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05年的年假空闲,我和朋友在05年的最后一天飞到向往已久的海滨城市厦门,开始了我们为期五天的鹭岛之旅。
来厦门之前,对这个城市有太多的想象。听很多来过这里的朋友对它的评价,一律都是美丽,是自然与都市和谐融合的典范。真正踏足到这片土地上,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太多的喜悦。从湿冷的成都一下子接受到厦门冬日温暖的阳光,我还在努力地调整感受,对自己说现在已经是在四季如春的厦门啦。
从机场到市区,我们坐的是机场的班车。厦门高崎机场位于市区北面,要从机场到西南端的轮渡搭船去鼓浪屿,先要到火车站换车。火车站有开往厦门各个方向的班车,交通非常方便。厦门和其他大多数的城市一样,上车都是一元车费,无人售票。零钱在厦门搭公车是必不可少的。轮渡有两个渡口,一个是专用来发旅游船只的,只要有金门岛环岛游,还有到大嶝岛的游船。在这个渡口的左侧大概200米处就有另外一个渡口,这里是厦门市民往返鼓浪屿和厦门岛的主要通道。从厦门岛到鼓浪屿,往返三元船费,回程买票。五分钟之后,我们踏上鼓浪屿。我们的计划是第一个晚上住在鼓浪屿上,欣赏它美丽的日落。我们预订的住处是陆军疗养院。为了找这个疗养院,我们拖着行李走了很远,因为鼓浪屿的路都是小道,绕来绕去,很容易迷惑人。走了差不多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在一片美丽的沙滩旁发现了这座疗养院。虽然比较难找,但疗养院的位置非常好,背山面海,风景相当漂亮。发下行李正巧是日落,马上出门去欣赏鼓浪屿美丽的晚霞。
海风阵阵,行走在鼓浪屿的沙滩上,极目远眺便是厦门岛。晚霞在天边把天空染出一道道红晕,和片片的海浪相互映照。因为去的时候是冬天,水温不高,否则可以脱下鞋子赤脚走在海滩上,感受海滨风情。鼓浪屿的落日和它的日出一样,非常漂亮,是绝对不可以错过的美景。
看完了日落,便到龙头路上去吃晚饭。龙头路是鼓浪屿上的商业街,这里各类商品店和食飭林立。在鼓浪屿,有不同的食品可供选择。一类是海鲜,一类是鼓浪屿的小吃。去过其他的海滨城市,我们选择的是有当地特色的小吃。这里推荐给大家一家鼓浪屿本地的小吃店,龙头路242号的百香食坊。这里出品的各类小吃有土笋冻、面线糊、沙茶面、肉粽、海蛎煎,还有我最最喜欢的花生汤。土笋冻是将沙滩上的一种小虫洗净冰冻,配上作料,吃起来有点像冻好的皮蛋,之不过里面是蛋白质丰富的小虫。海蛎煎也是一种海产品,拿来煎炸做出来的一种饼。沙茶面和面线糊都是面食,喜欢吃面食的朋友可以试试。花生汤是甜品,将花生洗好,炖烂,加冰糖和鸡蛋。花生入口即化,非常好吃。我在鼓浪屿上吃了好几次花生汤,回到成都之后念念不忘的,除了鼓浪屿上的日出、日落之外,就是这香香甜甜的花生汤了。
吃完晚饭回到房间,我们决定第二天早上去日光岩迎接新年的第一缕阳光。
闹钟在五点四十五分响起,急急忙忙洗漱之后,我们按预定路线上日光岩。可是在黑暗中走错路线,跑到了日光岩的另一面。问了住在这里的一户人才知道刚才错过了到日光岩的一个大门。于是又匆匆忙忙跑回去,找到大门。可是没有人售票,听到里面有人在扫地,问了又没人回答。天已经渐渐亮了起来,无奈只好往下走。在路上又碰到一位老人,才知道日光岩的另一个入口。又是一路小跑,买了门票直接奔百米高台而去。原来开始的那个入口只在早上六点半后才售票,我们抱怨日光岩的标示做得不好,外地人很容易就找错了方向。气喘吁吁爬上日光岩,天差不多快大亮了。还好早上有雾,云层很厚,太阳还没有冲破它的包围。日光岩下是一片红色的房顶,远处是还在沉睡中的厦门岛,渡口处建行的高楼清晰可见。鼓浪屿的清晨还有些许凉意,我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闲暇时光,深深吸一口气,像要把鼓浪屿的精髓吞到肚里去。红云片片,经过短暂的挣扎,太阳终于发出刺目的光芒。厦门岛也在沉睡中醒来,海上的船只开始扬帆破浪,一声声船鸣撕破安静的海面。一阵钢琴声传来,鼓浪屿迎来了2006年的第一天。离开日光岩的时候碰到了一位50多岁的阿姨,她在鼓浪屿的音乐学校当老师。音乐学校的学生有一半是学习钢琴的。据她介绍,鼓浪屿以前的常住居民是两万人,现在只剩下5000多人。难怪我们在岛上看到很多的老建筑都是空的,没有人住。她有两个女儿都在香港,但她还是觉得住惯了鼓浪屿,哪里也不想去。不过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天地,在香港的女儿也不习惯鼓浪屿上的生活。而现在岛上除了音乐学校还有厦门市第二中学,这让我感到纳闷。虽然鼓浪屿和厦门岛之间往来的轮渡非常多,每十五分钟就有一班,但是终究隔着一片海,似乎是一个相对安静隔绝的世界。但是这样的世界却没有真正隔绝,有这样一群人每天从厦门岛的各个地方赶到鼓浪屿上,晚上再从鼓浪屿返回到厦门岛。我不知道如何表达心中那特殊的情绪,也许就是这样,才真正体现了鼓浪屿的特别之处,它不单是旅游的胜地,也是生活的地方。或者可以这样说,鼓浪屿真正的生命力,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存状态。
