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真的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气候温和,当地人非常热情.
四月下旬,有机会出差到了锦城成都。对于像我等迷恋天下美景的“登徒子”,一定不会错失又一次的“好色”机会,于是就地休假几天,携老婆前往心仪已久的海螺沟,拜贡嘎神山,观巨大冰川,穿原始森林,泡天然温泉,赶在长假之前度过了属于自己的“白金周”。趁着脑海中依旧鲜活的记忆,记下这次纯粹休闲之旅的些许片断,试着给自己“慢慢变老”的过程再添几件“最浪漫的事”吧。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途中纪事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位于“蜀山之王”—贡嘎山的东坡,距离成都市300公里左右。沿著名的“川藏线”一路向西,进入甘孜州,在到泸定县城之前向南40公里即可到达。
我们打听到成都的新南门长途汽车站每天只有上午9点一班车前往海螺沟,心中颇为惴惴不安,生怕周六早上会买不到票而影响旅行计划,于是特遣老婆于周五上午打的前去买票。结果拿到的票的座位号竟然是“1号”和“2号”,而且第二天车上也并没有坐满 ---于是终于明白了一天只有一趟车的原因。
从成都到雅安是150公里的高速公路,路况极佳,本来因该是1个半小时的路车程。可是我们那位不苟言笑的司机师傅有一个独特的驾车习惯 --- 把车速提到八、九十公里后,摘空档,让车子滑行,减速到六、七十公里后,再挂档踩油门。眼瞅着前方一马平川的路面,和周围的大小车辆从左边右边“嗖嗖”地超过,我虽然心头起急,却也是无可奈何,这真是种“沉舟侧畔千帆过”的感觉,不由得怀念起自驾车时的自在和悠闲。
雅安城有著名的三雅:“雅雨”,“雅鱼”和“雅女”。果不其然,车子驶入雅安境内,灰蒙蒙的天空霎时落下了雨滴。我心中暗想难道此处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阴雨连绵?如此“雨”是应了,人却未必“雅”的起来。后来从地图看到,雅安位于川东成都平原和川西高山峻岭的交接处,想必应该是多雨的地理原因。至于“雅鱼”,实在无缘品尝;而在高速公路上出现亭亭玉立的“雅女”的可能性也不大。早就知道“康巴美女”,演员宁静就是最好的“康巴代言人”,想必距离康定不远的雅安也差不了哪儿去。幸运的是,车子下了高速,在雅安上来一位本地女子。我和老婆立刻伸直脖子,上下打量 --- 果然,此女虽不及宁静风姿绰约,但她大大的眼睛,略黑的皮肤还真有几分神似。“雅女”之雅,也算略见一斑。
出了雅安,便正式踏上了318国道。传说中川藏线道路崎岖,风光迤逦,又加上我熟读李太白的名篇《蜀道难》,于是心里期待着眼前真的展现“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景观。
结果呢,这一路过来几乎都是平整的柏油马路,也没有令人汗毛竖立的险路出现,比印象中去九寨沟的213国道要好很多。但毕竟是川西蜀道,诗篇中的描述还是能恰如其分地描述路上的景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二郎山海拔三千多米,既不是“高万丈”,也不能把太阳挡回去,但翻越的盘山路确实要经过连续的急弯和爬升,“百步九折萦岩峦”,是这段路最形象的描写。快到泸定的时候,还要在海拔2100米的高度穿越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 – “二郎山隧道”,总长4100米,大概要行车七、八分钟。进入隧道前不远处看到路牌向另一个方向指示“川藏线旧路”,正是这条隧道的修通,使人们不必再走既危险又绕远的老路,真正把天堑变成了通途。
在穿过山谷的路段中,很长时间可以看到谷底的一条绿色的河流。这种“溯流而上”的感觉似曾相识,让我想起了5年前坐车去九寨沟时的途中情景。不同的是,那条河是“岷江”,而这里的是“青衣江”。诗里说的“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也在此应验了。说到江水,我又想起了上次去乐山大佛时知道乐山是“三江汇流”之所在,这“三江”指的就是“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合后流向东南,在宜宾和南方而来的金沙江会师,宜宾向东的水系就是我们所称的“长江”了。想来我已在旅途中见到过这四条重要的长江上游的支流,也不枉作为华夏文明“母亲河”的子孙了。
在途中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 --- 两旁山上茂密丰富的植被。这里和北方那些光秃秃的山坡绝然不同,整个山脉被绿色所覆盖,简直是“翠绿欲滴”。车行此中,仿佛是走在一幅青山绿水的巨幅水彩画中。那养眼的绿色和清新的空气是蜀山赐予我等城市人的最好礼物。
“蜀道难”,但现代化的进程已使它不再像诗仙所描述得“难于上青天”。留在我脑海中印象更为深刻的,却是那满眼的绿色。“蜀江水碧蜀山青”,还是让我们借用白居易的诗篇吧,不知千年以前的他,看到的是否是更为深邃纯粹的绿呢?
