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常常感到生活无聊的人,在城市里呆的久了总觉得就连血液都会发霉的,于是,旅行就成了我生命里重要的兴奋剂。人说,旅行就是醒着的人的尘间梦游,一切现实的压力,包袱都可以毫无顾忌的暂时撂下,不用考虑过去,不用展望未来,只有眼前的路上的才是要我们紧紧抓住的真切。
也就是在这个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决定和MM去放飞一下心灵,而美丽的桂林和阳朔自然成了我们的首选。
第一天 初到桂林
初到桂林,晴朗的天空上已经挂起了月亮,桂林的山山水水也在暮色中更显神秘,象山就离我们住处不远,模糊的轮廓映衬着月色分外的撩人了。找到了满意的住处后,我们去游览了桂林市区,这里,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和喧嚣,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夹带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们的新奇的目光,别有一番景象。
第二天 我们来了,阳朔
坐早船游漓江到阳朔,一路上蜿蜒曲折而又清晰见底的漓江水,两岸奇峰无数,水映衬着山,山依滂着水,时不时的还可以看到嬉戏在水里的鸬鹚,纳凉的水牛以及荡在江上的点点竹筏......一路我们吃吃东西,饮饮茶,拍拍照片,看看风景,由原本初识时的相敬如宾到现如今的嬉笑怒骂了。(本人建议游漓江不要从桂林开始,因为从桂林开始游的话,一来是浪费银两,二来是浪费时间4-5个小时,各驴友可以选择从阳朔的兴坪或是杨提出发最好不过了,因为漓江的百里画廊就在兴坪到杨提这一段,大约游程也有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吧)
到阳朔是下午的3点多吧,哈哈!小朱导游在阳朔码头等着我们呢!呵呵!还有他名片呢?好事大家分享(朱志涛,团员书记,兼职导游,电话热线:13557032968 Q352657472)一阵问好之后,小朱就高兴的带领着我们走向西街,一路上给我们介绍阳朔历史特色等等,一看到小小的西街,不曾相识但很友好的张张面孔,心里就不自觉的感觉暖暖的,这里,我喜欢。
在小朱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了,“一来居旅店”安顿好之后,MM提议租单车去大榕树,。一路的风景尽收眼底,天气也不是很热,而在小朱的带领下我们也成功的超小路省下了一部分的门票。于是,又顺路去月亮山转了转。拍照自然是少不了的,做了几个农夫山泉的广告,在集山、水、桥、树于一体的山间小路上留连往返,已经找不到更合适的辞藻来描绘这里了。然而,当我们在江边的一个极赋中国特色的田园小店里尽兴用完了一顿晚餐之后,才惊异的发现天色已黑的不能再黑了,先前那还满是夕阳普照的山间小路一下子变成了伸手不见五指的乌漆嘛黑,除了偶尔经过的汽车车灯带给我们一点点转瞬即逝的亮光外,一路上陪伴我们的只有满天的繁星,于是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叫“夜路”,也第一次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互相间的关爱和照顾,开始相信我们并不陌生;惊心刺激但并不恐怖的40分钟后到了市区,去久赋盛名的阳朔西街小逛了一下,感受到中西文明的很完美的结合。自然也忍不住买了些赋有民族特色的精致工艺品,古朴的很;居然,在阳朔我们还看到了HARD ROCK,蛮现代的。西街--古、今、中、外的四位一体,也只有在阳朔可以找到了。
