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
第三天 云台山(枫林峡)--新乡--北京
交通:
北京到新乡的高铁列车行使时间仅3个小时 非常方便。
新乡整个城市非常新,街道建筑都非常整齐、干净,较焦作老城区舒适。
从新乡到云台山坐汽车要约2个小时,我们跟团是坐旅游大巴过去的,路况良好。
焦作城区相对比较旧,建筑布局有些杂乱,道路拥挤,城区交通秩序比新乡乱,路况相对比较差,如果纯为旅游,可以不去焦作,住宿云台山,直接从云台山回新乡。
云台山面积大,各景点之间距离较远,步行无法到达。云台山旅游中心有发往各景点的旅游大巴,红石峡门口是集散地,但来往停车地点不同,需要关注,来时的车停靠入口,回程停靠在子房湖出口一带,有站牌。其它景点也有大巴站牌,都在出入口附近,枫林峡的停靠点就在道路边。有些景点大巴发车间隔相对长,最好关注站牌上的发车时间,以免耽误行程。
用餐:
第一天午餐在新乡的一家家常菜餐厅,饭菜中规中矩,以川味为主,没有太多地方特色,口味较重,但卫生不错,上菜速度快,适合旅游团。
焦作的餐厅相对比较有特色,有一家靠近戴斯酒店,名字记不清了,据说是当地一家老字号,味道非常好,有特色,记得有一种香肠,里边有大粒的胡椒,味道很独特。另外还有类似全家福的菜,里面有小丸子,也很有特色,服务员是为年长的大姐,非常亲切周到,此行印象最为深刻的一餐。
第二天早餐在云台天阶酒店用自助餐,有当地特色的驴肉,其它没有特别,干净清爽,旺季人多,部分座位设在大堂里。
其它用餐基本都在云台山靠近景区的当地餐厅,卫生和菜品的都一般,由于是跟团,不能选择。个人还是推荐云台天阶酒店餐厅,比较干净,虽然价格相对高,但比较卫生、方便。酒店晚上在大门外还有烧烤,看似非常诱人,露天座位,面对青山,别有情趣。
住宿:
云台山住宿云台天阶酒店,云台山最高档的酒店,当地人戏称“天价酒店”,由于是团组统一安排,具体价格不详。
天阶酒店位于百家岩游客中心附近,即使晚上也非常热闹,附近有食品夜市。据服务员介绍,去超市要走一段距离,买东西相对不方便,所有必须品最好随身携带。
酒店规模很大,楼层不高,有电梯。周围环境不错,有小庭院,可以散步。
房间面积大,整洁舒适,符合四星级标准。窗外有巨大的阳台,至少有七、八平米,玻璃围栏,站在阳台上,对面的青山近在咫尺,非常有情调。
入住时发现阳台玻璃裂了,布满了蜘蛛纹,赶紧通知前台,前台看过后叫了维修人员,其中一个人问我是如何打碎的,让人很尴尬,赶紧告诉他进来就发现碎了,我们没有携带任何硬物,而且在高处,我们无论如何也碰不到;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了歉,虽然有些冒失,但还算淳朴诚实。短时间内维修显然是不可能的,前台告诉我们没有房间了,只能让我们注意安全,凑合一晚上。
酒店硬件可以,至少可以证明玻璃确实是钢化的,但维护得显然不够好,阳台门把手也有损坏,这可能与酒店位置得天独厚,旺季爆满,损耗严重有关。
焦作住宿戴斯酒店,位置靠市中心,邻近法院,周围有购物广场,用餐购物方便。酒店明显有历史了,中规中矩,但设施略显陈旧,卫生还不错。
特产:
枫林峡缆车出口附近有女士叫卖小山梨,个头非常小,也就枣子大小,外皮是红绿相间,像迷你版的烟台梨,当时看着奇特,没敢买。回到车上,热情的导游从售票大厅前买了一些,特意清洗干净,给大家品尝,个头虽小却非常甜,味道清新,很后悔没有买些带回去。
山药是当地的一大特产,历史上怀庆府就产山药,当地人推崇备至,在每家餐厅用餐时都少不了蒸山药这道菜。导游提醒山药的黑点中含有特殊的营养成份,吃山药最好不要剥皮。当地人认为细小的麻点越多越密越是正宗的。
注意事项:
