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攻略(参考别人攻略,加入本人点评) 坐飞机飞厦门高崎机场。机场里面有卖最新版本的厦门地图,可以买一张,很有用。机场出口后左走300米就可以看见公交车站。我们坐了28路到厦门最热闹的中山路下车。不是空调车,车费1元。中山路=上海的南京路,也有一段是步行街。而且到轮渡码头去鼓浪屿,或者坐车去厦门大学、南普陀都非常方便。所以我们就在中山路的附近找了家家庭旅馆住下来。这家叫“豪家辉”,房间很大,很干净,是酒店式公寓,24小时保安(本人按地址去住过了,位置好交通很方便,出门有很多车去南普陀。因为过年旅游,在上海就预定好)。在旅馆对面就是厦门有名的小吃“沃头蚝干粥”(这个也吃了,感觉口味很怪),蚝干就是生蚝干哦!很滋补,又很便宜,比在上海吃合算多了。“蚝干粥”旁边的小弄堂里有家“好清爽海鲜大排挡”(外观了一下不是很卫生,放弃),也是不错的选择。其实厦门的海鲜排挡真的不多,不像青岛、浙江。一开始可能你会觉得这家的排场太小,但是只要你比较一下价格和路线的远近就会毫不犹豫在这家大吃了。 南普陀(吃了有名的素斋,他们的特色菜很值得一尝,真的很特别,)。从旅馆出来走6分钟左右就能看见车站,坐18路直接到厦门大学门口。大学旁边就是南普陀。南普陀门票3元(提醒不许代外来香火,他们提供免费),请香根据香客自己的心意给,和上海的寺庙不一样。胡里山炮台是要门票的(进去了,个人觉得还是一游吧,毕竟代表中国曾经辉煌的历史), 中山路走到头,过马路就是去鼓浪屿的轮渡口,每天有好多往返船。,入住酒店 |
缘中圆海滨别墅:是私人别墅改建,房间不大干净卫生,有个私人厨房可以买点海鲜享受自己的手艺。老板会很热情为你准备他们新茶-铁观音,品茶是岛上人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不能缺少的内容。洋洋的午后坐在小院品着茶,看着门外忙碌穿梭的游人,也是一份心情的放松。鼓浪屿真的是静心品位的地方,每个时段有不同的韵味。
福建土楼是本次旅游的重点,按驴友推荐联系了(土楼啊秀)(也是根据这个去的报了两日游,著名的土楼都在内,唯一优点是方便到市区住处接,吃住都包括。但是住宿极简陋,农村的私人楼房)。在土楼旅游时看到有些土楼也有游客住宿,是最著名的福裕楼内部环境还可以。游客在参观,住客在洗漱交织在一起。
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
位于湖坑镇东北面的洪坑村。13世纪(宋末元初)林氏在此开基,2000年有638户2310人居住在该土楼群内。林氏先人在此开基时所建方形土楼崇裕楼、南昌楼已坍塌。现存明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峰盛楼、永源楼等13座,清代建造规模较大的土楼有福裕楼、奎聚楼、阳临楼、中柱楼等33座。土楼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五凤楼、半月形及其变异形式。此外还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后宫、日新学堂、林氏宗祠、关帝庙等。奎聚楼、福裕楼、如升楼、振成楼为该土楼群的杰出代表,其中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于2001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成楼]位于湖坑乡洪坑村,建于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悬山顶抬梁式构架,分内外两圈,外圈4层,每层48间,按八卦形设计,每卦6间,一楼梯为一个单元。卦与卦之间筑防火墙,以拱门相通。振成楼的祖堂是一个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长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两侧上下两层30个房圈成一个内圈,二层廊道精致的铸铁花格栏杆,是从上海运到此楼嵌制的。大厅里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字。1986年4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世界建筑模型展览会上,振成楼曾与雍和宫、长城并列展出。引人瞩目,轰动一时。
[如升楼]建于公元1 9 0 1年,距今近百年。据说楼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他认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才建成这座最小的圆楼。为什么命名为如升楼?是因
楼小,像客家人昔时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许多游客称之为“袖珍土楼”。如升楼是单圈结构,楼底直径仅有8米,屋内天井圆形,屋顶瓦面内侧连缘为八卦形,外侧边缘为圆形。
[福裕楼]位于湖坑镇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富丽堂皇。公元1880年开始兴建,耗资十多万光洋,经历三年时间才建成,占地面积7000余平方米。该楼由楼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其结构特点:在主楼的中轴线上前低后高,两座横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楼前有三个大门,在主楼和横屋之间有小门相隔,外观连成一体、内则分为三大单元。楼门坪和围墙用当地河卵石铺砌,做工十分精细与大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外形像三座山,隐含楼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楼名也是张星炳题写。
[奎聚楼]奎聚楼建于1834年,用了近五年时间建成,已有160多年历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约15米,现住24户,107人。一百多年里,楼里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学生有20多人,海外华侨有40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奎聚楼的建筑特点是中厅高,两厢低,经160多年风雨,岿然如山。