鼓浪屿的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夜深人静,游客散去,在房间里能听到清晰的海浪声。我想我一定会再去厦门,再回到鼓浪屿上,看它的日出、日落,倾听海风恒久的诉说。。。。
离开鼓浪屿,我们直奔厦门大学。我们在厦门岛上的住宿地点就是厦大的招待所。虽然费用比较高(事实上厦门的住宿费比其他很多旅游城市都贵),但是胜在方便。从厦大老校门(也就是招待所所处的校门)出去,就是公交车站。从那里可以坐到开往厦门岛各地的班车,无人售票,1元一人。厦门公交车的特点是一发车,就放极具本地特色的闽南之声(闽南语的电台)。外地的朋友千万别想听清楚电台说的是什么,对我来说闽南语比粤语更难弄懂。我们在厦门岛上去了南普陀寺,这座寺庙就在厦大的旁边,走路三分钟就到。南普陀寺的素饼非常好吃,虽然外面也有多卖素饼的地方,不过还是南普陀寺的最好吃。植物园也是值得一去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很多种类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不过门票比较贵要40块钱。我咬牙买票进去之后,碰到两个今年毕业的研究生。一个是福州大学的,另一个就是厦大的。他们居然是从厦大翻墙过来的。原来植物园和南普陀寺、厦大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从植物园可以走到南普陀去,但是你别想可以逃票,因为到南普陀还是有一道门是要买票的。
厦门岛另外一条值得推荐的旅游线路就是环岛路。你可以租自行车沿环岛路一游,也可以坐环岛的观光巴士。自行车的出租店到处都是,而且营业到深夜。和朋友共骑一辆自行车行走在阳光灿烂的环岛路上吹吹海风,别有一番风味。环岛的观光巴士在很多旅游点都可以搭乘。可以从机场航空酒店搭乘,经钟宅湾大桥、会展中心、椰风寨、海韵台、台湾民俗村、珍珠湾、胡里山炮台、和平码头、旅游客运码头到人民会堂。整个旅程就是环厦门岛一周。你可以选择在任何站点下车游玩,再上车再去其他的地方。我们是在旅游客运码头上的车,在会展中心下车。会展中心有一片巨大的草坪,很多人在那里放风筝,还有一些孩子踢足球,是厦门人休闲的好地方。环岛路上还有个地方离台湾小金门特别近,也许水性好的人能够游过去。两边都标着口号,大陆这边是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金门那边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很有意思。
厦大是我们这次旅行的一站,因为是住在厦大里面,我们好好地逛了逛这个著名的大学。跟一般的学校相比,这里绿树成荫,教学楼也呈现多样的建筑风格。厦大白城区有一片漂亮的海滩,那里离景点胡里山炮台也非常近走路即到。从白城区坐车到厦大医院下车,能看到一个小巧的韩国餐馆“友情之家”,价廉物美,很多厦大的学生在那里吃饭。我们是偶尔看到这个餐馆进去一试,10块钱就能吃到非常地道的石锅拌饭或是泡菜锅。老板姓姜,是东北人,亲戚在韩国,女儿也在釜山留学,因此深知留学生的不易。这么便宜的价格也是因为厦大的韩国留学生的要求降下来的。老板在苏州招商局当翻译,帮助招商局引进了一家外资挣了点钱,就举家搬迁到厦门,开了这家韩国料理店。老板性格豪迈,殷勤好客。我们在友情之家吃了饭后请教他哪里有茶楼可以喝茶。他带我们到隔壁一家卖茶的铺子,拿出自己放在那里的一包茶请我们喝。原来福建卖茶的店就能喝茶,跟成都的茶铺大不相同。成都的茶铺是专门卖茶的,不能品。茶楼是能喝茶,不过主要是提供一个场所给客人休闲娱乐的。茶在茶楼里,似乎已经成了一个附属品。福建人喝茶就完全不同了,他们是真正在品茶。福建人喝的都是功夫茶,而且多在自家喝。听说我们想买茶,不太懂茶的女员工找来老板。老板姓李,卖的是家乡安溪产的乌龙茶。老板帮我们泡功夫茶,浓浓的茶香沁人心脾。我们聊着茶的话题,也了解了一些福建人的生活习性。
最后一天旅程,我选择了位于泉州湾北岸的崇武。从厦门到崇武差不多两个半小时的车程。那里除了半月湾、西沙湾的金沙碧水,还有著名的惠安女。崇武是石雕之乡,一路上有很多的石雕厂,崇武古城里也有不少的石雕像。崇武古城是现存最完整的明代丁字形石砌古城池,最大的特色是古城与大海一体。我在崇武看到了不少惠安女,老年人还穿着传统的服装,短上衣、宽裤筒,年轻人除了留着刘海、戴着花头巾,衣着上已经跟我们没什么区别了。
福建除了厦门、惠安还有很多可去的地方,泉州、福州都留待我下一次的探访。飞机从高崎国际机场起飞,俯瞰大地,鼓浪屿和厦门岛清晰可见。我在心底轻声告别,再见了厦门,再见了鹭岛。
(日光岩上看厦门岛)
(日出时分)
(美丽的环岛路)
(会展中心草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