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游记 -> 跟团游记 -> 悲爱交集在龙胜---生命难以承受的爱(2)

悲爱交集在龙胜---生命难以承受的爱(2)

发表时间:2010/4/8 9:57:58 阅读:119次

(三) 贫困而待开发的龙胜梯田

龙胜梯田成为旅游点是近年来的事,所以梯田的大寨村有了几栋做家庭旅馆的新木屋。原以为他们搞好旅游后而暴发建的新屋,谁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是向银行贷款8~10万元而成的。其实旅游开发对于广大村民他们并不等于脱贫致富,有收益的仅是那些地段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家庭。原以为买门票的收入与他们有关,其实门票的收益每年仅给整个大、小寨村2万五千元,分到每户人家恐怕每年不足50元,相对于很多家庭人年均收入不足500元来说:这50元是多么地微不足道。

大寨与小寨的房屋从整体上比较,都会看出小寨更为贫困。新居不多旧居很多比较破旧,有很多屋顶不是用瓦片而是用树皮,更有的树皮烂了也无法买到新树皮而用稻草补破漏屋顶,更有的用家徒四壁形容一点不为过。

去探访第一家的是潘昌雄同学,家中最醒目地方贴的是潘昌雄从一年到四年级的奖状,与他的奖状相比,家中最值钱的是80年代买的黑白电视,还有一个压力锅加一个木制杂物柜而已。爬上堆放农具和杂物的阁楼,只见醒目处悬挂了一大串玉米和如高梁状的植物。问潘爷爷这是喂猪还是作粮食?他说的是瑶话听不很明白,大慨知道这是粮食不够时掺进米饭的主食,当今天我们吃玉米说是粗粮很有保健作用,而对于这在海拔1000米的山民们来说还是必不可少的主粮,对于仍是在温饱线上徘徊的农民来说,什么保健食品、什么营养品只是梦想而已……。

潘昌雄的家中有爷爷、爸妈、妹妹,一家人五口生活全依靠那不足五亩的山田,由于地处高寒山区水稻只能一年一造,很多时候收成不好还要吃国家的返销粮。这些山民更难脱贫致富是交通不便,他们从家到02年刚通车的公路要走3小时崎岖山路,若未通车前时更要走7小时之多,交通的闭塞使山里东西运不出去,国家对环境保护政策也使他们虽拥有价值以万元计的山林而无从脱贫。对于贫困一直赖着不肯离开他们的现状,我虽感慨万端却无能为力去改变,人啊人,这一刻我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多么地渺少。

潘姣梅同学我见到她时老感到有点不太自然,良久才发现原来她穿的衣服足足大了二个码而造成的,因为对于年均收入不足500元的家来说,买一件新衣服的几十元可占了她整年生活费的十分之一了。当我问她爸爸、妈妈在那?以好帮他们照张全家福,谁知她说都出去打短工不在,她小小年纪就全依赖爷爷奶奶。

生存,还是生存的挑战!

当我拿起相机为这并非完美的家庭留影时,令我感动的细节是老奶奶不忘为孙女整理衣服,也不忘为自己脏脏的衣服拍去泥巴,看来人不论贫富那对美的追求却是天性。当我离开时为她家拍一张全景照时,老奶奶仍依依不舍站在屋前目送我们离去。所以在照片上我至今仍会感觉到那双充满希望、那双依依惜别的目光……。

第三家探访是潘书斐的家,进门处的屋顶很多地方已残破,萧萧北风通过破处直吹得人瑟瑟发抖。但你放眼望去只见一捆捆稻草在屋顶风中飘零,这不要说木板了,连树皮也成为珍品。但他家与所有的同学家一样,最醒目处悬挂的永远是孩子们的奖状!

走到厨房见挂了不少红薯和十几斤腊肉,另一边用禾草铺了一床铺,看书包估计可能是书斐睡觉的地方,可问他死活不肯说。被我们问急了就说是为了看守这些腊肉而临时睡的,这一说可把我们都逗乐了!我忍俊不禁问会否自己太嘴谗了发梦吃了二块肉后,早晨不见了大叫捉贼的?这么一笑闹了书斐一个大红脸,潘老师忙上前解围说其实是因腊月期龙胜太冷又碰上烤腊肉时,两父子一为取暖二真的是为防小贼光顾而临时搭的铺。

笑声过后我又沉默不语了,你想象一下一家人只有五十斤左右的腊肉,而且是每年五一前后因大家相互帮互助耕田、插秧就将那仅有的腊肉全吃光了。也就是说一家人一年中只有在腊月至农历四月才有肉吃,难怪在去年12月带肉做给学生们吃时他们那些眼光是多么地异样!
所以我都劝朋友们再去贫困地区时不要带什么学习用品给他们,请你们为了孩子们身体的成长将菜留给自己,多带点肉给他们吧,不要再让他们见到肉就眼放异样的光芒,仅仅为了未来,让他们成长得更好、长得更高一点儿!