百家岩服务中心有现代的服务大厅,设施齐全。景区门票60元,各景点通用,是磁卡票,需要刷卡进入每个景点,因此,磁卡一定要保存好并随身携带。磁卡通票有日期限制(2日),需要关注。
云台山总面积280平方公里,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子房湖、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百家岩、万善寺等十一个景点,所以时间必须掌握好,否则,两天是肯定不能看完的,我们此行三天时间,青龙峡和万善寺没有来得及参观。
云台山的记忆
十年前我曾经与云台山有一面之缘,此后便一直盼望着能够再次相逢。那次,我和几位同事一同出差到河南,我们从安阳驱车到洛阳,一路上我们有幸欣赏了宏伟的红旗渠工程,也目睹了冬日燃煤取暖的浓重雾霭;出乎意外,路上竟然有些堵车,经历了两三个小时,大家都有些疲劳了,车子突然停了下来,云雾也蓦然间变清了。当地的同事让我们到路旁桥上等候,他们去安排停车。走到桥上,我们突然发现,云雾缭绕间,一座拔地而起的赤红色孤峰突然展现在眼前,远处隐约间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红色山峦的轮廓,一瞬间,防佛自己突然置身于神秘莫测的仙境。那景观真是太独特了,凭生从未见过,那种震撼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
当地的同事告诉我们,这就是云台山,河南第一胜境,路过一定不能错过。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云台山这个名字,以前只知道河南是文化大省,不料自然景观也如此惊人,不免感慨自己孤陋寡闻。
前行不远是横跨两座高大山峰之间的一个天生桥,站在桥上,突然发现脚下出现了一条绵延不断的巨大红色山谷,谷底的河流是碧玉般的颜色,蜿蜒流淌,贯穿整个山谷。那一瞬间,震惊得目瞪口呆。山谷两岸群峰森列,在道路边完全感知不到山谷的存在,如此奇美的景色就这样静静地藏身于山峦之间,如同怀玉而隐高士。
我们拾阶而下,走了很远才到达谷底,瀑布坠落的轰鸣回荡在山谷,回望刚刚走过的天生桥,如在天上,连接两山之间顶端的一线的岩石,仿佛随时都会坠落,脊柱一阵发凉,同时也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然营造出这样天造地设的奇观,从谷底望去,仿佛是捍卫山谷的参天拱门。
两岸是嶙峋高耸的红色岩壁,沿着岩壁间开凿的道路,我们走向山谷的深处,碧绿的溪水就在眼前,那绿色是那样的浓重,深邃而温润。
越往前走,景色变得越秀美,密林清泉,岩石溪水,道路也逐渐变得平缓。一瞬间,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仿佛穿越了秘境隧道,进入奇异的仙境,正像陶渊明走入了他梦中的世外桃源。
虽然是冬天,云台山仍然是一片苍翠。游人非常少,清幽而宁静,我们在清越泉声的陪伴下,穿竹林,过小溪,一直到达山谷的尽头。
记得我们曾经穿过一个长长的山洞,洞中水声隆隆,继而爬上一段参天的台阶,眼前豁然开朗,清澈浩瀚的湖水,泛起粼粼的波光;我们防佛觉得从世外仙境又回到了人间。
通过同事的介绍,我们才知道眼前就是子房湖,子房湖是修建水库形成的人工湖,我们就站在拦水大坝上。传说中张良曾隐居于此,所以被命名为子房湖。
湖水清澈见底,同行中有人声称在湖中见到了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只能在优良的水质环境中才能生存,可见子房湖水的纯净度之高。
