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来厦门,行色匆匆,也不知道厦门的景色如此之美,只知道厦门有鼓浪屿、有集美学校,对了,好像还有一个古炮台,有一门世界上最大的古炮。所有的记忆,都是那么模糊,好像一幅发黄了的老照片,孤独地印在我旅途的记忆影集里。
因工作的关系,前不久,我又一次来到厦门,一下飞机,我被眼前的满目绿色吸引住了———这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一条小道曲曲弯弯,路上尘土飞扬;几棵细细的小树,在海风中摇曳。我对前来接我的厦门的同志说,嘿!真变了,变美了。从机场到我们下榻的会展中心酒店,一路满目葱茏,街景如璧,俨然一座海滨花园。从那一刻起《春天的故事》的旋律,就一直伴随着我的厦门之旅。
早上,一个人漫步在厦门环岛路上,细细地品味厦门的早晨,一份祥和,一份温馨。一只小鸟从我脚下的草丛中扑腾飞出,迎着太阳飞去;晨曦中,与祖国间隔了53年,与厦门仅千米之隔的小金门仿佛触手可及;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油然而生。我站在“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巨幅标语前,对着海边喃喃地念着曹植的诗:“本是同根生,本是同根生啊!”
晚上,友人邀我一起去欣赏意大利经典歌剧交响音乐会。在能容纳数千人的厦门人民会堂里,座无虚席,有的还是全家五六口人一起来的,我心里纳闷,这么高雅的音乐,能有几个人能够真正享受到它?当意大利艺术家们那行云流水般的歌唱和演奏时,整个会场没有发出一丝声响,艺术家们每一个节目表演完之后,全场都会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令艺术家们激动不已,常常要谢两三次幕才退场。整场演出,我发现没有一个人乱走动,没有一个人打瞌睡,没有一个拿着手机、传呼机到处咋呼。记不清是哪个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城市市民的文明素质,是靠音乐来表现的。在厦门,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故国神游的诗句一直伴随着我,走在鼓浪屿那美仑美奂的夜里。那一幢幢汇集了中西方文化的建筑,正像一支支凝固的音乐,在夜里发出一阵阵悦耳的月光小夜曲。我以为,在鼓浪屿有两种音乐:一种是鼓浪屿本身的音乐氛围,鼓浪屿是中国人均拥有钢琴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岛屿上,聚集了500多台钢琴,连有音乐之都的维也纳也自叹不如;一种是鼓浪屿的“万国建筑”,这种凝固的音乐是要靠“品”的,你越琢磨,它的味就越好。不信你试试。
站在郑成功的雕像下,我沉思了很久,不禁泪流两行。一条不足百里的海峡,是割不断两岸人民的血脉的,我心里一阵阵地呼唤着这个老人:“成功,成功!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离开厦门的前一天晚上,我走在湖畔,在柔和的夜幕下,一簇簇鲜花飘着淡淡的清香;树影婆娑,微风里,远处的建筑工地灯火如澜。刚刚得知,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2002年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中,厦门以E类第一名的身份,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的称号。华灯初上,看到一对对情侣们相拥而行,不禁从心底发出一阵感慨:厦门,温馨之都,叫我如何不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