翻过二郎山后,车子不幸出了些故障,耽误了一小时的时间。我们在下午五点终于姗姗来迟,抵达了海螺沟旁的小镇摩西。虽然已到了公园大门,却看不到半点雪山冰川的痕迹。于是买完票,急急地搭园内班车向山上赶去。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贡嘎雪山和海螺沟冰川
我们在海螺沟公园内一共住了三个晚上,第一晚在海拔2900米的三号营地,后两晚在2600米的二号营地。在三号营地住的银山酒店,抬眼就能望见海拔6000多米的雪山金银山。因为是淡季,标准间只要100块钱,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金银山顶,我第一次见到了极高雪山的特有现象 --- “旗云”。那像旗子般横向飘扬的白色绸带,是由高空的强烈气流吹拂山顶积雪所形成的,据说专业的登山选手经常依据“旗云”的大小和形状来判断山顶的天气状况。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赶在天亮之前爬起来,想一睹金色朝阳的光芒投射到雪山顶的壮丽景色,当地人把此景称为“日照金山”。可惜,由于东边的天空又些许薄雾,金色阳光无法直接穿过。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赏雪山的兴致。早餐过后,便搭车前往几公里之外的缆车起点站。
海螺沟的高山缆车值得加以介绍:2002年建成,采用的是奥地利的技术设施,据说是当是国内最为先进的缆车。缆车总长4公里,从起点站横跨海螺沟冰川的大冰舌,然后折行顺冰川方向向上行进,终点站就是所谓的四号营地,海拔3400米。整个行程海拔攀升了近500米,用时18分钟。而最为关键的在于,只有搭乘缆车,才能够看到贡嘎山的主峰。这也是为何人们面对160元的票价,依然愿意慷慨解囊的原因。
贡嘎山海拔7556米,被尊为“蜀山之王”,环绕在它周围,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好几十座。从气势上看,贡嘎山也确实具有不可一世的王者风范:至今为止全世界自称登顶成功的有20多人,但据说国际登山协会对此宣称无一承认,所以在他们那里此山还是一座“处女峰”。据我看到的报道数据,攀登贡嘎山而死亡的人数也是20多人,想来这不应该有假。因为陡峭的峰体和频发的雪崩,贡嘎山的攀登难度实际上远远大于珠峰。难怪它在当地藏族居民心中是一座神山,据说每年都有来自藏区不同地域的民众转山朝拜。
而海螺沟冰川,则是在贡嘎东坡顺山而下的一条巨大冰川,总长达15公里,是全球最大的低纬度低海拔冰川之一。冰川基本由三部分构成:海拔5000米左右的是冰川发源地,学名叫“粒学盆”,常年积雪受压结晶成冰块,压力达到一定程度便会发生“冰崩”,把巨大冰块推向山体的下端。这就仿佛是火山口,由于内部的极大压力而生成岩浆并向外不断喷发;第二部分叫做“大冰瀑布”,它是一道几乎垂直的冰瀑,总高度达1000米,最宽处也有千米左右,仿佛就是自火山口喷薄而出,顺山体流下的大幅新鲜岩浆;冰瀑布往下,沿着海螺沟的较缓的山谷绵延10几公里的就是“冰舌”了。它的主体由历史较长的冰层,冰川漂砾和冻土构成,末端一直深入原始森林,就仿佛是火山脚下那些因喷出时间较长而变色和冷凝的熔岩。
