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吃米皮,许多人肯定会想起遍布西安大街小巷的秦镇米皮。这耳熟能详的秦镇米皮的发源地就在户县的秦镇老街,一起去品味那里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风。
一、秦镇老街 米皮一辈子的记忆
今天的秦镇老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华,除了忙于秋收的人之外,街上闲散的人很少。而昔日遍街都是米皮店面的景象也不复存在——许多精明的秦镇生意人已经把米皮店搬到了临近的公路旁,只有两家老店依然守在老街,招揽着零散的熟客。在老街的的另一头,是一家已有百年历史的黄酒作坊,酒旗飘扬,成为老街的新景。因此在秦镇老街,地道的吃法就是要一碗筋道酿软的米皮,打一壶稠亮醇香的黄酒,就一个油亮脆黄的油饼。按当地人的说法,这样的感觉就是无比酣畅惬意。
一位米皮老店的老板说,来秦镇吃上三四回米皮,外面的米皮就无法下口了。因为,只有在秦镇老街一切都是原汁原味的,都是淳朴的。只有不掺假的东西,才是最爽口的,最能让人留恋的。
秦镇米皮的传说
相传,秦始皇在位时,有一年关中沣河水断,秦镇周边稻谷长势干瘪,官府不问民情催逼纳贡,百姓惟有仰天长叹。稻谷勉强收割后所碾大米干巴巴可怜兮兮,根本达不到纳贡的品质,正当发愁之际,有一名叫李十二的人用这种米碾成米面,蒸出一张大若伞面的米面皮,品尝后众人称奇,李十二遂带着米皮进京咸阳。始皇帝品尝后赞叹:天下美食兮。其后命李十二每日蒸数张米皮供他独馔,翌年秦镇便改纳贡稻米为米皮。后来李十二逝于某年的正月二十三,秦镇一带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在每年的这一天蒸米皮以示祭奠,此风俗一直延续下来,渐成秦镇一品驰名的小吃。
交通: 坐600,215,323,229到韦曲,然后随便做韦曲到秦镇或者户县的车;或者在城南客运站坐直接到秦镇的汽车。
二、党家村 民居瑰宝地
党家村位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西南距新城区9公里,西距108国道1.5公里,东距黄党家村河3.5公里,坐落在东西走向的泌水河谷北测,所处地段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
韩城市境内民居四合院遍布城乡,党家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村落。国内外专家称赞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为国保单位。
交通
去党家村应先至韩城。北京、西安有直达韩城市的火车,下车后可乘中巴车到党家村,每10分钟一班,车票3元,打出租车20元。
三、袁家村 关中印象体验地
陕西咸阳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距西安约1.5小时路程,人们称之为“关中印象体验地”。走进袁家村,依次看老牛拉磨到了原生态的关中农家生活画卷。恍惚有种时空倒错感,好像回到50年前一般。有药坊同顺堂、醪糟坊稻香村、豆腐坊卢氏豆腐、辣子坊天一阁、面坊五福堂、茶坊童济功、醋坊五味斋、布坊永泰和、油坊德瑞恒。踏着脚下仿古的青石板,身边闪过的房屋皆是颇具关中风味的明清式建筑。布坊里,满脸沧桑的老妈妈坐在不知年岁几何的织布机前细心地织着土布床单;剪纸坊中,在关中媳妇们手中盛开的山丹丹似乎还散发着甜甜的花香;面坊中,伴随着人们饶有兴味的卖力推动,沉重的石磨缓缓地挤出略显浅黄的面粉;油坊中,那巨大的老木制成的榨油器令人叹为观止;药坊中飘出的淡淡药香味若有若无地在鼻间萦绕;豆坊中,一块块纯手工豆腐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豆。
交通路线
路线一:西安---上机场高速(福银高速)---昭陵出口下----向东七公里---到袁家村
线路二:西安---世纪大道---咸阳---马庄---阡东---赵镇---北屯---袁家村
线路三:西安---机场高速(福银高速)---周陵出口下---阡东---烽火镇---烟霞镇---袁家村
四、安塞 腰鼓之乡
安塞县古为白翟地,秦汉以来设置高奴县,隋唐五代为金明县,宋设置安塞堡,于南宋淳佑壬子年(1252)立县,距今已有757余年。
安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堡寨众多,关隘四设,较有名的有王窑秦直道、方家河仰安塞县韶文化遗址、云品寺北魏石窟、龙安古城、芦子关、高桥寨等。
安塞—黄土高坡上的民间绘画之乡、民间剪纸之乡、腰鼓之乡、民歌之乡。
腰鼓:黄土地上的阳刚之舞
安塞腰鼓源于战争和祭祀,后来演变为民间的娱乐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民间剪纸和绘画: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安塞的剪纸和民间绘画是安塞民间艺术的另外两枝奇葩。与撼山震岳、激越奔放的腰鼓相比,在独特的历史环境和地域环境中孕育出来的安塞剪纸和民间绘画有着别样的美:既有粗犷豪放、雄浑古朴的民间艺术传统,又洋溢着鲜活浓烈的现代生活气息,令观者叹为观止。
安塞民歌:信天游悠悠不断头
安塞民歌又称“酸曲”,是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自编自唱的歌儿。一般由歌者即兴演唱,然后在传唱中不断加工而成为地地道道的民歌。安塞民歌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泥土气息,演唱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旋律高亢而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