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山水
——9.23 福建行
似乎是从认识他的第一天起,就听他说要故地重游“厦门”了,我是个喜欢旅行的人,但是对厦门有一份特别的憧憬,是因为他在MSN上的一句话:和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心爱的姑娘,在海边吹着海风,吃着海鲜,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经过反反复复的商榷,讨论,研究,斟酌后把时间定在了九月底,为了不再犹豫和被其他琐事干扰,我在九月头上订了春秋199的机票,也许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当你没做之前,似乎有很多的顾虑,当真的下决心去做了,之前的顾虑和担忧其实都是可以解决和排除的。
因为之前一直在携程上看游记,所以行程中又多了两个地方:漳州的地质公园和南靖永定的土楼,于是,这次请了一个礼拜的假,准备出去好好放放风,工作啦,股票啦,希望啦,前途啦,都抛之脑后吧。
Day 1
7:40的飞机,4点钟准时起床,赶到机场6点不到,40分钟的路程,20分钟就到了,很多机场工作人员都没上班呢。第一次来虹桥机场,还是觉得蛮新鲜的,办了登机牌,打印了电子客票,就坐在候机厅等了,不知是谁提起的,我们开始为“政府工作人员的某些问题”开始争论,结果差点误了飞机,教训啊,“家和万事兴”,古话说的没错,这场争论一直从候机厅延续到飞机上直至互不理睬。我这时才有时间好好感受下春秋的服务,正如网上所说,整个飞行过程只提供一瓶水,飞机看起来有点旧,不过这应该不影响它把我从上海带到厦门吧。
由于我们航班有五个人迟到,打乱了机场的安排,直至八点多才起飞,看着很多飞机一架架慢慢滑入跑道等待起飞,还是蛮有意思的,感觉在下飞行棋。
因为上海今天的天气不好,云层很厚,当飞机抵达平流层后,向下看去,就好像一层厚厚的棉花铺在下面,雪白雪白的,要是能在上面睡觉肯定很舒服的。其间,某人试图和好,不予理睬!
一个多小时后,到达厦门,出了机场大厅,就像某位旅友描述的那样,路旁的几棵棕榈树(应该是)提醒我这里已经是亚热带了。
按照攻略上的介绍,去轮渡应该坐27路,但是他要先去集美看他同学,所以我们只好问路,闽南普通话好难懂呀,几经周折之后,终于来到了集美,他倍加推崇沿着集美学村的主干道往里走,攻略也是这么建议的,无奈我们拿了那么多行李,且舟车劳顿,饥肠辘辘,只好叫了三轮车。
与他同学会合后,生平第一次尝到了花蛤,海瓜子等贝类,好吃呀,回家准备也让爸爸做。酒足饭饱去财税宾馆休息准备下午游集美和陈嘉庚故居等。晚上和他同学一家在当地很有名的大排挡吃海鲜,虽然没看到海,但是可以吹得到海风。
Day 2
本来今天一早应该出发去漳州的地质公园,但是因为昨天发生点意外,今天的主要任务是集美。早饭在粒粒香吃的扁食,虽说扁食就是馄饨,但是感觉比馄饨好吃,有韧劲。在去集美学村的路上,第一次尝到一种叫“烧仙草”的饮料,类似珍珠奶茶,不过觉得应该比珍珠奶茶有营养,有花生,牛奶,红豆,芸豆,恩,回家也尝试做一下。
集美学村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一手创办的,因此建筑大都是南洋风格,走在校园里,有些迷失的感觉,仿佛当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其实两者之间应该没什么联系,唯一的解释是英国殖民者的统治覆盖了太多的地方,南洋的建筑风格因此也受到了影响。
沿着学村的路一直往下,就到了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看图片资料陈列的人,但因为时间充裕,就仔仔细细地浏览了一遍,敬佩于先生的无私与奉献,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质。
故居的对面便是归来堂,归来堂是先生身故之后修建的,当时,先生一直有一个梦想,可以建一个房子,叫归来堂,以供很多在海外的华侨回乡时居住,并呼吁他们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但这一心愿一直未能实现。后周总理得知先生的这一夙愿,归来堂才得以修建完成。
在归来堂旁边的小饭店第三次吃海鲜,花蛤苦瓜汤,海瓜子,配上至今令我难以忘怀的酱油水,美味!
