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去了桂林培训,同时也游览了这座美丽的山水之城。因为白天培训的关系,前几天的活动都安排在了晚上,对于从小生活在平原城市中的自己,这回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山水的雄壮与绮丽。象鼻山的游览是在傍晚时分坐竹筏漂流,江水很清澈很平静,两岸是大山衬着房屋,从江面上望去,刚好能近距离一览象鼻山的全貌,虽然谈不上非常像,不过弯曲的山脊,镂空的山体倒是很特别的,名曰“象山水月”。江面上随处可见游泳的人群,小两口,老两口,一大家子……有几处差不多是密密麻麻被人群占领了,以致竹筏前行时必须处处小心。这样的情形在城市里的公共场所是非常少见的,开始还挺担心安全的问题,后来发现这里的江水实在是很浅,才刚到成人的腰际,而且露天的山水图,又是免费的,真的很吸引夏日觅凉的小老百姓。
第二天晚上,夜游两江四湖。所谓的两江四湖景区,是由漓江,桃花江,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全程1个多小时,可以看到各式风格的桥20余座,两岸古树名塔接二连三,彩灯齐上,缤纷璀璨,时不时还有岸上的曲艺表演,船一驶近,便歌舞升平。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江湖交接处的水位存在落差,特别设置了两处船闸,分别运用不同物理原理达到方便舟行的目的。培训结束后当天下午,驱车赶往阳朔,逛了逛久负盛名的西街,采购了不少小玩意,西街的确十分热闹,有点类似于上海的城隍庙,但那里不仅有小吃,工艺品,土特产,还有酒吧,人气十足,虽然下着雨,还是人群熙攘。晚上8点,终于观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印象 刘三姐》。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曾经提到过在阳朔看印象的情景,当时那个煽情呀,崇拜呀,说得是天花乱坠,导致我长期以来一直对印象心心念念,决心一有机会定要一睹风采。我们看的是当天的第一场,据说票子特别难买,一般都是先预订后付钱,在开场前跟着导游进了大门后才能真正拿到票子。这里加个小贴士,印象的座位越后面越好,包厢都是在最后排的小竹亭里的,不过个人觉得除了有个顶棚,有个小吊扇小桌子外,用普通票照样能获得贵宾席的视野,我们因为事先做了功课,所以在导游给票的时候,特地要了靠后的36排,没想到就位于包厢席的前两排,视野既正又广,真的值回票价了!这个印象是张艺谋精心设计的艺术佳品,当时观看时很是惊讶于这个以山为景,以水为台的别具匠心,演员好像都是当地农民或渔民,白天劳作,晚上参加演出,表演起来都是驾轻就熟,身处现场,就感到震撼与精彩。不过后来看了奥运开幕式和黄金甲,发现张导似乎有伎穷的嫌疑,那些灯光服装都差不了多少,开始有些审美疲劳了。最后一天的游玩可谓正应和了“游”和“玩”,不但游得流连忘返,玩得更是酣畅淋漓!去到桂林,梯田是很值得看一看的,我们最后一天就去了龙脊梯田。这回运气也很好,一大早就下大雨。桂林是个多阴雨的地方,我待的那几天,几乎天天会下几次雨,但都不大,而且地上干的很快,天气也比上海凉快很多。因为多山地高原的关系,往往会有些雾气,所以只有下了大雨,才能在雨后看到云雾中清晰的梯田美景,而这样的天气据导游说一年中累计只有1个月的日子才能碰到,却正被我们赶上了。虽然临下车时雨还未停,不过大雨后的清新舒爽还是扑面而来,眼前的美景让人神往。大片大片绿色的梯田,红色的木制吊脚楼,穿红衣盘长发的瑶族女子,似烟似云的轻柔雾气,构成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美图。下午去了十二滩漂流,两人一桨一皮艇,随波而下,时而平缓,时而激越,几乎可以不用动手,顺着水流把人往前送,历时足足一个半小时,躺在皮艇中,两岸是青山绿水,水很浅,但有好几处很急,每一次经过时浪花都会把人打得全湿,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完全湿透,除此之外,还会时时受到其他皮艇的泼水攻击,有一老外,就常躲在转角处,伺机袭击后来的皮艇,不过大家还都是很友善的,每当有艇触礁,其他经过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伸手拉一把,大家一路聊聊天,划划水,嬉戏一番,真的很尽兴呢!其实那些天的游玩远不止写下的这些,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和细节。如果今后有哪位朋友想去桂林的,推荐几个我们总结下来比较好玩的景点:两江四湖,古东,冠岩,印象刘三姐,龙脊梯田,十二滩漂流……我还可以给大家介绍导游,提供各种免费接送服务,自主安排旅游线路,各景点和住宿也能有很大的议价空间。只要跟导游混熟了,他会时时教你辨识桂林旅游服务中的种种潜规则,避免你在异乡被狠斩!:)友情提示:桂林有条美食街,建议不要去,特别是鱼米乡,貌似常备两份菜单,只要不是本地人,或者被导游,司机,三轮车带去的,都会被狠斩,除了菜单不同,稍便宜的菜或可乐一律没有,而且口味也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