那是个阴冷的冬日,我们都穿着厚重的羽绒服和正装鞋,在湿滑的小径上行走颇有些艰难,为赶时间,一路非常匆忙,但那一次却是我印象中最美好的游览经历;由于是出差,我们都没带相机,遗憾不能留住记忆中纯净的云台山。
竹林七贤避世之所
曾经一段时间,工作颇多烦扰,我迫切地希望能够找到一片世外净土,让心情安静下来,于是我想起了云台山。
这时的云台山与往昔所见似有所不同,照片中的标志景色,记忆中从未见过。后来我才知道,我们游览的只是云台山的一部分--红石峡,而图片中的景色是百家岩。孝女塔旁,一挂清澈的瀑布沿着红色绝壁上静静地落下;引发人无限的怅惘与联想,这里曾经是百家岩嵇康别墅所在。
竹林七贤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说过,但对于竹林七贤的生活我们却只了解些皮毛。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小儿书,记得书上讲,刘伶嗜酒如命,每次出行都带着一把铁锨,告诉仆人如果他醉死了,就就地把他埋葬。那时只觉得怪诞可笑,却从未想过怪诞行为的起因;而对于竹林七贤生活的竹林究竟在哪里更是一无所知。
魏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近四百年的黑暗战乱时代,满眼是饥饿和血腥的杀戮,漫长而令人窒息,朝不保夕的恐惧,让人选择逃避,追求内心的安宁。如同陶渊明向往他的世外桃源,竹林七贤也是避世的代表,只是陶渊明选择幻想,而他们则亲身实践,选择在修武的竹林里,过着隔绝尘世的高士生活。修武的竹林就是今天的云台山。
其实在竹林七贤之前,云台山已经有名士隐居的历史,据传张良在刺杀秦王后为了躲避追捕而隐身云台山,在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后,再次归隐云台山,如果说张良的传说是云台山隐逸文化的开端,竹林七贤则将其发扬光大。
在人们的想象中,竹林七贤过着闲云野鹤般的潇洒生活,但现实中,云台山地处大山深处,即使在今天交通仍然不便,在那个时代,生存一定是艰难的,史书记载嵇康需要自己种地、打铁。清幽但未必轻松,高士们选择这样的生活,无疑是为时势所迫。我能够理解他们内心的落寞、绝望和挣扎,但对于他们种种怪诞的行为却不能感同身受。
如果说竹林七贤中有谁能为我所理解和仰慕,那就是嵇康。嵇康不慕功名,清高孤洁,而且正直仗义,嫉恶如仇,不向邪恶低头。临行前一曲广陵散,让我们记住了他的大义凛然。嵇康的离去,让广陵散从此绝响,如嵇康般孤傲高洁的人格也几为绝版。
怀着寻找竹林七贤足迹的热望,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我再访云台山旅程,于我而言,每一次旅行都是心灵的历程,因而总会记录点滴经历和感悟,希望有三、五知音,分享内心的喜悦与失落。
重游红石峡
红石峡全长2000米,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峡内有九龙潭,传说为古时九龙栖息之地,包括白龙潭、子龙潭、眠龙潭、苍龙潭、青龙潭、黄龙潭、卧龙潭、黑龙潭、首龙潭。四季温差明显比外界小,潭水一年四季在十度左右,即使隆冬季节,依旧温度适中,植物仍然枝叶繁茂,仿佛处在恒久的温暖中,故又名“温盘峪”。难怪我们前次冬天到访时,依然林木苍翠。
虽然是三月份,天气已经相当的炎热,从停车场到售票厅还要走一段路。云台山已经有了超级现代化的游客服务中心,巨大灰色钢架玻璃建筑,颇有种陌生感,让人疑惑这是否是当初我曾经到访过的地方。
服务大厅里,人声鼎沸,导游告诉我们目前红石峡旅游非常热,人流集中,如果人太多,会先选择其它景点,改日再来。走到景区入口,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先游红石峡。