出了归来堂,就是龙舟池,沿着龙舟池的路一直往海边,就可以到鳌园,路上,吃了一个小菠萝,味道还不错。
集美中学就在海边,很有特色,学校建在一级级石阶之上,校园中一块“延平故里”的石头不知是哪位提得字?
鳌园其实就是陈嘉庚的墓地,听旁边一位导游介绍,陈嘉庚有一个好朋友是风水大师,告诉他面朝大海的陵墓对子孙后代是很有利的,原来再伟大的人也是不能免俗的。
鳌园建在海边,南洋风格的建筑,一排排热带的棕榈树,还是很漂亮的。
回宾馆的路上,又吃了一次“烧仙草”。
他把行李寄放在他同学家,因为接下来几天是辛苦之旅,地质公园和土楼,当然要轻装上阵啦,顺便带回了当地很出名的排骨粥作晚饭。
Day 3
原本今天想早点起床赶往地质公园,可是好困呀,一直磨到九点多才出门。
首先乘车到厦门轮渡,然后坐车到漳州港,再换到白塘的小巴,在轮渡那里第一次看到鼓浪屿,好漂亮呀,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想到还要翻越千山万水去土楼,心中无限留恋!
可能是新开发的缘故,去地质公园的小巴只到白塘,离我们的目的地还有一段距离,跟车站边饭店的老板娘打听了一下,因为去漳州市区的车只有每天早上才有,所以我们今天只得留宿这里了,老板娘热情地向我们推销她们家的房间,他去看了下,因为是家里的房间,挺干净整洁的,也不贵50/晚,我们就决定晚上住这里(今天可是中秋节哦),另外,老板娘说她认识地质公园的保安,可以带我们从后门进去,就免费送我们去地质公园,其实这在很多景点都似乎是公开的秘密了。
中饭都没吃,有点饿,尝了老板娘家的鱼片粥,有点腥。
沿着后门的小路往上走,很快就到了攻略中介绍的状元楼和海螺贝壳的雕塑,赶紧拍片片,顺便解决下自带的午饭。
刚走进地质公园,感觉没什么特别,就是一座大花园,唯一不同的是有很多从未见过的热带植物。让我开始动心的是走了大概十分钟后,有一片开阔的草坪,有几棵散落的棕榈树还有远处的古堡,有些陶醉,再继续往前走,就是海滩了,火山爆发喷射的黑色岩浆洒落在沙滩上,这黑黄蓝的组合让我心醉,沙子很细,且整个海滩都没有人,似乎从我们进园到现在只碰到三两游客,这海,这滩,仿佛就是属于我们的,我开始在沙滩上写字,后来干脆脱了鞋,踏海逐浪,风渐渐大了起来,浪一个个打过来,湿了裤子,但还是不想走,那种被海浪一次次拍打的感觉很不错,后来想想还要在天黑前赶去牛头山,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
似乎走了很久都没有遇到一个人,有点怕怕,也不知道走的路是不是通向出口的,许久,看到公园指示牌上标着公园别墅区,决定去看看,穿过一片松树林的小道,感觉有点像原始森林。别墅区其实只有十二套房子,按照星座来划分,问了老板,确定了出口的路。
走到公园出口处,今天看来真的没什么游客,小贩都坐在一起聊天,门口的停车场只停了几辆车,拍下倩影一张以示留念。
地质公园的出口处也有一家饭店可以住宿,80/晚,比先前的家庭旅馆贵了,但是老板娘告诉我们只要25/人就可以把我们带进去,哎,亏啦,亏啦!
