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都江堰景区时,已是中午12点多了。我们在地陪导游的带领下,沿江边街道走了一段路后,通过一座廊桥来到了江的另一边。廊桥下的江水流速很快。从方位上看,应是内江。在廊桥中间部位,有台阶可通往江中人造长堤上的几处古建筑;这座用水泥与石块砌成的人造长堤将本来就不太宽的江水又一分为二。分隔后的江面更显狭窄,江水也显得更加湍急。江两岸与江中心的古式建筑相互映衬,浑然一体;而从中流过的江水更为这里的景致增添一种灵动之韵味。
为何要在内江之上修建此座江心长岛,这跨江的廊桥与江中这狭长的江心小岛可是当年古人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一部分,这座江心小岛又通往何处;这一切,对于我这个外来的游客来说,都只能是个未解的谜。
江两边都布满了古式的建筑,而随着当地旅游业的开发,这些古建筑自然也就成了商家最理想的聚集地。路边的小摊上的特色小吃,散发出各种诱人的味道;而我们只能是脚步匆匆的过客。因没有谁愿意在一座陌生的城市中脱离导游,而当个“掉队客”。
在地陪导游的带领下,经过几条街巷后,我们来到了一座小楼前。门面不甚宽大,但上得二楼,摆放着几十张大餐桌的饭厅宽敞明亮,让人感觉到这里确实是个接待旅游团队用餐的理想的场所。
未必能吃好,但一定要吃饱;这也成为了参团游客吃团队餐时的基本原则。
听导游话,跟导游走;只管饭来不管酒。因为没酒,桌上也就少了许多客套与寒暄,这饭也就吃出了部队用餐的速度。
午餐后,地导及领队带领团队人员迅速上车出发;因从都江堰到九寨沟还有很远的路程需要赶。
九寨沟位于成都以北偏西方向;进入景区的线路有多条,但主要线路有南、北两条:
南边线路是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而到达九寨沟景区,全长500多公里。此路段路况较好,前往九寨沟的旅游大巴多走这条道路。
从北边进入九寨沟的路线为:由兰州出发,经郎木寺、诺尔盖、川主寺前往景区。这条路的路程较长,但道路平直,沿途又可见到刘家峡水库、黄河大拐弯及松潘草地等著名景致,不失为内地人进入九寨沟的最佳路线。
此次火车团的行程,我原以为去时肯定会走北线而进入九寨,尔后再去成都;因以前的旅游专列就曾这样走过。但这次不知为何却绕过兰州,经宜昌到了成都;而且来回走的都是重复的路线。
我们此次去九寨沟走的是第一条线路,也就是“南线”;只是将起点放在了都江堰。汶川县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汶川发生大地震时,汶川、映秀与茂县这几个地方我们经常能听到;因抗震救灾工作主要就发生在这里。而松潘草地,特别是其中的诺尔盖草地,更是留下了当年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足迹。但遗憾的是,我们在前往九寨沟的行程中,仅见到了新建的汶川县城,而未能见到松潘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地。
在途经汶川与茂县时,沿途见到了地势的险要,见到了地震中滑坡的山体,也见到了老道的遗址,以及尚遗留在泯江中的滑落的巨石。
因团内有人在都江堰景区延误了时间,我们到达九寨沟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旅游大巴从公路上拐了一个90度的直角弯而驶入一条山沟内。四面环山,山高谷深,更显出了夜空幽静。不时有山谷的风吹过,给人带来丝丝寒意。沟内没有住户人家,只有五、六家宾馆。借着灯光望去,宾馆均为藏式建筑,很有特点。每家宾馆的院内都停着两三辆旅游大巴,似乎在无声地告诉着人们:别看这个地方如此的边远偏僻,却仍可保证——客满。著名景区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足以让许多城市中的大酒店为之汗颜。
难怪地导与领队一再强调,团内人员没事最好不要外出;若想外出,必须结伴而行,且要跟领队或地导打招呼。其实不用导游领队强调,相信没有谁敢在这漆黑幽深的谷内独自夜游漫步。深山老林之中,若是碰上只大熊猫还好,若是撞上闲遛的虎、狼,那结果肯定不是好玩的。
飞机团肯定住不上这样条件的宾馆;也就只有这700多人的火车团才会享有这样的待遇。
都江堰
汶川
松潘
九寨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