走到桥边,高耸入云的山峰突然出现在眼前,才依稀觉得有些往昔记忆中的轮廓,但没有了缭绕的云雾,山峰的红色也不似记忆中鲜艳。
猜测大约是初夏季节,山峰为树木覆盖,而前次冬日里,岩石裸露,红色更为醒目,加之天气晴朗干燥,没有缭绕的雾气,因而感觉缺少了云中仙境的感觉。从天生桥上望去,蓝天白云下的峡谷平添了几分壮丽,颇有点科罗拉多大峡谷的风采,却少了几分清幽秀美。
进入峡谷,立刻感觉凉爽了不少,虽然导游认为游人已经不算多,但也接近于摩肩接踵,可见人多时该是何等景象。
还是沿着谷口的台阶一路下行,瀑布的水声依然激越,但却没有了空谷回声的感觉。
那水声来自白龙瀑,垂直落差达60余米,防佛从天而降,难怪当年我们曾经为它的咆哮震撼不已。
据说瀑布日夜不息地落入白龙潭,可是这潭水却不见增长,原因在于潭下有一巨大暗河,暗河的出口在修武县五里源乡的海蟾宫。这在郦道远的《水经注》上有记载:“潜流三十里复出”。
潭水还是碧绿的,但拥挤的游人让本就狭窄湿滑的道路变得十分危险,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脚下,赏景的心情大受影响。每一个过溪的小桥上都站满了人,甚至还有游人带来的狗。
夏天水量较冬天要充足些,有些路段,水从布满裂隙的岩壁上喷射出来,形成了晶莹剔透的珠帘,这就是传说中的“天然壁画”。
山岩边的竹亭似乎是新增建的,依崖傍竹,在茂林清泉的衬托下,颇象高士图中的场景,
只是高士们的队伍似乎过于庞大了。
黑龙洞里的小径依然黑暗而漫长,游人的喧哗盖过了水声,完全没有了以往的神秘。
通往子房湖大坝的台阶不再如记忆中高耸,眼前的景色似曾相识,但仍与十年的前记忆无法吻合。拾阶而上,也没有了豁然开朗的穿越感,谷底、坝上都是人山人海,世内世外都是同样的热闹与喧嚣。
据说子房湖早晨和下午湖面阴一半晴一半,一边金光闪烁,一边碧绿透明。湖的北端,有一座山峰酷似大佛,座下是莲花状的山丘,每当黄昏,霞光映照,大佛通体生辉,是云台奇观之一。虽然我们达到大坝时已接近黄昏,但却无缘看到阴晴双色的湖面和夕阳下的大佛,也许是我们无法真正静下心来吧。
临近大门的平台上,商铺摊点鳞次栉比,地上一片狼藉。不远处就是旅游客车集散点,穿梭的巴士,涌动的人流,形成尘土飞扬的污浊漩涡。一片慌乱中,我们匆忙逃离了红石峡。
有朋友曾告诫我,如果你曾经游历过世上最美好的景色,那就不要再去第二次,否则美好的记忆可能会被打破;这样的感受我已经经历了多次,那一种失落真是难以言表。
深谷林泉间的漫步
潭瀑峡景区是云台山最早开发的景区,门口有一条宽阔的河流,河流的源头应该就在泉瀑峡的上游。河流中有漂流竹筏,供游人乘坐。
河中心有一个圆形的浮岛,是表演水岸太极的场所,据说开放时间内,每到整点便有太极拳表演。由于我们出来较晚错过了表演时间,无缘得见。焦作地区是陈式太极的发源地,当地人有尚武传统,太极拳非常普及,也不乏高手,不愧为地灵人杰。
潭瀑峡、泉瀑峡景区的大门相对,地貌非常接近,我们观察发现它们是同一条山谷的不同地段,只是中间有山体隔断,所以分成了两个区域。该景区还包含猕猴谷,可以参观野生猕猴,同行的孩子们非常踊跃,我们对猴子兴趣不大,从譚瀑峡出来时间早,所以又选择了游览泉瀑峡。
潭瀑峡长1270米,南北走向;地貌特征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潭瀑峡是子房河的一个源头,以秀丽著称,“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
情人瀑;丫字瀑、水帘洞;饮马池、洗砚池,不老泉、无一不与水相关,小龙溪更是贯穿整个峡谷。
谷内景点还有龙凤壁、蝴蝶石等。
步入潭瀑峡,谷中林木葱翠,溪水清澈,谭瀑相连,分合汇聚 故而有情人瀑、丫形瀑等伴生瀑布。