大概十分钟的摩托车程赶往牛头山古火山口,牛头山远没有地质公园那么大,但是那一份纯粹和原始令我神往,海滩上的块状火山岩很有特色,层层叠叠,有两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在这里拍出来的照片肯定很漂亮,这亿万年的永恒,数十载的感情,多么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
向当地在海滩上捡拾海鲜的老婆婆买了3块钱苦螺,准备做晚饭。
苦螺酱油水,味道值得回味。
今天可是中秋节哦,老板娘晚饭后开着摩托车出去烧香了。
Day 4
今天起了个大早,因为要赶六点多的车子去漳州市区。
早饭有一种貌似咸肉的东西很好吃,应该是用盐腌过,而且加了蒜蓉,是不是蒜蓉白肉呢,下次去饭店点一个验证下。
大概是9点多到了漳州,没想到到南靖塔下的车子要到中午12点才开,买了票去沃尔玛补充给养,最最重要的当然是防晒霜啦,昨天的暴晒已经把我本来就不白的皮肤摧残的体无完肤了。
上车后询问了下司机,到塔下村大概三个小时的车程,因此决定到旅馆后稍事休息,然后去看梅林的和贵楼和怀远楼,明天上午早起去承启楼,裕昌楼,振成楼,河坑,环级楼和衍香楼,尽量能赶上下午的车回厦门。
哪知,车子在南靖耽搁了近一个小时,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到达塔下已经下午四点多了,人被颠簸得极度疲惫,下午的土楼游只得作罢,看来要在土楼再耽搁一个晚上了。
不得不提的是司机大哥的车技,难以用高超两个字形容。我们在三清山的时候,因为是成熟的景区,弯道上都会有一块镜子以提示司机对面是否有车辆,但是这里是深山老林,山路很窄,有些弯道旁边就是悬崖峭壁,如果对面有车,毫无回旋余地,可是司机过弯道时似乎还是按照正常速度,倒是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赶忙抓紧他的手,心想,如果这时候整个车掉下去,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呢?
网上查了几个塔下村住宿的旅馆,最后还是选择了颇具盛名的“围裙楼”,倒不是不喜欢这里,只不过总觉的这种成熟的生意人眼中总是流露着对利益的渴望,没有那么淳朴,让人有些说不出的不舒服。“围裙楼”是新装修的,除了卫生间不在房间内,条件在土楼中应该算不错了。
趁着天还没有黑,赶紧在塔下村转了转,去了有名的“裕德堂”,瞻仰了“青龙石柱”。
塔下村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漂亮,如果下次还有机会来,我会选择住在“田螺坑”的。
晚上,在院中洗衣服,星月相伴,有些恍惚,仿佛自己一直都是这里的人,这只不过是我寻常生活中的一天。
窗外的河水虽然扰人,但睡得还不错。
Day 5
因为时间比较紧,早上5点就起床了,匆匆吃完早饭就开始了土楼摩的行。
设计中的土楼路线是以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
裕昌楼,“东倒西歪楼”,网上一致认为值得一游,门票五元。
田螺坑,“四菜一汤”,网上说很漂亮的一个地方,尤其是早上,事实证明正是如此,如能在这暂住一两日,过点闲云野鹤的生活,应该颇为写意吧,观景台门票二十。
和贵楼,最高的方楼,建在沼泽之上,且楼中两口井水一清一浊,称为“阴阳井”,原因至今未明,门票十元,因到的比较早,成功逃票。
怀远楼,号称“颇具书香味”,门票十元,买票的还没上班,成功逃票。
承启楼,号称“圆楼王”,门票三十,逃票秘籍:北门有一江姓老伯开的杂货店,在他那里买东西可以免费进入,结果失败。因为早上无人售票,我们就肆无忌惮得走了进去,没有去寻找传说中的“江老伯”,结果楼内的人喊来了售票员,被抓了个“现行”,个人感觉承启楼不是很值那张三十的门票。
