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会普通话,到了苏州就害怕
虽然每月都去几次苏州,可还没有真的体验苏州。
这次中秋,正好再次赴此,老婆也放假休息,于是一起来了苏州。
我办事工作,老婆逛街。
第一天晚上回到宾馆,老婆就抱怨说,这里的人说话,她听不懂。
我说没有呀,这两年与我有工作关系的人交往,并没有这感觉;
“哪是与你交往的人都说普通话,是上过大学的人。”老婆反驳道。
“哦!”我好象明白了,每次来苏州,我只是办事后就回家,并没有到这里的大街小巷去走走,也并没有与这里的老苏州们聊过,不过,从宾馆的电视节目里有几个苏州的当地台,我的确是一句也听不懂他们在讲什么。
为了体验这里的民语,第三天早上,早早起来,陪老婆逛了下附近的早市,果然,哪种一连串软香哩语,说的我们一头雾水,当看到我们听不懂时,年青些的,会可以听的懂的半普通话,而老年人们,就彻底的听不懂了,不过,看看还是可以的,若是老人家们卖东西,看下其它人给多少钱就行了,不过,看到老年人买老年人的东西,就难度大了许多。
“只会普通话,到了苏州就害怕!”老婆说。
我也是会意的点了点头。
普通话本来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而苏州这个南方古城,早在普通话之前的千年里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再加上这里物产丰富,生活很是富足,若是再让人家说普通话,的确是有些为难。
这使我想起前些天在上海虹桥机场,登机时,我前面的男人的登机牌是改签的,服务员暂时不让他上飞机,于是几个男男女女服务员说了一大通,我一句也听懂的中国话。
男子乘客急了,大声说“能不能讲普通话,说我的事,还不让听懂,什么意思?”
“就是,请讲普通话!”我也帮着腔。
“没事了,请登机吧”服务员们架不着众怒,说了句我们都听懂的话。
语言的沟通是关键的,可每个地方的语言又带着自己的方式,若是真的想普及一个语言,确是件不易的事。
若是真的想了解一个地方,掌握这个地方的言语是必要的。要不,真的会害怕的哟。
(依然航运的京杭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