相对摩肩接踵的红石峡,明显清净了不少,让人有了怡然宁静的心情。清新的空气,斑驳的树影,淙淙的水声,漫步其间,让人沉浸于自然的山水之乐,流连忘返。
不老泉是从山体裂隙中流出的一泓泉水,为防止泉水落地后污染,聪明的当地人用剖开的竹竿将泉水引到路边,游人们争相倒掉自己的矿泉水,排着队用空瓶对着竹竿接水。
导游告诉我们,当地传说喝了不老泉水人就会永葆青春,《修武县志》记载魏晋时期,逸人王烈,渴饮此泉,饿食黄精,寿至338岁,仍然健步如飞。这让我们无比好奇,迫不及待地想品尝这诱人的神奇甘露。我也有幸灌满了一瓶不老泉水,竹腔中可以看到一丝青苔,我们没敢直接引用,而是准备带回旅馆,烧开后再饮用。泉水确实很神奇,我们在池水中洗过手后,感觉皮肤变得又润又滑。
回到旅馆,坐在阳台上,面对青山绿水,饮上一杯清冽甘甜的不老泉水,顿觉深情气爽。
走入山谷深处,道路两侧各有一块巨石,状如刀劈斧凿,据称是崖壁崩落的整块巨石,在坠落沟底时,沿解理面裂开,因而形成表面平整、相互对称的两块巨石;这就是唐王试剑石。传说唐王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时,竹林七贤之一向秀的后代向唐王献宝剑,唐王执剑劈向此青石,岩石轰然裂成两半,至今石上仍留有剑痕。据称,潭瀑峡曾是隋营唐寨,故又名“小寨沟”,谷中景点还包括唐王饮马池、点将台等,我们无从考证唐军征讨刘武周时是否曾路经此地,云台山已靠近山西与河南交界,不能说没有这种可能性;但潭瀑峡是三面封闭,一面开放的U形谷地,驻扎军队虽然可以避免敌人从背后袭击,但如果敌人封闭谷口,则将兵临绝境,在这里驻军似乎不近情理,但传说显然不会是空穴来风,至少说明在隋唐大乱之际,云台山已被战火波及,不再是世外净土。
穿过试剑石,眼前是三面万丈绝壁,感觉犹如站在巨大天坑的底部,景色突然从秀丽一跃而变得无比壮观。我们瞬时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那一刻的震撼丝毫不亚于第一次看到红石峡时。
由于峡谷有一面开放,似乎还是用天堑形容会更准确些,这个景点被称为“坐井观天”,山谷尽头的岩壁就是龙凤壁,据说可以看到崖壁上自然形成的巨大龙凤图案。而我们正在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无暇想象崖壁上的龙凤壁的造型。
实事上,“坐井观天”远不能形容人在谷底的感受,井底看去的视野怎能如此辽远壮观,于我而言,更像是身处一个神奇而陌生的秘境空间,头上的蓝天树木都是那样遥远,恍如隔世。
泉瀑峡是全长3000米,深500米的大峡谷,同样三面环壁、一面开放,断崖高达300~360米,比潭瀑峡更具规模,单级落差314米的“云台天瀑”就位于泉瀑峡尽头,号称云台第一大瀑布。由于春季是枯水期,河水被水库大坝拦截,接近断流,无法看到云台天瀑,景区几乎无人问津,但妙处在于我们可以静静地用心去体会它的林泉之美。
此时的泉瀑峡景色不再于惊人的独特,而在于它的自然与静美。如果没有泉瀑峡中的漫步,此次云台山的行程与我而言将失去意义,因为只有在这里我们才有片刻远离了尘嚣。
山谷非常开阔,空无一人,空气清新纯净,石径环绕岩壁,中间是石滩溪水,这石径应是竹林七贤曾经走过的道路。
时间已经接近黄昏,加之谷深林密,光线有些幽暗。泉水静静地流淌,鸟鸣声和流水声汇成自然和谐的天籁之音, 回荡在空旷的山谷间。这才是竹林七贤眼中的云台山,那一刻我明白了竹林七贤为什么要选择云台山隐居,三、五好友,围坐松间,饮一杯 山间清冽的泉水,琴诗唱和,怡然自在,战乱与纷争,阴谋与杀戮, 外间的一切都与自己不再有任何的关系。
说漫步只是心境,由于时间紧,我们其实是一路大步流星,我们走过了长生泉水、有幸看到了神奇的波浪石坪,最终来到了幽潭。为它的景色所吸引,而徜徉于此,没有再走向山谷深处。
