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桂林——阳朔篇
2006年3月18号(自行车游大榕树、月亮山)
早上7:10分飞机准时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经过2小时20分行程降落在桂林两江机场。马不停蹄,直接向本次行程第一站——阳朔出发。在兴奋与期待中,1小时20分的车程似乎过的很快,到达阳朔汽车站,“西街”入口的标识非常醒目。摆脱掉众多拉客者,终于站到在网上被众多驴友赞不绝口的西街,一眼望去,络绎不绝的游客,街道两边是檩次栉比的明清建筑,众多旅馆、酒吧、饭店、商铺混杂其中。这就是让人慕名已久的西街?也许它的魅力应该在夜晚吧!
由于是淡季,到处都是有房的家庭旅馆,尽管在网上找了很多攻略,并听从建议选了口碑不错的“平安客栈”和“和平客栈”作为候选,可是偷懒的我懒得去寻找,就在西街边的“桂花路民居一条街”上找了一家。放下行李,肚子已是咕咕叫。和老爸来到著名的“红星特快”,可惜老爸并不喜欢西餐。但是我坚持要品尝一下,最后为老爸要了一份“意大利肉酱面”,自己则是要了份披萨和一碗红汤。不过确实觉得没想象中的好吃,难道只因为价格低廉!一份披萨28元,当你在了解到当地人的收入之后,你会觉得西街的消费纯粹是针对中外游客的,真的不便宜!
填饱肚子后就立刻到西街口,租了两辆自行车。每辆5元,捷安特的,由于我不要他们的导游,所以每辆车交200元押金。自行车游阳朔可是一大特色,不用地图,不用问人,只要随着车流就可以了。通常有两条线路:1)大榕树和月亮山景区;2)遇龙桥。听说往遇龙桥方向的路都是田间小道,很难走,而这几天又经常下雨,所以更难走。想想明天还要遇龙河漂流,于是就放弃而选择大榕树。
路非常好骑,车也很好,一路轻快,但不久竟下雨了。此次桂林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之一就是桂林的雨了。忙不停停车穿雨衣,可是没过几分钟雨停了,穿这着又热又累赘,脱了再继续上路,可是没多久又下了,不想理它,竟然越下越大,没办法再次穿上。这样反复几次,让我也明白了这里的雨,干脆淋雨。路上不时有从景区回来的自行车游人,有时连绵一串,老外颇多。在经过6公里的行程来到了大榕树景点。大榕树的确很大,树干造型其奇特,有上百年的历史,可惜人太多,无法拍到全景,匆匆留下一张以作纪念。不过除了大榕树之外真的是没有可看的,觉得18元一张的门票真不值得。出来后继续往月亮山前进,刚到山下,众多卖水的阿婆为了上来,觉得阿婆年纪挺大蛮可怜的,就买了瓶水,不过后来证明这瓶水还是值得的。山下往上看,山顶有一弯洞口似半个月亮。于是询问老爸是否要到山上去,老爸的回答模糊不定,想想都到这里了,好歹也上山去看一下,爬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觉得自己真是不行了,竟然腿酸气喘了,又累又热又渴,可是都到一大半了,放弃又不值,只好继续往上。来到山顶,那个后悔啊没法说。就一个山洞,近看还看不出月亮的感觉,而且无法把他作为背景拍下来,难怪上山路上碰到下山的问其山上景色如何?答曰“见仁见智”。现在想来也只能这样回答了,让人说什么好呢。山上边休息边喝水,不久上来几个老外和小孩。小孩们体力很不错,一点不累的样子,到了山上还到处跑。令人赞叹的是为了做老外的生意,那些阿婆一路跟来。可是就那么几个老外,却有那么多卖水者。他们中有些人可能就此白跑一趟。看着气喘吁吁的他们,觉得生活不容易。