振成楼,号称“圆楼王子”,建在湖坑文化村内,门票五十,据说六七点前到可以免门票,后因时间关系,逃票不成,且已对土楼有审美疲劳,未参观。
河坑土楼群,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北斗七星”,即七座圆楼,其实想要了解土楼,在河坑走走,可以感受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村子里屋前院后种了很多香蕉树,村子的路旁种了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老人们在一起闲聊,关键是免费参观,不要钱,想怎么看怎么看。
衍香楼,特色是周边风景比较优美,楼后有一座方楼废墟,值得一游,门票十元,后经证实,楼本身没什么特色,风景也谈不上优美,没有和贵楼和怀远楼那般脱俗,楼后的废墟确值得一游,且不要门票。
环级楼,建造的比较有特色,站在楼中间的原点处说话有回音,离开原点则没有,据说除北京的回音壁,还没有找到第三处。外墙上的裂痕是地震后自动愈合的。门上的铜锁是阴阳锁,外形一样,却能发出清脆和沉闷两种声音,以此作暗号,门票十五。
集庆楼,有一个民俗博物馆蛮有特色(是土家人性文化博物馆哦),据说楼内有72道楼梯,是土楼中比较少见的,后因时间关系,没去。
土楼一日游顺利结束,个人觉得比较值得一看的是梅林的和贵楼和怀远楼,周边的环境真的很漂亮,四四方方的土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小桥流水,世外桃源。田螺坑值得小住一两日,另外看一下河坑,如对建筑构造感兴趣,可以去一下环级楼。
四点多就到家了,比预期的要早,人好像是晒黑了一大圈,不过乘着摩托车在山间飞驰的感觉挺不错,路两边的风景也值得玩味,山间的香蕉林,柚子林,大片的花丛,心驰神往。
回来的路上,在曲江的菜市场买了我钦点的“牛脚根”,后来才明白其实是牛脚上剔除骨头的部分,应该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美容养颜,但是有股牛骚味,因此没怎么吃。
Day 6
今天五点钟起床,搭乘每天仅有的一班进城的车子回漳州,终于可以去繁华的“人间”,约会我亲爱的“鼓浪”。
漳州去厦门还是很方便的,25/人的出租可以带你去厦门的任何地方,因为要去集美拿行李,我们乘的是途径集美的大巴,后来得知其实出租也可以带我们去集美的,而且还方便。
到了湖滨路车站,买了回上海的长途车票,可以安心去玩了。
向“海上花园”鼓浪屿进发!
乘坐在过江轮渡上,有些小小的感慨,回想今天早上还在相对闭塞原始的群山中,而此时却已置身都市的喧嚣,是不是要感谢交通的发达,科技的进步呢?
看到轮渡口两只海豚的雕塑,鼓浪屿到了。
首要任务是去找住宿的“船屋”,应该在离渡口不远的鼓新路上,无奈不知鼓新路在哪里,买了份传说中的手绘地图,原来“船屋”也标注在上面了。
拖着行李走在去“船屋”的路上,我已经被这座小岛吸引了,到处都是风格迥异的别墅,院中路旁,百花争艳,绿树苍翠,有城市的繁华,却没有城市喧闹,小巷中时不时传来的钢琴声,更是向游人展示了“琴岛”的风韵。
“船屋”也没有让我失望,她是一座呈“三角形“的私人别墅,一楼是家庭旅馆,因为我们赶在黄金周前到,整个一楼就住了我们两个人,我得以参观了每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颜色都各不相同,很温馨,大厅里放置了各种老古董,很像英国的“B&B”,我实在无法抗拒对她的喜爱,决定多住一个晚上。
洗了个澡,准备出去开始“寻觅小吃”之旅,因为***,我极度不爽,和他吵架,一直耽搁到四点才出门,哎,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生活总是处处充满了意外。
首站当然是商业街龙头路,正像大家介绍的那样,鼓浪屿上的路实在难找,东西向的叫龙头路,南北向的也叫龙头路,东北西南向的还叫龙头路,不知道这是谁给大家开的玩笑?
