走越偏远了,这时又遇红灯,出租车停了下来,2号车追上去一看原本坐在副驾位置上的“老皮”此时已变成靓女,才知道早就跟错了目标,估计此时我们已经快跟到拉萨的郊区了。而“老皮”到达酒店后发现跟随的车辆没有上来于是与6号车联系,再转告诉我们,才找到住宿的酒店。
2号车是整个车队中最小巧,也是最亮丽的的车,橘红色的车漆行驶起来就像奔跑中的小鹿,迅捷而飘逸;可是在整个车队中,唯一的又是四个大男人坐在一台车内,看看娇小的靓车,总让人感觉什么地方有些不协调。不过话说回来,男人就是男人,从武汉出发后,他们的一切工作从不拖泥带水,从不向组织者提出困难,当然行驶过程中也从不肯落后于其它车辆,今天也是由于男人所固有的粗心,展演了一场城市追逐演习。
车队进入拉萨表明我们经过十天的艰苦跋涉,川藏线上的重重难关险道已被我们征服,根据俱乐部的安排, 26日---29日四晚将在拉萨入住,以拉萨市为中心浏览、休整,并为下一步的行程作准备。从武汉出发的42人当中,有少部分人由于假期期限、身体状况、车辆故障等原因到达拉萨后不再继续随队前行,各自返回,所以组织者要了解离队人员的数量,调整后续行程人员的搭配等。
27日我们从拉萨市出发,去高原咸湖纳木措瞧瞧。
纳木措位于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的班戈县之间,中午我们路过当雄时就在路边一餐厅解决午饭问题,吃饭完毕我刚走出餐厅,被一浑身脏兮兮的小孩将左腿抱住,这种情况下当然只有是掏出钞票才行。进入西藏以来就有所感觉,有些藏民可能认为汉族旅游者都比较富裕,让他们的小孩向你讨要,多数理由是上课没有书包,有的就干脆没有理由,直接要求给钱。当然,想这样“贴身服务”的现象并不多见。
湖面海拔4718米的纳木措,就是天湖的意思,为藏区最大的内陆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深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看到如此清澈的湖水,心灵仿佛都会被洗涤。身临如此绝景之中,人们当然十分的兴奋,我看见有人冲动之下抛帽拍照时帽子落到了水中,无奈地看着帽子被风吹向远方…….
从纳木措回来之后,当天晚上,我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选择,自从22日洗澡感冒后一直未好,晚上经常咳嗽。在高海拔地区,感冒是比较危险的,在拉萨市,海拔相对较低,还能够勉强应付,但是车队30日开始将向青藏线开拔,沿途的平均海拔在4500米,比川藏线要高的多,为保小命,经慎重考虑,我告诉女友,在目前的身体状态下,只能遗憾地独自离队,在车队离开拉萨的当日乘火车去西宁,然后返回武汉。女友可能看我一个人走过于孤单,动了恻隐之心,虽然很想随队走完整个行程,但还是决定随我一同离队,不过我们商量好,因为在拉萨市还有两天,现在暂不告诉车队和老秦,只做离队的准备。我们来到酒店前台预定车票,但是因为夏季为旅游旺季,乘火车的游客太多,酒店也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时善于与外界沟通的女友居然有办法说服承包酒店小礼品商店的一对大学生夫妻动用他们在市内的私人关系想办法为我们预定车票。
28日全体人员可自行安排,我们9号车上的四人仍在一起活动,首先将奇骏送到4S店检查其状况,更换机油,之后我们来到八廓街,这里的旅游纪念品很多,体现藏族民族特色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对选购物品来说当然是女同胞的强项,她们极其适应这种环境,耐心的挑选,同一商品货比三家,与商贩逐级地砍价,看见她们两人忙的不亦乐乎,我想老秦此时可能和俺内心的感受差不多,我俩的身份就是司机,专门开车送她们来购物的。
临近中午的时候才到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地位的大昭寺匆匆看了一下,在西藏众多的寺院中,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这一点从寺内外众多虔诚的朝拜者长时间的磕头行礼场面得以验证。从大昭寺出来在一家药店看见由藏药制成的藏香包比较有特色,淡淡的馨香沁人心脾,不觉动心买上几个,也感觉一下购物的乐趣吧。