在回去的路上,经过卖橙子和草莓的地方,忍不住停车买一些,因为真的很新鲜,可以自己去摘,心贪的我摘了太多,后来真后悔自己一时心贪,让它们成为我后来的负担。
回到旅馆,稍作休整,就去网上极力推荐的“谢大姐”啤酒鱼。问了下路,来到叠翠路,觉得象西街的复制品。不了解情况的我点了一个啤酒鱼、一个汤和三个菜。等上菜后才知道是巨大无比的一盆,其他的菜只能浪费。但是酸酸辣辣,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味道,反正不是很好吃,而且按40元/斤,那盆鱼花了100元,心痛。看来网上推荐的并不都是适合你的,但是好歹我也尝过了漓江最有名的“啤酒鱼”了。由于一直赶路兼爬山,觉得很累,就早早休息了。
2006年3月19号(遇龙河漂流)
很幸运昨天中午打电话给大名鼎鼎的朱明远师傅,结果很顺利的搞定了今天全程漂流遇龙河。早上9:00朱师傅准时在阳朔汽车站接我们,好客的他硬是要由他来买车票,推辞不掉,觉得很不好意思。到了漂流的起点——金龙桥(遇龙桥前一座桥,通常从遇龙桥开始漂,我们这样等于多漂了约10分钟)。
在岸边付好钱(一筏180元),朱师傅和另一位筏工一起为我们撑筏。一路漂来,没有其他竹阀,所以特别清净,而且天气也不错,躺在竹椅上,很是惬意。静静地欣赏两岸的青山田野,黄色和白色的菜花开得正灿烂,河水很平静,清澈见底,各种水草随水流摇曳。其实真正意义上它是一条用来灌溉两岸农田的水渠,因为每一道坝口都有引水的铁管。偶尔和朱师傅交流一下当地的民俗风情和他们的生活,更深入的了解了这个美丽的地方。来到遇龙桥,朱师傅停筏让我们上岸近距离欣赏。一座古老而有点破败的石桥,觉得并没有特别之处,也许本人欣赏水平不够。传说有位考生上进赶考,途经这里无法过河,河中一条龙就驮他过去,这位考生高中状元后为感谢而在此修建此桥,桥名由此而来。而这座桥的出名要感谢那些骑车喜欢到处逛到处去发现的老外们。老外们发现了这座古老的桥,如获至宝,渐渐觉得两岸风景很不错,于是又开始雇人为他们撑阀摄影,后来啊就形成了遇龙河漂流这一项目。听朱师傅说以前漂流还要便宜,现在都成立了公司,有8个呢,交给政府一部分钱,所以就贵了。
一路漂来,来到旧县,一个唐朝以来的古老县城,已是中午,采纳网友建议去老根家吃农家饭。步行约十几分钟,但是由于下过雨,小路很泥泞难走。趁老根家准备饭菜之际,和老爸逛了一下老街,很老很安静,一些老式的房子还住着人,估计都是些老人了。没有任何小摊,所以还是比较有味道,不象很多古镇小街充斥着各种商贩。老根家的饭菜新鲜可口,我们邀请朱师傅一起吃,他推辞不下,但是还是给我们买了点当地特产,很甜的沙田柚给我。喝着醇香的糯米酒,眺望远处群山,啊,真是舒服啊。酒足饭饱之后继续我们的行程,漂至朝阳码头,竹筏开始多了,有的是自行车游客累了,临时上竹筏漂一段,休息一会。有的是旅行团的游客,数十个坐在搭有亭子的竹筏上,听着穿民族服装的“刘三姐”们拿着导游用的喇叭唱山歌。而且那种竹筏是不能下坝的,只能在坝与坝之间的一段河面漂流,数十艘聚在一起,实在没有漂流的味道,但据说价格也不便宜。众多竹筏中我们坐的那艘可是最为突出的,有两个阀工,其他的竹阀可是只有一个啊,到了较高的坝,游客需要下来,等筏工把筏推下一段。而我们由于是两个筏工所以可以坐在上面由他们抬下去,觉得自己就象小姐似的,颇不自在。全程漂流要经过28个坝,有的坝很高,下去时溅起一身水花,很爽!。漂流有点饿了,河中有卖烤鱼等小吃,非常不错。由于终点工农桥维修,我们就在上一个码头上了岸,悠闲中有着刺激,非常感谢厚道的朱师傅一路陪伴,这里再次顶一下。