终于在龙头路上找到了“鼓浪四宝”之一的鱼丸,味道还是不错的。接着向第二家鱼丸店出发,是一家开在别墅里的鱼丸店,对面就是秋瑾故居哦,两家比较,还是喜欢第一家,但是第二家更有鼓浪屿的风味。
第二站是颇负盛名的“黄金香肉铺”,在龙头路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这家肉铺店,老板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大方,一大块一大块得给大家免费品尝,恩,回家的时候再来买。小店铺的门口还竖了块牌子“本店别无分号”,后来才明白这个小岛上大大小小的不知有多少家中华老字号的“黄金香肉铺”!
(游记写到这里,我突然很想吃“BABYCAT”的私家御饼,突然很想去鼓浪屿,突然很想在那里住一年,突然很想去“BABYCAT”打工学做小饼,突然很想之后开家御饼店,让大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这种美食,那样的话,这也将是我人生中的一个意外,偏离了既定的生活轨迹,会给我每天反复的生活增加很多光彩,我会那样洒脱吗,就像后来的Air 夫妇一样?)
品尝了“黄金香”之后,很容易就找到了“叶氏麻糍”,味道自然也不错,花生香香的,外皮糯糯的,但是不粘牙。
麻糍旁边是BABYCAT私家御饼屋,这个回去的时候自然要带的,不远处是大名鼎鼎的张三疯奶茶点,张三疯是主人养的一只猫的名字,店里还有大大小小以张三疯为原型的陶塑,店主的这个创意真不错!
下一站去北坛路找“碗糕”,好不容易到了北坛路,却被告知已经卖完了,明天请早。
兜兜转转地回到菜市场那里,去吃“北仔饼”,“北仔饼”分甜咸两种口味,咸的里面是几种蔬菜加肉末,仿佛还有咖喱的味道,甜的里面是花生,芝麻还有其他一些东东,厦门人好像特别喜欢吃花生。鱼丸店,黄金香,麻糍,碗糕,北仔饼的小摊都十分的不起眼,不知道的人完全会把它忽略掉,可见攻略是很重要的,但另一方面,我也在思考,既然东西好吃,他们为什么不把生意发展壮大,有个像样的门面呢?这大概就是“鼓浪人”有性格的地方,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在意的也许并不是每天的收益,而是一种一脉相承的作坊式经营和自己的生活状态。“鼓浪人”是幸运的,也是洒脱的,他们可以选择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一圈吃下来,其实已经有点饱了,但是今天的重头戏还没有登场,那就是泉州路上的“利成餐厅”的海鲜。刚进店的时候,觉得这家海鲜大排挡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店里也没什么顾客,海鲜的品种也不是很丰富,照例点了花蛤苦瓜汤还有垂涎以久的蛏子。发觉蛏子没有想象当中的好吃,本来觉得它个头很大,还喜欢喷水,应该肉很多,很鲜美,但是一个入口,总感觉有些怪怪的东西从它的体内蹦出来,他说是**,后来又说是它的内脏,有点恶心,还是钟爱花蛤。海鲜的味道么也是一如既往的好吃,就是觉得酱油水差了点,总是没有在集美和漳州的鲜美。
从利成出来,天已经黑了,肚子也撑得不行了,正好去皓月园,因为七点过后的皓月园不收门票,而且大家介绍皓月园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郑成功像是新修的,所以晚上去应该不会有什么遗憾。
沿着鼓浪屿的海边往皓月园方向走,感觉真得不错,厦门岛就在江对岸,灯火辉煌,小海风吹着,小手牵着,要是一辈子都可以过这样的生活,与世无争,抛开俗事,该有多好呢!
