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是我们北京四疯子“冀西迎春之旅”的第三站,它是内长城要塞,距北京180公里。因关城居于紫荆岭上而得名。紫荆关是著名的军事重地,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太行八陉的第七陉,古称蒲阴陉,宋时叫金陂关,后改今名。这里至今仍是大同通往北京的主要通道之一。
紫荆关城,四面各一门,南、北二门为交通要道。北门靠拒马河,朝东开,石券门洞,门额有匾两重,保存十分完好。上重题刻“河山带砺”,下重题刻“紫荆关”,落款为“万历丁亥聊城傅光宅书”。
史载紫荆关发生过的战争达140多次,金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后,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荆关进逼北京。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代,秦汉时称上谷关,宋辽时称金坡关,后因岭上紫荆盛开,改名紫荆关,同居庸关、倒马关统称为“内三关”,自古就是华北平原的重要门户之一,属兵家必争之地。
紫荆关关城内的羊圈
紫荆关难守,一方面是与居庸关相比守方对紫荆关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就是地势原因。从西向东到紫荆关城下,关前开阔平坦,关后的山坡不高不陡,虽有拒马河如带但不足为凭,守方很被动。
站在西、北侧的城墙上,可俯控拒马河整个开阔地面
紫荆关城两翼,有城墙向两侧延伸,向东止于紫荆岭上;向西沿河顺山脊而行。有保定至大同的公路穿城墙豁口而过。这段城墙止于大盘石村。
当年八路军和国军曾几次与日寇争夺紫荆关。这最后的战争距今也有60年了,烽烟散尽的紫荆关却面临着新的“保卫”任务,因为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将于谦曾说:“险有轻重,则守有缓急,居庸、紫荆并为畿辅咽喉,论者尝先居庸、而后紫荆,不知寇窥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窥紫荆其得入者十之七。”
1993年,紫荆关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紫荆关获得国家文物局与河北省文物局批准进行修复。修复工程于2002年开始动工。
自明成祖迁都北平(北京)后,更大兴土木,修城建关。在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崇祯年间,都曾改筑、扩建关城,增设城堡、隘口,开凿盘山道等,使紫荆关形成了一个较完备的防御体系。
紫荆关村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了,因为是军事要塞,从前关城中只有驻军,老百姓都是散住在关城之外。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陆续才有乡亲搬进城中。
如今紫荆关外的拒马河成了小河沟,一迈步就过去了
关城的北门是向东开着的。据说这是由于原来北门外是滔滔拒马河,所以只好向东开了。
如今城墙已破,成了村里出城的一条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