永定南溪土楼群
南溪土楼群位于湖坑南溪土楼群绵延十几里,沿途建有衍香楼、实佳、南溪三个土楼观景台,从高处望下,涓涓南溪,穿过悠长峡谷。峡谷间100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D形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似带状蜿蜒铺就,起伏连绵,南溪,由此博得“士楼沟”美誉。
抗震奇迹——“环极楼”:建于1693年,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依旧安然无恙。环极楼内部中心环无祠堂,而是空旷的院落。这在土楼中绝无仅有,因此环极楼又被称为“忤逆楼”。站在楼的中心点,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好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书香门第——“衍香楼”:离“环极楼”不到一公里,以后代子孙多中秀才、举人者而远近闻名,是环境优雅的书香门第。
[振福楼]位于湖坑镇下南溪,依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建于1913年,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共有3个厅堂,96个房间。中厅高二丈、宽二丈二,两边是花岗岩石柱,上刻“振兴有庆瞻轮奂,福履同绥颂炽昌”的对联。楼外的右边是昔日的制烟工场、工人住房等;左边已坍塌的建筑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学堂和游艺场所,“文革”期间被毁。
[衍香楼]是一座圆形土楼,坐落在新南村,建于1880年。衍香楼楼名的含义是”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楼外大门上书”大夫第”,两旁对联是:”积德多蕃衍,藏书发古香”横披是”诗礼传家”。现居住在衍香楼里的有16户,近百人,其中教师25人,大中专生32人。历代以诗书传家,是典型的书香门第。
[环极楼]环极楼坐落于南中村。创建人是苏卜臣,于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这座土木结构、规模宏大、气势壮观的大圆寨。全楼四层,高约20米,楼的直径43.20米,周长130米,底层墙厚1.70米,墙顶0.9米;第一层32间(作 厨房与餐厅),并设有一个较大的门厅与正厅、第二层34间(作贮仓),第三、四层各34间。楼的内环建有二厅十室(作待客之用)与男女浴室各二间。楼内走廊宽1.56,楼外檐廊宽1.82米。楼门高2.96米,宽3.4米,加钉了铁皮。楼的内外各有水井一口。楼外附属建筑还有卧室16间、马房8间、碓磨房6间。环极楼现住有21户,116人。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书洋乡,由一方一椭圆三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形似梅花。
要俯瞰或拍摄田螺坑土楼群的整体,有两个最佳位置,一是土楼群的“观景台”(此处收费15元),二是由“观景台”下到楼脚的半山腰。前者是拍摄“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的典型景观的惟一选择,后者则能拍出五座土楼相互呼应,“布达拉宫”式的壮观效果。
“东倒西歪”楼——裕昌楼:从田螺坑往下4公里,就到了下坂村,这里的奇楼——
裕昌楼据说因为盖楼时是5家共同供应师父吃喝,结果交接不力,惹怒了师父,他们有意把梁柱建得东倒西歪,最严重的甚至倾斜15度。不过如此“豆腐渣”工程却经600年风雨而不倒。裕昌楼的第一层每家屋中都有一口井,清冽甘甜,泡茶最美味。
沼泽里的最高土楼——和贵楼:人们一到梅林镇珍山村的和贵楼,最喜欢干的一件
事是拿铁条往地下杵,竟能插下去三五米深。楼高5层21.5米、重达数万吨、经历过几次强烈地震的和贵楼竟然建在一片沼泽上,当年为了地基打排桩,足足用去松木100多立方米,至今跳下天井还会感觉到轻微震动。
高北土楼群
地处高头乡高北村的高北土楼群,上百座土楼,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高低错落。登楼凭栏,可以隙望"金山古寨"悬崖峭壁的风竹寒松,可以放眼"南峰烟雨"的遐岭云峰,俯首临窗,可以浏览清溪岸畔小桥、流水、人家的清新画面,可以领略乡间农民劳作的田园风光。
承启楼,是其中杰出的一座土楼,与振成楼并为永定客家土楼的两张名片,人称"土楼之王"。造访承启楼,引发无数的问号和惊叹号。
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这座土楼,是内通廊式的圆楼典范。从外到里,由四个同心圆的环形建筑组成,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扣,鬼斧神工。
"高四层,屋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g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形象地说明了承启楼的恢宏气势和悠久历史。
相传在建此楼的三年之内,凡是穷墙时间均为晴天,直至下墙彷出水后才下雨,遂顺利竣工,因此当地人又把承启楼称为"天楼"。"天助楼"的别称,为承启楼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作为民居建筑,承启楼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被制作成模型分别在台湾桃园"小人国"及深圳"绵绣中华"展出,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选为"中国民居"系列邮票的图案之一上了"国家名片"向国内外发行,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