皓月园不过尔尔,从郑成功像下来,原路返家,途中,吃了生平第一个新鲜椰子。
Day 7
原本打算早起去吃菜场那里的面线糊(好象每天都是以这句话开头),无奈,房间太漂亮,住别墅的感觉太好,计划又被打乱了。
穿上特意带来的旗袍,准备来场老别墅怀旧秀,一番搔首弄姿之后,正好碰上了房东的弟弟,刚从香港回来,就聊起了这幢房子的历史。
时间追溯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房东的爷爷是教会的医生,他买下了位于鼓新路上的这块地,但是发现是呈三角形的,而且位于斜坡之上,一时不知该如何建造房子。医生有位朋友是美国的建筑师,他运用地形把房子设计成一艘船船头的样子,“船屋”因此得名,而后,内战爆发,医生带着其他几个儿女赴港,因房东的父亲是老大,遂留下他看守祖业,世事变迁,如今那几个儿女多在海外,已无暇顾及这里的祖业,而房东父亲的几个子女也都在香港,如今住在房子里的是这位父亲的二儿子。看着诺大的别墅日渐衰败,房东的弟弟建议装修一番后改成家庭旅馆,一来增加些人气,二来旅馆的收入也可用作将来修缮房屋之用。感谢房东弟弟的这个建议,否则,我们也无法与“船屋”有这次“亲密接触”。
听完这个故事,我觉得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列强在这块小小的土地上分封建地,社会名流在这里交际出入,这里应该有各种头发,各种肤色的人,充斥着各种语言,不过没有他们,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鼓浪屿。他说,如果鼓浪屿一直在中国人的手中,她肯定只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小岛,就如中国千千万万的小岛一样,绝对不会有今天的魅力和底蕴的。哎,这真是国人的悲哀!
脱下旗袍,从那个充满传奇的年代回到现实中来,赶紧去喂饱饥肠辘辘的肚子。首站是海坛路上的碗糕,今天终于如愿以偿,碗糕松松软软的,但是觉得好像没什么特别,店里还有一种饼倒是挺好吃的,薄薄的,里面有芝麻,花生,很香很糯(回家叫老妈做)。接下来是菜场的面线糊,有了昨天的经历,今天在龙头路上比较顺利的找到了这种平民美食。
吃完面线糊,准备登顶日光岩,日光岩是整个鼓浪屿的制高点,素有“不登日光岩,枉来厦门”的说法,但是总觉的一小块石头,六十元门票,性价比好像不高,而且我猜想,古时候一定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的建筑,所以只有日光岩可以俯瞰全岛,才会有这种说法。不管怎么说,我有逃票攻略,据说日光岩售票处旁边的福音堂有扇小门是供当地居民出入的,可以免费进入。在福音堂周围兜兜转转了好久,终于找到了那扇小门,他十分兴奋地引我进入,没想到这里也已经设了售票处,罢了,留下玉照数张后离去。
今天的计划本来是上午日光岩和菽庄花园,下午是老别墅之旅,明天一早去植物园和夏大,因为睡懒觉,老别墅之旅只得改在明天早上。制定了路线图之后,先去鼓浪石,然后是菽庄花园,最后大采购。
去鼓浪石的路上,有个国姓井,咋一听像是个景点,原来里面是卖台湾土特产的,尝了一下一种叫“珊瑚草”的补品,味道像银耳,号称“深海燕窝”,本来想买的,但是觉得这种地方刀应该很快,决定去厦门的大超市买,后来在厦门遍寻不着,有些小遗憾。
通往鼓浪石的路叫鼓声路,名如其声,浪花一阵阵地拍打着路边的岸堤,发出如鼓声般隆隆的响声。在鼓声路上选了家大排挡吃中饭,听着惊涛拍岸的声音很惬意。
鼓浪石其实是一块中空的石头,因海浪拍打犹如鼓声而得名,古时候的鼓浪屿叫“圆州仔”,只有白鹭是这里的主人,一片荒芜,偶有出海遇风浪的渔民在这里避难,后来慢慢有渔民长期居住在这里,自从十三个国家陆续在这里设立领事馆以后,鼓浪屿才有了现在的景象。