第三天 遇龙河
我们出发了!第一站当然是先治一治饥肠辘辘的肚子,名声在外的桂林米粉是少不了的。¥3/碗,二两已经可以撑得饱饱的,味道也不错。
然后踏上往遇龙河的路。小朱还骑得蛮快的,我这个平时的“飞车一族”都险些跟不上。绕过几处马路就到了遇龙河风景区的入口(说是入口,其实就是一条乡间小道的入口),远处一座山上还煞有介事地刻了“遇龙河风景区”几个字。于是停车,傻傻地来一张“到此一游”,不过,恐怕照片上也看不清那几个字。继续往前骑,碰到不错的景色就停下来拍拍照,也挺惬意的。路上游客不是很多,可能是由于还不是周末的关系,心中暗自庆幸。天色也不是十分明朗,偶尔还有几滴小雨点。不过早就听说去阳朔要碰上下雨才好,倒也没有影响游兴,就是遗憾拍的照片光线不太好。
过了骥马,几段颠簸的田间小路以后,不知不觉又掠过了朝阳码头。再前一点就到了码头,这时雨势开始越来越大了。码头就在“金鸡下蛋”的景点对岸,刚好碰上几个老外也到了,老板当然先招呼他们。他们的价是¥180/竹排,老外走远之后,导游便和老板讲价至¥120/竹排,船工把单车搬上竹排,我们就开始漂了。导游在岸上大喊“终点见”,然后就骑车走陆路与我们会合。
沿岸风光还算不错,不宽不窄的河道上几艘竹排缓缓前行,雨点时断时续,不少游客都脱掉鞋子,光着脚丫子感受遇龙河水的温度。漂流过程中会碰上一些堤坝,有高有矮,竹排从上一级堤坝往下,就会溅起哗哗的水花,河水泛上竹排,沾湿双脚,感觉好过瘾!可惜整个漂流过程中我不得不接了几个公司的电话,其中有一个还嚷着要我当天去见一个客户,几番推搪之下才瞒天过海。要是让公司知道我接电话的时候在遇龙河漂流,我真不敢想象后果会怎样?!
尽管我们一直叫船工慢慢划,但漂了一个小时左右,竹排就到了——风车山庄。这一段风景最美了,几番扰攘和拍照,。继续边漂边拍,就到了工农桥(漂流全程的终点)。站在桥上拍拍双色河(遇龙河与另一支流在此交汇,河水一清一浊,便成“双色”)和远处的骆驼峰,又继续往前了。
下午的行程安排是网上推荐的“龙门水岩”,其实就是一个未经开发的岩洞,只有一个岩洞进出,要划船进去,说是里面有不少奇观,还可以泥巴浴。不过开价好贵,负责卖票的又不太好讲话,几番周折之后讲价到¥80/人游全程,呵呵!不过人多一点才好讲价哦)。换上所谓的“防滑鞋”(其实就是一双塑胶拖鞋)和手提电池灯,挤上小小的面包车向洞口进发。颠簸的山路上又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说是要急着回复,眼看着手机信号越来越弱,连忙按了一条短信叫同事回复这个客户。就在按完“发送”键之后,手机信号终于消失了。岩洞肯定是没信号的了,只能安心继续行程啦。坐上小木船缓缓划向洞口,甫一进入洞口便觉凉风习习,仿佛进了一个天然的冷气室。两边的岩石开始狰狞起来,有些窄的地方大家都要低头才能通过。洞里完全没有开发过,自然是没有灯光的了,大家纷纷打开电池灯。上岸之后,开始步行之旅。提起手电,照照两边,都是棱角分明的岩石;照照头顶,竟有点看不到尽头的感觉。跟着导游一直走,沿路又是爬山又是涉水,有些路还特别险,不禁隐隐冒汗。一路上,导游会指着不同形态的岩石或钟乳石,说着这像什么、那又像什么。到底像还是不像,就由游客自己去想象了。
徒步岩洞来回用了将近3-4个小时,如果要享受泥巴浴就要更久了。当船重新划出岩洞靠岸时,大家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再坐上小面包车颠簸一程回到售票处,导游仍然锲而不舍地守候在那里。看来这30块钱也挺抵的,他足足陪了我们一天!
