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感谢上苍。昨晚的风雨已经消失无影。我们起床吃了桂林米粉就踏上了我们这次旅游的精华部分——徒步漓江。
我们到车站坐上公共汽车,四十五分钟后到兴坪镇。一下车,当即有人走来劝我们坐船游漓江,来回150元。我们来到河边的小摊买了四个白面包(共两元),就背上十来斤重的背包开始了旅程。
由于当时正是冬季,漓江的水流比不上夏季,有的地方还断流,有的地方水边离河堤很远,大概有二十米。这使我们多了一点遗憾。但是很快,我们就被漓江的水吸引住了。它那么绿,尤如一片缓缓流动的翡翠;它那么清,你站在岸边可以看见水底的水草;它那么净,你看不到江面上有一丝残枝败叶,岸上还有一些竹子在寒风中摇曳。我们时而走在河堤,眺望堤岸上的村落、菜地;时而沿着江边走,从江水中捡几颗被漓江之水冲刷得浑圆的石子。
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九马画山那一渡口(第一个渡口?),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过去,一定要坐竹笺,刚好有两个小孩从树林中走出来,其中一个说让我载你们过去吧。我们一下子呆了,我是旱鸭子,万一……但是别无它法,空旷的江边再也没有其他的摆渡人。小孩说两个人六元,他是小孩子,不跟他计较了。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上竹笺,坐下去,虽然只是很短的距离,但是我们心里是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很快到对岸了,我的心才定下来,顽皮的本性也本性一下子回来了,我们向那个小孩借过竹竿,或在竹笺上摆着各种姿势拍照,或用竹竿不测一下水的深度,或把头探向水面看水底的水草。上岸后,在九马画山前,我们对着那山看来看去,只看出五匹马的样子。我们一边走一边捡许多各式各样的石子,有的石子由于长年累月被大自然的清流冲刷,石子的表面呈现出各种美丽的花纹。这时我才相信在商店里的石子上的花纹真是天然的,而不是人工的!我还给它们起了名字:有一颗石子上有一个圆圆的花纹,好像一只眼,叫独具慧眼、有一缕缕白色细纹的石子叫川流不息……
按照前人留下的标记继续往前走了很久,我们都是在山路上。四周只有高高矮矮的树一条羊肠小道向前延伸,如果不是每隔一段路会看见一些向前指的标记,也许我会不禁想:这样走到底能不能走到目的地。有时看到一两个徒步的人,这使我们的心立刻安定下来——我们没有走错路。下午两点多,我们到了第二个渡口,摆渡的女人给我们介绍了几座有名字的山:苹果山、八仙过海、童子拜观音、鲤鱼挂壁,虽说看石靠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但“鲤鱼挂壁”真的很形象,好像一条鲤鱼要跃入水中。三点多,我们来到了第三个渡口,刚好遇见一个老伯在摆渡,一人2.5元。过了对岸,刚好赶上去杨堤的公共汽车。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驶,十多分钟就到了外面的公路。阳朔之旅到此结束。
我们坐上去桂林的汽车继续我们的下一旅程。
在漓江之滨捡来的小石子如今还在我家的花盆上,虽已过一年,旅游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有时想想当时两人背着十几斤重的背包,每人只有两个小小的面包当午餐,外加一瓶矿泉水,在人烟稀少的山间走了近六个小时,真佩服自己的勇气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