随着缆车的缓缓上升,贡嘎山主峰终于慢慢掀起了自己神秘的面纱。天气晴好,一座纯白的山峰赫然屹立在蓝色天空之下,傲然独立,冰清玉洁。那白色甚至有些刺眼,使人不敢直视。这是我所见过的雪山中白得最纯粹的一个,想必应该是因为极高的海拔所致。虽然几乎没有人能登上贡嘎山顶,但是从缆车的角度看去,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陡峭和险峻,也许是厚厚的冰雪掩盖了它桀骜不驯的放浪形骸。山体看似平静,但我相信五、六千米的高空处一定是狂风肆虐,冰雪崩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这就是雪山对人的态度。
缆车的终点就是四号营地,在这里的观景台可以一览无余地观望贡嘎山,大冰瀑和冰舌。大冰瀑基本上是银白色的,它的样子就仿佛科幻影片中地球的未来突然变冷,使得一条原本奔腾的瀑布霎那间冷冻凝结一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用来形容大冰瀑,真是再恰当不过:冰瀑的高度就是“三千尺” --- 即一千米左右,冰河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着银色的光芒。据说大冰瀑每年要发生上千次的冰崩,届时山摇地动,蔚为壮观。我们虽然无缘得见,却听到的冰川背面隆隆的“雷声”,想来应该是巨型的冰块在人们视线所不及的高处崩塌了。
而冰舌的颜色就要暗淡许多,可以说是灰色的。因为表面上掺杂了土和石砾,所以开始的时候几乎没有看出来是冰层。冰舌上面分布着一道道黑色的“冰缝”,一旦失足落入其中,“后果很严重”:即使运气好跌入不算很深的缝隙,也会因低温而使人很快失去知觉。这也是为何公园禁止有人在冰舌上行走的原因,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冰舌上的积雪甚至让人连冰缝的位置都难以判断了。
我们的运气真的很好,碰上这样好的天气,碧空如洗,万里无云。遥望着冰清玉洁的雪峰和飞流直下的冰川,呼吸着海拔3400米的清新空气,聆听着周围原始森林中若隐若现的婉转的鸟鸣,我想说:“谢谢你,贡嘎山神!”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徒步二号营地到三号营地
在公园里的第二个晚上,我们转移到了二号营地。从二号到三号营地大概7、8公里的路程,中间有5公里左右的穿越原始森林的步行栈道。与我们同行的几位旅友,都因赶时间向下一个目的地而无法遍历,而我们既是休闲度假,游兴不减,决定一大早起来完成徒步穿越。
因为是工作日的早晨,上山的路上几乎没有其他游客。偶尔有公园的班车从身旁经过,司机善意地鸣喇叭询问我们是否搭车,我们都微笑着摆摆手,看着他们有些困惑地向山上驶去。
沿途的山谷中云雾缭绕,好似一条白色的巨龙在峡谷中翻腾飞翔。四周黛绿色的山谷,远处山上丝帛般飘下的瀑布,道边矗立的枯木古树,林中隐约可闻的悦耳鸟鸣声,我们仿佛行走于巨幅的山水国画中。有时一簇云雾自山顶飘然落下,让人怀疑那传说中仙风道骨的白胡子老头即将现身了。“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那林中的鸟鸣是否就是李太白在诗中反复提及的杜鹃鸟呢?