(四)阳光照耀不到的山沟

助学五人行在爱的信念支持下爬了近2小时山路,因心脏不太好早已累得快喘不过气来,又热又胸口有点闷。潘老师见状叫我慢点行,别与他们帅哥争一高低(晕!),说待会儿会穿过梯田最寒冷的地方----冰棒埞就会感到冷冻的,千万不要脱衣服。走不多远果然如此,这地方特色是风出奇地大,我们在小寨的风很小可这里也吹4~5级的山风,潘老师说若冬天这里6~7级风更是常事。所以上寨的山头往往最先挂霜,这里的梯田也最多冰凌,但这里的枫叶林也最靓但很多游人压根儿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

好风景?一听就浑身来劲,我可从未听过龙胜攻略中有提到枫叶的?潘老师说他曾在山头拍过几张秋色风景照,当满目金色的梯田连绵不断向天边漫延,一抹夕阳染红了山谷的天空,左右两边是一望无际那金色的梯田,左边更有火红的枫叶,中间的山谷奔腾着欢快的山泉,鸟语稻花香醉人,那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美,此时此刻,已疑是天上人间了!

半信半疑跟着潘老师转过山坡,呈现在面前是沿着山路的一片只留下光秃秃树枝的枫树林,树枝上还挂满了浑身是剌的果实;陡峭的山坡下是深深的峡谷,果然与潘老师所云,那可以想象的是秋色时分,红霞满天的美是多么扣人心弦。

将这风萧飘零的枫林拍摄一下,发现依稀处有一座破败的木屋,也许是被遗弃的房子吧?行进间潘老师却问我:

“你可注意到这有间破房子吗?”

“有什么故事?”

也许是看破房子太多的缘故已经是痛得有点麻木了,走得气喘如牛的我又想取笑他:“莫不是你在这里木屋藏娇吧?”

“这是一个不是孤寡老人而实是的老人住的地方。”

我见他一脸严肃也没胡闹下去,潘老师说这孤单的破房子原附近有几户人家的,后来因这里自然环境太恶劣就陆陆续续搬上上寨,现只留下这仅有一个孤老头的“一家人”。他的大儿子因犯法抓去坐牢刑满后再也没有回来,小儿子则外嫁他乡,一个月也难得回家探亲一次,老太太去年就去世了。所以他因有名义的两个儿子而不能进入五保户范围内,如此一个七十八岁的老人却只能在风雪中度过他的风烛残年。他不单是小寨村里最为贫困的老人,而更是一个比孤寡老人更孤寡的老人!

心,几乎被这些沉重的话压得喘不过气来,就如我们现在阳光助学行动仅能帮助一部分的贫困家庭的学生,我们的爱心并无力彻底改变这贫困面貌;就如我们号称“阳光助学”,其实无论我们如何努力,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就如国家的五保户政策也无法照顾到潘金余老人,这就是说阳光总会有照不到的地方……,就象山沟中巨石下的一株小草,无人注意也难有一丝的阳光照耀到他躲身的地方。

我们相约在探访上寨三个学生后去探访潘金余老人,当我们来到他破木屋前不禁有点犯愁,这木屋建在一个竹林的陡坡上有五六十坡度,也许是太少人或老人家行动不便的原因已找不着通向他家的小路。我们只好凭感觉才跌跌撞撞从山坡上登上去,从依稀小路走到尽头就是老人的木屋,不,应该说是小半间破木屋。

这木屋已倒塌了太半间,倒塌下来的木料很多已经腐朽不堪,更令人难受的这屋根本没有门只有一块破塑料布在遮挡寒风。进去只见对着门的地上铺着一堆禾稻草,上面是二张破棉被和衣服,上面的屋顶的几个小洞,北风直窜进来也冷得我们猛打啰嗦。

举目四望找不到一条青菜、一片肉、一支油,连忙问潘老人家吃过饭否他说还没有,指了指一只破碗中二个小小竹笋说今天下去挖到的,说今天可有菜吃了!他说这话时的陶醉样子确令人心酸。

那平时吃什么?他喃喃回答的瑶话听不懂,经老师翻译后才知道是吃白饭,既无油又没菜的白饭!好不容易弄清了他存米的木桶,打开一看这几十斤米比广州陈粮事件的米不知黑多少倍,碎多少倍。

我站在这风雨飘摇的木屋里,旁边的老人艰难地柱着拐杖站在我们中间,我不敢想象老人家的冬天是怎样挨过来,也不敢想象老人家是如何一步一步下山坡挖竹笋,不知道他有否回忆有孩子们、老伴儿的往事,不知道这一片蓝天下的破木屋还能为他遮多久的风雨!

这也许是大自然中最无奈的事情,他尽管渴望阳光但因他或年老、或体弱多病已无力走出这阴影去享受最为普通的阳光了,这是多么地悲哀!当我得知村里已尽力而为每月补助老人39元,眼里充满的泪水差点儿就流下来。那就是说老人家还见到一丝阳光,这世界上好人还是在尽力尽责。
当我塞上100元给老人家时他苍白无力的手还在推托,直到潘老师说收下吧才停下来。当我紧握着那双苍老的双手时再也忍不住两行辛酸的泪水……。贫困的阴影、亲人、亲情的丧失,这一切都使潘老人家不能享受常人的阳光明媚,不能享受亲情、天伦之乐。这一刻我感到那100元是多么地无助和沉重。

善与爱,都被这阳光难以照射到的山沟压得太沉重,压得自己的心不禁在哭泣,这一刻觉得自己难以承受这爱,难以面对老人家无助的眼神。当我离开这阴暗的破房子时不禁向天祷告:苍天啊,请你赐于这些老人家们阳光吧!请你赐福于他们吧!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跟团游记MORE

自驾游记MORE

自助游记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153280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