也许是昨晚没有休息好,午饭过后老秦的高原反应严重,其女陪他到医院吸氧,我和女友则继续在拉萨友谊商城内转悠,因时间充裕,不经意间我们居然在商场内呆了三个小时以上,当然她也淘到几件一身都难以忘怀的饰物。
傍晚我们四人来到拉萨好吃街一家四川餐馆吃晚饭,席间女友说出了我们两人将不再继续随车队前行的打算,对于我的提前返回,老秦已有预感,但对两人的同时退出,则没有想到,比较郁闷,晚饭也没有吃好。
在拉萨,人们最希望游览的景点当然是布达拉宫,这座位于市中心的宏大建筑是旧西藏政教合一统治集团政权的中心,凡到拉萨的人必来此参观,因此游人无数,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旅游部门规定日接待量为2300人,且每个游人参观的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昨天通过拉萨当地朋友的帮助,我们被安排在29日上午9点进入参观,整个团队必须同时进入,有一人迟到即视为自行放弃,我们接到通知时已经是8:35了,匆匆乘Taxi赶去集合,到达之后稍作休息,眼看离9点还差4分钟还没有进入,细问才知还有三人没有联系上,正不知所措时看见一出租车急速驶来,下车的正是那三位老兄,原来接到通知太晚,刚刚起床,脸都没洗就跑来了。
在严格的安保措施下,参观布达拉宫只能按照寺内拦好的绳索和栅栏行进,基本上不能停留,虽然宫内各种佛像、灵塔、珍珠玛瑙、唐卡、壁画等令人眼花缭乱,但只是走马观花,未能尽兴。六年前,我也曾游览过布达拉宫,那时不限人数和游览时间,看的地方也比较多,还允许上金顶。过去进入西藏基本上只能依靠航空,费用很高,现在有了青藏铁路,旅游人数成倍增长,想必西藏的旅游业也会有跳跃式发展。中午吃午饭时“难民”告诉我们,在拉萨北郊有一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主寺之一,每天下午3:30开始的喇嘛辩经很有特色,不可错过。
辨经,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只要不下雨雪,色拉寺的僧人们在寺内的小广场每天有一次辨经活动。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对我们游人来说,虽然听不懂藏语,但场上的热烈气氛和各式的肢体动作也使人深受感染。在色拉寺还有一种请活佛对怀中婴儿摸顶赐福的活动,人们手提酥油茶,怀揣哈达排队4小时左右才能得到祈福,我们在当天下午开始以为这支长长的队伍是看辩经的,跟随排队大约一个小时后才发现犯了“路线问题”,赶紧退出,现在想想才感觉到当时为什么有那么多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
29日一整天,我们9号车的四人仍然“团结一致”,从色拉寺出来后,我们又开车来到西藏博物馆,由于事先游览过布达拉宫这座文物宝库,博物馆内的文物给人的印象并不深刻。对我们这支藏青行的车队来说,拉萨是一个中转站,由于身体或时间上的原因,有的人在游玩拉萨之后将各自返回,2号车也由于时间问题已在今天一早离开拉萨。今天的晚餐也是9号车上的四人最后一次同桌相聚了,气氛不大对头,大家只是闷头吃饭,无人说话,早早地散了。不过这家餐厅的菜品真是不错,我感觉在拉萨最对我口味的一次,但在饭桌上我可不敢表露出来,只能默默地享受。
从拉萨到西宁的青藏铁路,在到达格尔木以前使用特制的车厢,车厢内弥散着恒定压力的氧气,另有特制的吸氧口,所以沿途虽然要经过唐古拉山口等高海拔地区,但旅客并不感到有什么不适应的感觉,反而对高原铁路建设所特有的各种设施以及看到的藏羚羊等各种动物津津乐道。傍晚时分,经过12小时的行驶,到达青海的第二大城市格尔木,这里的海拔只有2000多一点,为节约运行成本,全体旅客下车,更换普通车厢后继续前行,在31日一早到达西宁车站。至此,对我俩来说,原本计划的青藏全程驾车之行,虽然因为俺的身体原因,没有能够实现开车走完预期的全部路线,留下几许遗憾,是一个“不完全”的西行之旅,但沿途的各种美景与经历也会长久的留在记忆中。
从西宁返回武汉的途中,我们又在青海湖、坎布拉、成都、大足石刻、重庆、万州等地留下足迹,在万州港乘长江游轮顺流而下,沿途停靠张飞庙、白帝城、巫山小三峡、大宁河等景点,经宜昌转陆路于8月7日晚上回到武汉,结束西部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