杜鹃鸟不一定遇见了,但是杜鹃花却是看到了 --- 准确地讲是“高山杜鹃”。4、5月份的时节正式高山杜鹃绽放的时间,路边的树丛中不时可以看到一蓬蓬淡粉色的大花朵,配上背景里山谷中弥漫的氤氲,是那种“优雅”和“写意”的格调。在途中的一株绽放的高大杜鹃树下,我拄着一根拾来的竹杖拍照留念。这个场景又使我想起了太白的浪漫诗篇:“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草海子”景点距离二号营地大约三公里,是一个面积不算很大的高山湖泊。此时这里的草海基本都是黄色的,想必秋天的时候色彩应该更为绚烂。从“草海子”开始,便有了穿越原始森林的步行栈道,一直通往三号营地的金山酒店,全长约五公里。在这段徒步旅途中,我们见到了大片聚生的高山杜鹃,长满野生蘑菇的树干,原始的苔藓和藤蔓植物,另外还有山谷中涓涓流淌的冰川融水。逆着水流拾级而上,越来越能感到一股扑面的寒气,看来是离冰川越来越近了。
这几公里的栈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个路面修葺得精致完备,有石阶,木桥,观景台和指示牌。甚至铁桥的表面都用稻草和麻绳包裹起来,以求和周围环境的一致,看得出来,公园在这条路上花了很多心思。
一路走来,穿行在原始森林中的只有我们两人,只有快到终点的时候,碰上了几个公园的工作人员,带着草帽和眼镜,身穿多兜儿的马甲,手拿数码相机,正在用某个仪表测量着什么地理数据 --- 其形象就好像在以前的科教纪录片中拍摄的“我国自然科技工作者”一样。其中一位老先生看到气喘吁吁的我们,用四川腔说了句话,大意是:“像你们这样走这条路,才算是真正的旅游者”。得到专家的肯定,我们深受鼓舞,一鼓作气走到了三号营地,算起来从出发大概一共用了四个小时。
老婆还想按原路走回去,被我否决,毕竟体力的消耗不能太大,于是搭车返回二号营地。这段步行栈道要强烈推荐给那些“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旅友,秀美的景色足以使逸士们兴致勃发,略具挑战性的路程会给你“会当凌绝顶”的成就感。
*“窗含贡嘎千秋雪,门泊西蜀万年泉” --- 二号营地的温泉度假村
除了雪山和冰川,让海螺沟闻名于世的就是天然温泉。高达90摄氏度的热泉全年无休,源源不断地自雪山脚下滔滔汩汩,喷薄而出,实为一大奇观。
二号营地的“冰川温泉度假村”,是公园内泡温泉最好的去处。这里的房间“依山傍水”--- “山”是四周环抱的雪山,“水”是大小不等,温度不同的十七个温泉水池。
我们定的标准间在半山腰,要走很长的一段石梯才能到达。喘着气,打开门,走进房间,才发现有一个木质的小阳台--- 一张木桌,两把木椅,木窗木墙木地板,而从窗外望出去,上面就是戴着雪顶的山峦,下面就是一捧捧冒着热气的碧绿温泉池。
这样的所在真是颐养性情的绝佳去处。我俩于是下午和晚上去泡温泉,休息时便坐在小阳台里,呼吸新鲜空气,遥望雪山发呆,寻找“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感觉。夜里下起了小雨,迎面拂来阵阵清风。窗外是淅淅簌簌的雨点落在屋檐上的声音,星星点点的彩色霓虹灯下,隐约看得见温泉池蒸腾起的缥缈的水雾,这云蒸霞蔚,夜雨闻铃的意境显得亦真亦幻…
在所有温泉池的高处,就是地热的发源地:“贡嘎神泉”。千万年来热泉从这里忠实地汩汩而出,为海螺沟“冰与火”的奇特地质景观增添了充满灵性的浓重一笔。
“窗含贡嘎千秋雪,门泊西蜀万年泉”,姑且借用了这样的名句来形容二号营地吧。好在“贡嘎”在广义上可能也算“西岭”,而“西蜀”对“东吴”也不为过,想必在天的诗人也不会有太大异议吧。
“蜀江水碧蜀山青,牵我朝朝暮暮情”。每当我看到地图上的四川西部,眼前就会展现那圣洁的雪山,奔腾的江水,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我庆幸中华大地有如此多样迷人的风光。三天后,我们收拾行囊,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海螺沟。再借用一段描述恋人的诗句吧:“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让我魂牵梦绕,朝思暮想的蜀山蜀水,我一定还会投入你的怀抱。你,感觉到了吗?
四川经历5.12后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