骑上自行车踏上回阳朔西街的路,沿路与导游扯东扯西的,觉得这个导游还算蛮老实的,答的话都很真诚。还了解到他有两个妹妹,都是大学生,大妹还获得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呢!沿路经过蝴蝶公园和几处攀岩基地,看着天色渐暗,今天倒也过得相当地充实。郑重推荐小朱做导游,人挺老实的(热线电话:13557032968/ QQ:352657472)。
第四天 龙胜
小朱给我们买好去龙胜的票后,我们7点多钟就出发了,
偏居于桂林西北部,是一个宁静的小城。它以温泉。丛山峻岭和淳朴的民族风情闻名。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实龙胜的风景也别有风味的。
从桂林到龙胜有一百多公里,山路蜿蜒在群山之中,被茂密的山林所遮掩,远望去,根本不会料到山腰中竟藏着一条山路。山路很窄,一边即是深不见底的山沟,而常开山路的司机又很大胆,车速平均在五六十码,以致于我们坐在车里心惊胆战,不断嘱咐司机开慢点。崎岖的山路随着山的形势时上时下,使得我无心欣赏窗外的风景,只能忍受翻江倒海的痛苦。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总算到了龙胜县城。县城很小,和许多散文中描写的山城一样,远远看去,是一排排的矮矮的灰灰的房子,雨蓬下是挤满人的市场。而再远处是模糊地只能见到大概轮廓的青山。县城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因为龙胜的风情不在县城,我们还得去寻找。
继续向大山深处进发,翻过几座山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心仪已久的龙胜温泉了。龙胜温泉好称华南最好的温泉,这里已建设得很有规模了。温泉在山腰中,已经砌好了几座温泉池,不像长白山那种自然的温泉。沉浸在暖暖的泉水中,四肢百骸充满了一股股暖流,抬头看看漫天的星斗,耳畔是猿猴呼啸,四周苍郁的青山,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真想一辈子都住在这里!
山谷了流淌着一带蓝色的河水。河水因深度的不同而颜色略有所不同。较深的地方呈深蓝色,较浅的地方则呈现出青色;比漓江的水干净,但比九寨沟的海却逊色多了。河水很激,坐在橡皮艇上漂流很是刺激,而且河水多险滩,时而一个浪头打来,把橡皮艇抛得老高,惊得一船人大叫起来。
山谷半空中横亘着一条如长龙一般的铁索桥。桥的两头各有一座亭子,桥的护栏就是几条铁索链。桥身是用木板铺就的。风一吹,桥身就摇晃起来,看来走这座桥可得有点胆量。但我一想起革命年代红军战士过铁索桥的壮举,便不再犹豫了。“冲”。一下子就到了桥中央了。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雄伟连绵的青山,空旷的山谷,静静的如蓝宝石一样的河水,气势磅礴,这是在山上看景所看不到的。“只缘身在此山中”,难过古人会如此感叹。
看完了山,看完了水,那就去看看人吧。龙胜全称是龙胜各族自治县,有壮,瑶,苗等好几个少数民族。我们拜访的是瑶家。瑶家村落在山腰上,瑶家的房子很有特色,是那种高脚木屋,木屋的底层是关牲口的,楼上才是住人的。按他们的习惯,由几户人家接待的。我们被瑶族少女迎了进去。她们上身穿的是艳丽的布衣,下面则是黑色的裙子,这是她们的民族服饰。瑶族少女们给我们每人献上了一杯油茶,还每人给了一支筷子。若你再想喝一杯的话,就把筷子留在手里,不想喝的话,就把筷子放在杯子上。和瑶族少女们一起跳舞是第二道节目。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客来说,能够体验到这么纯真的民族风情,真是非常难得。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融合进去,载歌载舞。
后记:
这篇游记本来是打算回来后马上写完、马上发表的,可惜写了一半就被忙乱的工作打断,然后一直没有找回续笔的兴致。终于等到如今国庆长假再来补记,但因为时隔已久,后半段的花费实在是不记得了,致使该游记失去了初衷的“实用攻略”之功用,难免有点遗憾。
但回顾这次阳朔之行,着实是过得充实而又节省,确实是一次很不错的经历,值得回味!同时我也希望,文中提及的哪怕是点滴的信息,能够为大家今后的旅途提供一点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