长生泉与潭瀑峡的不老泉遥相呼应,合称为“长生不老泉”。泉水是那么清澈,更可贵的是,相比不老泉前排队取水的热闹,长生泉有着无人扰动的宁静,显得更纯、更清。由于是枯水期,波浪石坪的水波纹理常清晰,岩石表面光洁平滑,试想在月光下,一定是石水一色,让人联想起《七侠五义》里描绘的碧石湖。
幽潭里的水是碧绿的,水面开阔,平静如鉴。
参观路上,我们非常幸运地在泉瀑峡中目睹了野生猕猴的风采,它们警觉地躲藏在路边的山岩上,看到有人便拖着长尾巴,如闪电般飞快地越过道路,逃入密林深处。野生猕猴出没,说明云台山的自然生态环境尚未破坏,而泉瀑峡淡季游人稀少,成为了猕猴们的避风港。
接近景区清场的时间,为赶时间,我们一路飞跑在石径上,忘记了疲劳,防佛插上了翅膀,自由自在地徜徉在自然的山林之间,如同当年的隐士们,抑制不住也想发出他们那样的长啸,体验与自然对话的快乐。
此行的遗憾是没有看到瀑布的风采,由于没能坚持走到尽头,甚至没有看到它的痕迹,料想其壮观程度也一如潭瀑峡的天堑深壑。
云台山之美在于它的茂林修竹,山石清溪,也在于它总在平凡中现神奇, 二者之间完美结合,正如怀玉而隐的高士;不用心感受,而无法体会它的清幽气象和自然和谐之静美;不进入它的腹地,你就会错过万丈深壑,千尺飞瀑,而无法真正领略它雄奇震撼的至美。
重阳登高处
茱萸峰山路崎岖险要,只有换乘景区的旅游大吧才能前往,一般车辆通行有限制,由于需要大幅度爬坡,用于其它景点的环保电瓶车动力不足,景区大巴也换成了燃油车。此行一路都行走在劈山修建的盘山路上,坡陡弯急,还需要穿过多个幽深的隧道,道路狭窄,错车绝对是惊险的体验,不是天天上路的司机,恐怕要惊出一身冷汗。
事后才知道,我们穿过的那些山洞,就是叠彩洞,云台山著名的景区之一,也是唯一只能在车上欣赏的景点;好在一路上我们透过车窗饱览了高山深谷、奇峰怪石,并未错过欣赏它的壮丽景色。叠彩洞是连接豫晋两省的公路隧洞,是修武人民战天斗地的杰作,从1977年至1987年,前后历时八年开筑而成,大小23个隧道,首尾相连,总长4000多米,上下落差9--12米,部分路段180度大转弯。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精密仪器的情况下,施工难度极大,完全靠人工测量,人工开凿,堪称我国公路隧道建设史上一大奇迹。每一个隧洞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子,只是我们不能一一记得,据说景区大巴穿越了整整十八个隧道。
由于是旅游旺季,茱萸峰景区入口挤满了人,我们知难而退,选择了道路平缓,游人较少的重阳阁。
一路上都是林间小径,景色清幽秀美,远算不上奇特,如同当年北京香山的樱桃沟;但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闲适而轻松,沿路不知是什么花朵,一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每走一段路就有一座供游人休息的凉亭,可以从从容容,边走边停。
相关资料记载,重阳阁始建于唐初,时为全木结构,元末明初毁于战火,原址仅存阁基。现阁为2002年底依古县志所载原貌复建而成,至2003年九月竣工。阁分四层,高17.2米。
重阳阁建在绝壁的至高点,南临万丈深渊。站在重阳阁上,北望茱萸峰,阳光照耀下,是重重叠叠的蓝色山峦的轮廓,连绵起伏,远处最高耸的一座就是茱萸峰,山顶上屹然鹤立的八角亭清晰可见。
站在向南的绝壁一侧,凭栏望去,眼前是湛蓝纯净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云雾缭绕间,奇松怪石,秀峰插云,其绝美景色丝毫不逊于黄山胜境。其中的一座姿态曼妙,传说是仙女遥望着云海,期盼远行的家人的归来。