菽庄花园是林尔嘉先生的私人产业,分为“补山”和“藏海”两部分。“藏海”是其中的一绝,敢于把大海搜罗到自家的后花园中,该是一番怎样的气概和豪情。涨潮的时候,人走在面海的石礅上,就好像在海中踏浪。
菽庄花园的另一绝是国内唯一的钢琴博物馆,这里珍藏着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钢琴,是胡友义先生无偿赠予故乡的,鼓浪屿被称为“琴岛”的另一个原因是这里诞生了许多蜚声中外的钢琴家,可见,有的时候,天性不是那么的重要,而后天成长的环境,耳濡目染,有时候对一个人也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菽庄花园出来,回到龙头路,买了肉脯,馅饼,又尝了麻糍和北仔饼,然后去百香餐厅解决晚饭,因为听闻利成餐厅的海砺煎很有名,顺路带了份过去,在百香餐厅点了沙茶面,土笋冻和烧水粽,因为这几天胡吃海塞了很多美食,没什么特别印象了,只记得赫赫有名的土笋冻有芥末的味道,不是很习惯。
Day 8
今天上午是探寻老别墅之旅,汇丰公馆,三一堂,番婆楼,金瓜楼,八卦楼,观彩楼,每一座别墅都向我们展示了主人的一段传奇往事,台阶上斑驳的青砖也记录了那个特定年代的历史,这一路寻来,仿佛是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
安海路36号的番婆楼住着AIR夫妇,据传,两人一个是青年设计师,一个是电台主持,相识于鼓浪屿并坠入情网,而后,就决定抛开凡尘俗事在这里定居,开了家“花时间CAFE”,过着神仙眷侣的生活。走进“花时间”,主人正在打扫房间,客人都需要脱鞋进入,咖啡店里摆放着杂志书籍,墙壁上有块小告示“本店不设服务生,需要服务请联系店主”,门口有块著名的小黑板,上书“时间是可以浪费的”,一切都张显着主人的孤傲与矜持,也许鼓浪屿就是为这样的人准备的,凡俗如我之辈只能做一匆匆过客。
此情此景,我忍不住滥竽充数一下:时间是可以浪费的,生活是用来享受的。
辗转来到鼓浪屿的第二制高点——笔山路,在观彩楼里遇到了一位“热心导游”,据他自己介绍曾在上海炒股,风云一时,然而来得快的钱也去得快,破产之后借住在友人的观彩楼内。观彩楼是林语堂的新娘房,远看就像一顶轿子,爬上观彩楼的天台,视野一下开阔起来,几乎整个鼓浪屿尽收眼底,日光岩就在不远处,上面永远密密麻麻站满了人。观彩楼的正前方的两座别墅现已为亚洲第一富婆——“小甜甜”龚如心的产业,据说花了两千万装修,有自备的发电机,整幢别墅有一套恒温系统,有钱真好。观彩楼的后方是原法国领事馆,现为“小百合”旅社,旁边是原福建总督的私人别墅。
听完介绍,不禁要感叹一番,鼓浪屿上三两步之内都是名人故居,随意地走在小巷中,不经意地抬头,也许身边的这幢房子就是新闻中,历史课本上或者家喻户晓的某位显赫要人的住所,感觉他们离我们是那么得远,可是又好像是那么得近。
岛上还有很多老别墅,像林巧稚故居,金瓜楼,因产权或资金问题荒弃多年,境况不佳,令人扼腕。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什么时候等我有了钱,也在这里买一幢别墅,颐养天年,传给子孙后代。想到身边的很多人,一生勤勤恳恳,就是为了一套房子,可是想想,那样的一套房子充其量也只能是人们遮蔽风雨的处所,与眼前这些大大小小风格不一的建筑是无法比拟的,就像“船屋”一样,她承载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和家族的荣耀,那么,身边那些穷其一生只为了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中占一席方寸的我们是不是很可悲呢?