晚上和饿老吧在阳朔西街周围瞎逛,本计划去吃“砂锅饭”,但是没有找到,在阳朔公园门口却有一大片大排挡,各种风味菜都有,就在那吃了点,便宜实惠。结果在回旅馆的路上却看见了卖“砂锅饭”的,决定明天离去前去品尝。
来到阳朔不容错过的还有晚上泡吧,可惜老爸不喜欢那种嘈杂的地方,于是自己只好独自把西街周围走了一边。晚上的西街的确热闹非凡,灯红酒绿,歌声从酒吧中传出,比较了一下,觉得“没有饭店“里的帅哥歌声最好听,于是就进去要了杯红酒,算是感受一下气氛。明天很走就要去漓江漂流,只能早点休息。西街的狂欢可是要持续到凌晨一、二点。
2006年3月20号 上午(竹筏游漓江)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漓江的精华段就是“杨堤”到“兴坪”。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花一天徒步游漓江,慢慢欣赏。但是时间不允许我这样,只能选择竹筏。
再次感谢朱师傅,为我推荐了漓江游的好阀工,也推荐了一条不错的线路。事实证明竹筏游漓江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大清早6:45坐上阳朔—杨堤头班车,来到码头筏工邱师傅(Tel:13878378123)早在那里等我们了。整个码头没有一个人,非常安静。从“杨堤”到“兴坪”全程漂流要3.5小时,除了规定的游漓江门票费“杨堤段”16元/人,“兴坪段”4元/人,给伐工就是100元。
由于时间很早,又是淡季,整个漓江就我们一个竹筏,听邱师傅说从桂林来的大船将10点左右才有。竹筏悠悠,江水清清,两安山峰奇特秀丽,倒影静静。不愧是漓江,美的让人屏息!“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不是从两岸传来布谷鸟的叫声,催促人们赶快播种,播下全年的希望。不久漓江下起了雨,烟雨蒙蒙的漓江有着别样的风情。两岸群山云雾缭绕,江面细雨迷离,雨滴如珍珠般滴落江中。问邱师傅要了斗笠,竹竿,站到竹筏一端做起筏工来。正如之前所说,桂林的雨长不了,这不才过一道弯雨停了。竹阀静静地往前行走,坐在筏头,觉得到处都是那么美,手中的相机不停的按快门。觉得自己很幸运,很久江面始终只有我们的一艘竹筏,让我能坐拥整个漓江。邱师傅不时为我们介绍两岸山峰的形状,有的很象,有的我却另有看法。由于早,江面平静,倒影清晰,可以任你拍摄,而且邱师傅会配合你的把筏撑到最佳拍摄角度。行至兴坪段,不时有机动船开过来,激起一片波浪,打碎一汪倒影。在这我不得不说,虽然竹筏价格贵了点,可是物有所值。告戒各位以后去漓江,要么徒步,要么就选择竹筏。如果没有朱师傅介绍,我也选择从兴坪开始游漓江,而兴坪大多都是这样的机动船,那么多半我也会选择坐机动船。当然价格便宜,40元/人,但是就会错过漓江美景。由于机动船是非法的,所以通常开得很快以逃避水警,而且大多到了“九马画山”就往回开了,那可只有一半啊。坐在船上,隔窗而观,可以想象,在开得飞快的船上,你可以欣赏到什么了。而且一路开去,根本别想看到美丽的倒影,全被打乱了。坐在筏上,我那个悠闲和得意啊。大概11点左右我们到达朝板山码头直奔下一站——龙胜梯田。
(遇龙桥)
(遇龙河风光)
(母子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