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游记 -> 跟团游记 -> 寻找失落的村庄

寻找失落的村庄

发表时间:2010/6/17 10:01:26 阅读:128次

这是一处在地图上遍寻不着的地方。隶属东莞市茶山村南社村,建于南宋初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内古建筑众多,四周绿树成荫、地理独特,一派桃花源风光,村庄呈合掌对居,明清期间初显繁荣,人材辈出,为茶山一大村庄。东莞的乡村里,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其中最完整的地方是在茶山的南社。这些融家庙、水坊、古井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不仅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明清文化,而且还成了考察早期珠三角地区水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鲜有的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茶山南社村古建筑群现为广东省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车动了,窗外的一切便有了生命。我喜欢坐车,不喜欢也许是害怕开车,坐在车上我尽情地看车窗外的风景,旅行的日子里,即使那些如同老友一般熟悉的的景物也变得如此新奇而陌生,让我百看不厌。

今天天公作美,一向晴朗温热的天气忽然变冷了,透着寒流。车窗外雾气蒙蒙,远处两边若隐若显的的山都在薄雾笼罩中,看不清是雾还是云。没了蓝天做底,全是迷雾。还有疾劲的山风,松涛如烟一般散去。大片迷雾切割着车窗,打开车窗,一丝丝山谷特有的凉意扑面而来, 高低起伏的雾就像是夏日里的云不断变幻组合点缀着车窗外的风景。这风景如同年代久远的水墨画,质地发黄墨迹模糊,满眼素色。

过了一山又一山,我一直在想,也许那个古老而现实的村庄是否是我梦中失落的记忆?

在这: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实我们除了知道地名,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走呢?天哥果然是老玩家,虽然车龄才四年可已行过万公里了,新疆这样的地方也没难住他,何况这呢?他从容的从后车箱内拿出一宝物,原来是GPS,果然历害,没多久,我们就在它的带领下来到了茶山镇,可南南社古村落在哪?我们没有找到路牌,天哥说凭感觉吧。车来到一小集市场,前面隐约有一小巷子。

我想,是在这了,天哥说。我们继续前行,从一小市场进去,左手边是一剧院,再向前开100米,眼前出现一幅电影画面。

是这,是这,就是这,这就是古村了!!!

繁华似锦不耐久藏,经不住时间的涤荡

峰顶似烟雾笼罩,苍茫之中有田舍掩映

时光突然好象历史倒退了二三百年,我们进入了一片明清古村落。这里一条长长条古旧的深巷,街宽不过两米,曲曲折折,乍看不见尽头,望不见出处。两旁是青砖建造的大屋,眼前是一棵叫不出名字的一些老树,盘龙卧虬般的枝干,默默伫立。村中心一大水塘,水中养的全是小黑鱼。小巷深处,石屋紫门,三五人家,一派恬淡乡情。

小村的民居大多沿水池两边而建,并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几乎一律的雕花红石门框,豆青色的水磨青砖墙,长满青苔的红石板地面和飘杂在空气中潮湿、陈旧的味道。静静的小河,悠长的深巷,古老的院落。参天古树静静守望着这个千年古村。时间在这里似乎定格,色彩已变得单纯,但还能依稀感受到昔日的繁华。

南社古村落历史背景介绍:

据《南社谢氏族谱》记载,他们是由山东琅玡而迁居江南的旧时谢氏的一支,始祖是南宋末年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谢希良之子谢尚仁。谢尚仁因避战乱,几经周折,来到父、祖曾经为官的广东,于宋恭帝德佑元年(一二七五年)定居南社,至今有800多年历史。历明、清近七百多年发展,谢氏家族兴盛,建成67903平方米的古村落。南社明清古村现存祠堂达25间,民居达200多间。当地户口的村民3,366人。

明清时期,谢氏人才辈出,至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达至极盛,先后考中府、县秀才的有29人,考中贡生(北京国子监学生)、举人16人,中进士10人一村一姓,如此人才济济,只有江浙可比。

村里为这些举人、进士在各自房派的祠堂及谢氏大宗祠门前都立了旗杆,在旗杆夹杆石上刻上姓名,又在祠堂内的梁上悬挂上他们的官职名牌。这几位朝廷命官也在村中兴建了各自的府第,规模、装修都高于其它族人。