下午,终于要离开鼓浪屿了,心中万分的不舍,“海上花园”,仿佛是这个纷纷扰扰的尘世中一方心灵的净土。
下了轮渡,走了三两步即是鹭江宾馆,当初在E-LONG网上看到鹭江宾馆360度的全景照片,当即不惜血本,坚决要住在这里,房间虽说有些旧,但是没有让我们失望,站在窗口,鼓浪屿隔江相望,无敌江景房,他一声感叹:看来以后要努力赚钱了!
下午的打算是去中山路吃中饭,然后去夏大。很顺利地在中山路尝到了大名鼎鼎的“黄则和”花生汤,甜甜糯糯,香香浓浓,味道不错,回家也来试试看!
出了“黄则和”,想去一家叫“棺材板”的台湾小吃店,按说应该就在这附近,无奈找了大半天,依然不见踪影,严重怀疑因为破土动工,已经拆掉。但是在一条小巷子中找到了传说中自行车小摊上的“酸辣薄饼”,味道一般般,麦芽糖好粘呀。顺道去了镇邦路上的一家工艺品小店,东西倒是很便宜,打算走的时候来采购,可是后来匆忙中忘记了。
计划接下来去夏大,但是我和他又吵架啦,且在中山路的肯德基冷战近一个小时,其间肯定不经意地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过无所谓了,反正这里没有熟人,谁怕谁呀。
哎,等到冷战结束,差不多要吃晚饭了,晚饭当然是“小眼睛大排挡”了,可是出租车带我们找啊找,终究没有找到“小眼睛”,其间对厦门的出租车司机留下了比较不好的印象。
晚饭可谓是一波三折,“小眼睛”没找到,就打算去“舒友”,发现很贵,且不是那种在海边吹海风的气氛,只好转战“潮福城”大酒楼吃点心,走啊走啊走啊,总算走到了,港式风味,东西还不错,价钱还公道。
出了“潮福城”,想去好又多买点土特产,叫不到出租车,又走啊走啊走啊走,经过白鹭洲公园,吹了点小夜风,弥补了没有叫到出租车的遗憾。
采购结束,没有买到“珊瑚草”,台湾香烟,有些小遗憾,又走啊走啊走啊走,走去大同鸭肉粥,买了份回家当夜宵,本来还想去传说中味道很好的生蚝店吃生蚝的,但是又累又饱的我实在没兴致了,终于叫到了出租车回家,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天。
晚上坐在窗前的沙发上,本想边吃鸭肉粥边欣赏鼓浪屿的夜景,无奈我不够高大,窗子实在太小,只看得到点点繁星,鸭肉粥好不好吃的也没什么感觉了。
Day 9
鹭江宾馆的早餐真不错,还好起的稍早一点,否则要排队吃早饭了。
填饱肚子去夏大,感觉全国最美丽的校园不过如此嘛,有位旅友说得没错,先去鼓浪屿再游夏大是个致命的错误,所以只想看看夏大的情人水库就闪了,路上被N人指错路,导致走了很多弯路才找到传说中的水库,其实夏大还是很值得细细品味,只是我们已颠簸了太多的地方,视觉与精神已经麻木了,绕水库一周后离去与他集美的同学会和。
在曾厝安附近的海鲜大排挡吃了此次厦门之旅的最后一顿海鲜,结束了福建行。
晚上长途客车一路颠簸一千多公里,早上一觉醒来已是上海了。
9天的旅行留下了很多快乐的时光,漳州的地质公园,土楼之旅,鼓浪屿的风情万种和她的美食,鹭江宾馆的无敌海景房,吃不厌的海鲜还有与他的争争吵吵,也留下了些许遗憾:没有在鼓浪屿上好好住几天,在AIR 夫妇咖啡馆看看书,在张三疯逗逗猫,在环岛路散散步,在鹭江宾馆6楼欣赏夜景,厦门小吃攻略没有发挥作用,没有爬五老峰和植物园。
不知道下次的厦门行会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