云台山地处中原腹地,南北交界之处,其景色兼有北方的壮丽和南方的秀美。
茱萸与重阳,意味着这里曾经是秋高气爽之日,登高赏景的好去处,可以相见当年,隐士们也一定头插茱萸,登高赏秋。但对于他们来说,到达这里需要穿越重重峻岭,道路异常艰辛周折,美景来之不易也就格外值得珍惜。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登临重阳阁,面对眼前的景色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重阳阁边有一个小的道观,印象中只有一重大殿,大约就是重阳观。顺台阶往崖壁方向有望亲台,目前正在维修。从重阳阁沿着山路上行一直可以达到茱萸峰,另有一个小的岔路,通向一座林间的小木亭,我们在亭子里小憩了一会儿,这里游人罕至,非常清幽。
离开时,我们才发现小径旁有一个石碑,看过石碑,我们才知道,这里是宁封之墓。
宁封据称是8000多年前的陶正,即远古督陶官,出生于云台山当阳峪山洞里,宁是云台山一带的地名,封应是其名。宁封是陶瓷的发明人,据说他曾在无意间将粘土包鱼扔进火里,发现泥土经过火烧,变成硬壳,滴水不漏,既能装水,又能盛食物。他由此受到启发开始烧造陶器。黄帝非常欣赏他的发明,于是就任命宁封为“陶正”。传说在一次烧陶时,宁封失足掉进炉里,不幸殒命。人们怀念宁封,尊称他为宁封子,把他奉为“仙人”。宁封并非非帝王将相,但却是改变我们生活的人,陶瓷的出现让人类向文明迈进了一步,对社会演进贡献突出。8000年过去了,家乡人民仍然没有忘记宁封。
掉落人间的美玉
第一次看到峰林峡的感觉只能用惊艳来形容。湖水呈现出独特的蓝绿色,融合了天空的蔚蓝和湖水的碧绿,明艳但不失深邃,防佛天宫的瑶池坠落人间,化作装点人间的美玉;
我凭生从未见过这样的湖水颜色。如果说红石峡的水是和田碧玉的颜色,枫林峡的水则是罕见的台湾蓝玉髓的颜色,我们不能说碧玉和玉髓哪一个更美丽,红石峡的绿和峰林峡的蓝,绝对是各有千秋。
电瓶大吧停靠的地点,在接近山顶的位置。乘船游峰林湖,则需要从山顶一直下台阶走到山脚下的湖岸。山巅块陡峭的巨岩之上设了一个观景平台,最美的景色一定在绝顶之上。望着热情高涨的年轻人们背着相机,鱼贯而上,自己却深感力不从心,颇有望峰息心之意。连续不断的台阶下山,让人不久就感到两腿发酸,看着旁边带孩子的老人却一直步履不停,自己真是倍感惭愧。
游船大约是沿着湖岸环绕一周,阳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浮光跃金;
两岸奇峰对出,秀石林立,
隐约间可以看到水岸岩壁还有岩洞,据说曾有隐士居住,或许也有孙登的踪迹。据说孙登隐居在山洞里,编草为衣,长发被身,阮籍前往拜访,他一言不答,阮籍离开后,却远远听到孙登的长啸声。离群索居的隐士们用他们的啸声达感情,排遣寂寞,在没有通讯工具的时代,大约也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
山间的林木非常茂盛,猜想峰林峡的秋天一定更美,层林尽染之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一定会令人砰然心动。到那时一定要相约三、五好友再访,追慕世外高士的雅量高致,以我辈之诚心,不知是否得遇隐逸高人。
下船后,我们选择了缆车上山,有幸凌空观望了峰林峡的全景,并以此方式告别峰林峡。
百家岩下的世外竹林
本想在第二天团组出发前,赶个大早去趟百家岩,问过前台和导游才知道,距离比较远,而且百家岩现在正在维修,不允许参观,导游承诺在大巴经过时提醒我看一下。导游确实守信用,在经过时确实提醒了我们,但不知是座位位置问题,还是看的方向不对,我们最终还是没有看到孝女塔的踪影,只能遗憾地离去了。