寻梦*走进古村

停车下来,走入南社古村,这里一处处高大的牌坊,一座座深广的祠堂,一条条幽邃的街巷,迢递连绵的屋舍,处处在显示着谢家昔日的辉煌。

旧时村社,一姓之中一般只有一两座宗祠,如奉祀以始祖为首的先辈的祖庙一处,至多再有一、二处相当于"宗"的祠堂。而这里却是宗祠林立,处处显示这里如同村口大户人家门口的对联:名门望族 乌衣人家。当年在大宗祠两侧,自西向东还有任天公祠、百岁祠、简斋公祠、樵谷公祠、百岁坊、照南公祠、念庵公祠、东园公祠、应洛公祠、晚节公祠;池塘南岸有谢氏宗祠、孟俦公祠、社田公祠、少简公祠、晚翠公祠,共16座祠堂。另外还有6座祠堂分布在各处,共22座祠堂。上百间民居错落交织,这些祠堂的名称是祠主的字号。

据专家称,南社村的古建筑群与“客家围”、“潮汕大屋”有所不同,它代表的是珠三角地区水乡特色,每一民居都单家独户称“家庙”,“家庙”前有自家的水井、麻石小巷。每家的麻石小巷都隔着一条小水道。最具特色的是“家庙”的建筑,多为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式建筑,楼为歇山顶,檐下如斗拱,门额上配有雕刻精美的木雕。

古落以寨墙为界。村内以中间长形水池为中心,两边利用自然山势错落布列,巷道布局合理,安全防御设施齐全。由民居、祠堂、书院、店铺、家庙、古榕、楼阁、寨墙、古井、里巷、牌门等构成具有浓郁珠江三角洲特色的农业聚落文化景观,大量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

名门望族 乌衣人家

全村谢氏总宗庙——"谢氏大宗祠"

就坐落于村中水塘中央北岸,建筑最高大,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年),大门为歇山顶,祠内三进院落。大堂三间,木结构以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为主;二进大厅檩头之间以卷草花纹雕刻的叉手与托脚连结,工艺精美,体现广(州)府建筑繁华的风格;而头进建筑屋脊灰塑及封檐板木雕,均精雕细琢,采用歇山屋顶,为东莞地区祠堂少见。现存始建时用的香灶和明嘉靖三十年(1555)肇建碑刻。

大宗祠大门口两侧,树立着两排记录谢家子弟功名的石碑,展现着这个家族显赫的过去。这里坐北朝南,据说这是风水上最好的"藏风聚气"、凝天地灵气于此的"明堂"位;村北的马头山,是风水上的"案山"或"朝山";水塘两岸民居以外的高埠,则为青龙、白虎,风水格局臻于完备。

站在祖庙处,仿佛看见许久以前。想像中这里会是一个戏台子。逢年过节,村民们都要到太公屋里拜祭祖先,他们会戴着各式各样的人物面具,围成一个大圈,手拿器具,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祭祀时,是所有土家族人的大节日,整个村子都要沸腾起来。

如今这里门楣空洞,旧时的人在哪里?

听说谢家的人多长生。这里有一处鉴证:

百岁坊: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1598)。当时南社村的谢彦眷夫妻都同时超过一百岁,东莞县令李文奎上报朝廷,朝廷准予建祠,公祠命名为“百岁坊”,这座祠堂的正面为牌坊形式,三间三楼,歇山顶,檐下有斗栱,影壁须弥座以红石雕造。内部则三开间二进院落,坊祠结合。斗栱、须弥座都是官式建筑的专利,民间建筑罕有使用。最晚始于500多年前的明中叶。望着矗立在面前的这座 “百岁坊“,心想也许里会是一块福源宝地吧。那样的飞檐斗拱,古朴砖木,雕花榫铆。真是不容易呀。

这里著名的一片高大的建筑群叫资政邸

是光绪二年(一八七六年)进士谢元俊的府邸。它座落在小丘之腰,石级,栏杆还保持着当年的高贵气派, 两廊的花楣精美绝伦,厅中的垂花门镂刻着花卉群鸟,上面的孔雀尾、凤凰头都凸出木外,栩栩如生。现存前后两进厅堂,前进为门厅,三开间,凹斗式大门,前有4米进深月台,台前有石栏杆,大门以青石做门框,墙体磨砖对缝。进大门后迎面有一道隔扇门,正厅面阔三间,中间前檐为落地大花罩,后厅与前厅之间有廊屋相连,中央合围成4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中心建四面透空的廊房,廊顶屋檐高出厅堂屋檐之上。所有屋檐下都是精致的木雕。

谢遇奇家庙:

这还有一座也是一位进士的家庙,不过这位是武进士门额上刻着“光绪辛丑“,这就是这座建筑修建的年代了,而它的风格也是斗拱雕梁,完全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建筑特色。清同治四年乙丑科中式第四十二名进士,官至副官,当时跟左中堂到新疆平乱,立下战功后任职总兵。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为纪念武进士、官至总兵官的谢遇奇而建,建筑为两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硬山屋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金木雕、石雕、正脊的陶塑工艺精美,首进垂脊人物和动物灰塑形象栩栩如生。

重门深锁觉亲迟,盼得花开蝶便知,不使花魂传蝶影,友来蝶梦到花知。

何时蝶欠花前债,引得花生蝶后思,好向东风求宿愿,免教花蝶两猜疑。

远处轻烟袅袅。一大片稻田散落。近处村落里亮黑色的屋顶,散发着古色古香的味道,看上去很美。村子很小,四面都是田地。这样一个古村,居然此行除了我们,没有一个游人,没人一点商业色彩。

小路旁有一眼长满青苔的古井,井上还有被无数次提水的绳子所磨出的凹痕,禁区不住好奇,我探身向深处望,井水已大半干了,想来已弃了许久。这口井边是否也曾有过我们所不知的远古的失落的故事?不得而知,继续前行吧。

宛若迷宫:关帝庙在哪儿?

这里所有的瓦砖房子格局全部都是一样的,无论是新房或旧房。屋顶有两个角翘起来,墙是用青砖砌成的,不过意在一处看见一墙角上写着前行是:关帝庙。本是不信佛之人,可去年的运气实在差,坏事一件接一件,心情也总是难以晴朗。一些朋友对我说去还愿吧,也许会转运。心想去庙或教堂看看,可一直没有行动。于在宛若迷宫的巷子中穿行:刻意寻找关帝庙。

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贯穿整个村子。村上随处小巷。转了又转,眼前似乎没路了?此中一高处有一间大空屋,没有门,进去只见里面断木横陈,不知为何残破如此。想来不是。天哥说走吧,不再寻了。可百合依然不死心,不想就此回头。于是转入另一巷中再行。

忽然眼前一片开阔处,一座大庙,规模可观,建造坚固,门前还有守庙的石物。此屋屋顶雕刻精细、丰富,有传统戏曲题材,及龙、凤、狮、麒麟、蝙蝠、奇花异草等吉祥图案,花式繁复。高厅广屋,雕饰华美,极显富贵之气。

我是谁?百合也在这儿?

进得屋来,这里一片寂静,仿佛一座废城。穿过中堂,进入里间,里面香火正盛;坛前一英雄端坐正中,左右手分握两支兵器,威风凛凛,当然这就是关帝庙了。

最奇的是:不在是谁在关帝庙前的香火桌上放了一个小小的瓶子,瓶中放了鲜花,居然是百合,三只白色的百合,还有一支紫红色的香水百合了。我问天哥,那我来这是不是天意?

我给自己起的名字是百合,我用了几年的香水都是叫:百合。(挺便宜的一种,可我一直喜欢它淡淡的清香,只是不常用)

天哥说,那你就还愿吧。我想了想,就站着许个愿吧。不跪了。

站在关帝庙前我这样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应该是没有什么需要逃避的,也没有什么是真正不能放下的。快乐原是最简单的事,一切只随心,随性。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足够强大和丰富,身处闹市一样能获得宁静。但我不行,我还没那个功力,所以只好继续矫情着。

我知道,自己放飞的只是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还是要回的。灰蒙蒙的天空,钢筋水泥丛林,才是我的家。

你信命么?信就试试吧

此时天哥抽了支签,是中签,他笑了笑说,不错,去年是下下签,今天翻了二翻呀。我问那灵么?他说去年损失了百万的单,没收回钱,你说灵么?于是我决定也抽一签。摇了许久,仍没一支签跳出,急了,我用力一摇,大半的签居然全部跳出,散在地上。哎,难道,今天也这样一败涂地么?不信,再试一次,居然是支上签,心中暗喜,没白找这关帝庙,不管怎么,还了一个心愿,空有一个好彩头让自己也开心一些。

出了小巷曲曲折折,转个弯,回头看看那个关帝庙,心想有多少人曾在这里如我一般许过愿?时光一点点雕刻下痕迹,百年、千年过去,这里除了破旧些,什么都没有变。可那些曾经许愿的人呢?唯有人老了。

累了倦了迷茫时,你可以来这走走看看。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让大脑空着,让肢体闲着,坐在河边喝一壶茶。古村,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古村最简单的建筑元素。细雨南村、小桥流水、青瓦褐檐、石板旧巷,一幅水墨。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跟团游记MORE

自驾游记MORE

自助游记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