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黄金周结束,和BF去了趟令我向往已久的桂林阳朔. 追溯对桂林的向往,应该来自这首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多少学生的心声。 10月6号,特意避过黄金周,中午的航班从重庆飞桂林,然后直接坐大巴于前往阳朔。住西街边,四楼带私人平台的房间。晚上观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气势恢宏,场面壮观,“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嗯,不容错过。 10月7号,事后证明这是我们在阳朔期间天气最毒辣的一天,但偏偏被某位同学选中,说要骑车去遇龙河。先前往阳朔小有名气的谢大姐饱餐了啤酒鱼,自以为充满了力量,错了。骑呀骑,再骑呀骑,一开始沿公路,十几公里吧,一大半是顺山势的上坡路,累得我是,相当相当地狼狈,没人样了。只看到人家骑三轮自行车拉红署的大爷超了我们的车,再在眼前消失得无影无踪。半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一个像县城的地方,在路边的小卖部停车“加油”,购得五子棋一副,此后这副棋在车上,船上,餐厅,地上,飞机场等各地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消磨时间的神奇作用,特此表扬。加油打气后,开始骑小路.田梗小路,赶超自行车越野赛路况水平,自行车龙头把手按摩手掌,小小的座垫充分按摩PP肌肉,此效果到第三天都明显。颠呀摇呀二十多分钟,方才到达遇龙桥,有几个村民在桥旁的石桌上打牌聊天,也招呼我们坐竹筏。我们在桥周围走了走,桥上没遇到龙,但是遇到了水牛,就走在我前面,尾巴还一甩一甩的,哈哈,水牛走在我前面。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周围农田里是成熟的稻子吧,金黄金黄的,在不远处绿山的衬托下更显得耀眼。到桥下竹筏边和村姑谈坐竹筏价钱,有幸见到老外男男女女轮流跳桥活动。桥面离水面接近十米吧,目测不准,反正挺高的。强烈对比出中外差异:中国游客到那边去拍照坐竹筏,老外成群结队跑过去兴奋地跳桥。竹筏是由碗口大小的竹子捆扎而成,上面有两把竹编的靠骑,一把遮阳伞,撑筏的小伙站在筏尾。我们出发了。一路风光绝美绝美…(此处省略各种优美词藻一千字)。最疯狂是我直接长裤T恤跳到清澈的遇龙河里蛙了一把,景色醉人,行为有些失控。阿弥陀佛.船家把我们在一个地方叫什么村放上岸,又是田间小路,又窄又烂又颠,没骑两步看到一牌子上书“内有桔子出售”,原来旁边是个小小的果园,入园,亲自从树上摘选了几个桔子,以比在大城市超市还贵的价格购得,主要功效是增加某位同学的负重。一路就这么晃着骑着,直到滴水的裤子干爽爽了都没回到家,一路上还多次受到某外国友人的速度挑衅,他比我们先进,骑的助动车。下次我也要求机动化。 晚上在没有饭店晚餐,装修不错,菜也不错。有点意思,难怪有名。 10月8号跟团参加龙颈河漂流,超刺激。两米宽左右的“河道”,其实只算水渠,每天只有上午两午两次上游水库汹洪时才有水,两人一艘橡皮艇,救生衣,护肘护膝,安全帽,双手抓稳皮艇的把手,然后就“阿门”吧。还没开漂,大家就用安全帽当瓢,打起了水仗,水冰冷冰冷,妈的,都不要命了。开闸,强大的水势冲着几十艘皮艇一路狂飚,路上有五个坝,最高处落差超十米。我们那艘橡皮艇偏偏还没有自动排水功能,所以,我们的船内水面长期高于河面,整两个人泡在水里漂了一路,虽然路上两次特意起身翻船倒水。倒起来容易,再进水更容易,那就泡吧。还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漂流近四十分钟的过程中,河边一直有“热心”的村民在用数码相机为我们拍照,“帅哥,美女,看这边看这边。”等漂到终点站才发现,这个旅游带动经济发展是绝对不骗人的硬道理,老太太拿着热水瓶卖姜汤,旁边再一溜烟衣裤摊子,乡亲介绍去他家洗澡,再看马路对面,一排写字台,标配电脑和打印机,各家扯开喉咙抢生意“快来选照片,喜欢的马上帮您打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给我们拍照的不是狗仔队呀。 下午直接去了漓江黄布倒影,即著名的二十元人民币取景地,又坐竹筏,这次是假竹筏,由塑料管捆扎而成再刷上绿色的漆装嫩竹子,船尾有马达,船家的工作内容是开马达,嘟嘟嘟嘟,吵死了,一直开到九马画山再返回。这段漓江游,很让人失望。 回到阳朔,傍晚前往西街口其中的“天下第一家”夜宵,漓江虾虽个头小,但是鲜美。 10月9号在阳朔调整,睡到中午,找了家带二楼阳台的咖啡馆,好像叫李萍什么的,吃午饭,然后一下午就泡在那里上网晒太阳下五子棋发呆。预订了晚上七点的烧鸡,号称“天下第一烧鸡”,主要是在我家男同学跟他同事打电话说在阳朔时,他同事第一句话就是清候我们有没去吃烧鸡,想必一定不简单,不可不尝。事实证明,烧鸡香美,比学校对面顶顶鲜的是要上几个台阶。 10月10号跟团去龙脊梯田,败笔。据说几天前还是金黄的沉甸甸的稻子,国庆一过都割掉了,可惜可惜。唯一的亮点是竹筒饭很香。事后总结,宁可在阳朔再晒一天太阳,发一天呆。 10月11号桂林睡个懒觉起来,在象山公园对面的饭店午餐,二楼,应我们要看景色的要求,店家发动三个伙计帮我们把一个十人的大圆桌搬到窗边,顾客至上的精神令人感动。下午航班回重庆。遇到降温下雨,突然变秋天,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