临行前的傍晚,站在充满浪漫风情的玻璃阳台上,苍翠的山峰虽然尽在眼前,而不远处却是集市上的灯火长龙,炊烟弥漫,人流如织,让人与竹林七贤的生活完全无法联系在一起。身在青山云雾间,却无法回避扑面而来的滚滚红尘。
云台山所在的焦作地区,古称怀庆府,不仅盛产山药、牛膝等药材,煤炭资源也非常丰富,上个世纪初,就有国外企业在焦作开办煤矿。成也煤炭,败也煤炭,丰富的自然资源成就了焦作,但也让这片人杰地灵之土经历了劫难。
据导游讲焦作一度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几年前,穿着白衬衫出门半天领子就会变黑,现在已经改观了很多。十年前乘车经过时,我们曾遥遥望见城市上空笼罩的烟尘;此行也亲身体验到焦作的空气污染程度绝不亚于北京。
煤炭资源的枯竭让焦作再次饱尝了经济转型的艰难,道路两边时常可见残破败落的工厂遗迹。如今的焦作已全面进军旅游产业,零落陈旧的城市显然与旅游景观联系不上,焦作的旅游无疑是依托云台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云台山从远离尘嚣的世外竹林华丽转身,跃居于经济大潮的风口浪尖上,肩负着一座城市的未来与希望。失去宁静的云台山,还会是往昔的模样吗?
开山修路,让天堑变通途,现代科技让人类的足迹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曾经人迹罕见的地方,变成了繁华闹市。今天的人们最大的悲哀是已经无法再找到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了。
当然这种悲哀也并非始于今天。嵇康死后,阮籍等人,一、一走出了竹林,随着竹林七贤的消失,隐逸文化也似乎画上了句号,修武的竹林也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在旅游文化兴起之前,已经很少有人了解云台山以及它与竹林七贤之间的渊源。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长达三百多年的大动荡时期结束了,隋唐以后,隐逸文化似乎也衰落了,再也没有隐士进入人们的视野,即使有也是以退为进的仕途策略,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避世,这大约有两个原因:一是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已经没有可以避世的地方了;另一方面,隐逸思想与老子哲学与道家思想紧密相关,隋唐以后,儒家入世思想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道家思想逐步走向衰落。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嵇康的死也让人们明白远遁山林也未必就能免于灭顶之灾。
今天来此的人们或是观光猎奇,亦或是坐看云起,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世外桃源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很久以来,我一直梦想着能够坐在孝女塔旁红色岩石上,看瀑布静静地流淌。此行虽然无缘得见孝女塔,但百家岩前,那一泓清澈的瀑布飘落的地方,永远是我心中的世外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