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我们拟定的计划是
在上海有很多桂林米粉店,很多上海人或是不知道哪里的人趋之若骛。但说句实话,我觉得与贵阳的牛肉粉比起来实在是相去甚远,我是把它当作实在想念牛肉粉时的解馋之道。或许我们很幸运,走不多远,就看见一家叫作“快乐米粉”的店,里面有很多人,而且一看就是本地人,所以我们相信这家的味道一定属于上乘。妹妹说她打听过了,桂林人吃米粉都吃马肉的。于是我们照本宣科,来了两份马肉的。(哦,在桂林,米粉是论两卖的。)一吃之下,顿时爱不释口。汤不知道是用什么熬炖的,味道香浓;酸豆角酸、辣、脆,十分可口;米粉滑嫩,口感很好。倒是马肉吃不惯,有臊味,还微酸。在这里,汤、豆角、辣椒一应调味的都是自己放,完全适合自己的口味。总而言之,我觉得地道的桂林米粉很好吃,与贵阳的牛肉米粉是各有千秋,都是我喜欢的。:)
粉足汤饱之后,我们开始实施第二项行动计划:在桂林的街头瞎逛。走了一截,觉得逛街实在是无聊,于是当走着走着,又到了某个湖边时,我们决定再沿着湖走。白天的湖好像没有多少看头,也许是因为看过了西湖,游过了苏州园林,所以觉得这样的景色再无什么新意了。突然想到晚上的西湖如果也弄得象桂林这样,会是什么样?大概会让人失望吧,还是喜欢它暗暗的,黑黑的样子,很宁静。走得累了,我们就在湖边坐着,这一刻的闲暇舒适还是让人流连忘返的。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坐车到汽车总站,买到龙胜的票。到龙胜的班车是40分钟一班,20元再加2元的保险费。我们到汽车站时是12:30,算下来应该一点过有一班。但买票时被告知最早的一班要到2:30,之前已经没有票了。这样一来,我们又多出了2个小时的时间,如何打发呢?于是决定在汽车站符近找一家安静的咖啡店这样的地方坐坐,歇歇脚。一番寻寻觅觅后,在粮油酒店旁边发现一家叫做“雕刻时光”的越南风情吧。进去一看,一个顾客也没有,这倒正合我们的心意。坐下来细看,这个所谓的越南风情吧,没有一点越南风味,甚至连一般的酒吧的或优雅,或神秘,或浪漫的气氛都没有,倒有些像个饭店。但因为没有人,所以它的环境也就无关紧要,关键是它正好合了我们眼下的要求,于是也就是一个绝佳的所在了。点上两杯冰咖啡,看看蓝胡子、黄胡子的故事,时间也过得很快。等来了妹妹的同学,喝完一瓶啤酒的功夫,该出发了。结账时用了三十多元,我不知道这个价格贵还是便宜,但因为我得到了我所需的,所以觉得还算合算。临走,还请老板帮我们灌了一矿泉水瓶冰水。
去龙胜的车准时从桂林出发了。按照时间计算的话,两个小时到龙胜县城,再一个半小时到大寨,应该正好可以看到日落。可是当车行至某座山顶时,突然大雨倾盆而至,从车窗望出去,视野之内都是雨雾蒙蒙,照此情形,日落是没希望了。到了龙胜县城发现这里竟是滴雨未下,于是又燃起了日落的希望。换上去大寨的车,从原路折回去半个小时,在一分岔路口看到了龙脊梯田的广告牌。路上有不少人在等车,原本很空的车上,一下子就坐满了。同车的有一个大寨人,家里开了一个旅店,一番交谈,妹妹的同学就把住宿的事情在他那里定了下来。从这里开始就是盘山路,路况也不好,不过从贵州出来的人对此应该是见怪不怪的。车到景区售票处,60元一个人。同学因为是广西人,在车上就跟车主说好了,给她十块钱,让她跟卖票的说是某人的亲戚,这样就免了门票。
终于在天将要黑时,我们到了大寨,日落始终没有赶上,有些遗憾,但愿明天我们能看到日出。甫进寨子,就看见路边摆了几张桌子,每张上面放着一张大红纸,上面用毛笔很不工整的写着“**饭店接待处”的字样,这样的接待简陋得让人颇觉可爱。我们订下的那家叫做“金福楼”,来接客人的是车上那人的妹妹,一个热情开朗的姑娘。跟随着她的脚步,转一个弯,这个叫大寨的红瑶族的寨子立时呈现出来。虽然叫大寨,其实并不大,大概只有我们村的三分之一。它就坐落在山窝里,周遭的山上就是我们走了这么远的路要睹之而后快的梯田。一层一层从山脚延伸至山顶,布满了你能见到的每一座山。
入夜,我们在疏朗的星空下吃过农家饭,(菜的味道不必强求,但米饭却是真正可以让人齿颊留香的美味,记忆中只有小时候外婆家的贡米比它好吃。)就闲坐在小小的院子里。山里的夜晚总是很黑的,望出去,都是大山挺立的黑影,偶有一些灯光散落其中。天好高,几颗星星懒懒的闪着。除了人声,狗吠,和潺潺的水声,再听不到别的。这样安静的夜晚是我这些年在都市几乎都要忘却了的记忆。还记得今年中秋,那样明亮的月光,却被城市的灯光夺去了光芒。那个中秋夜,这里一定是美不胜收。
稍时,给我们带路的那个姑娘组织的民族风情表演开始了。一看演员,都是刚才向我们兜售东西的本地人。她们唱着我们听不懂的歌谣,跳着简单的舞蹈,但快乐却传递到了我们手中。这样的表演是要钱的,每场150元,按人头平摊。
曲终人散,在静静的山寨里,我沉沉睡去。明天,还有日出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