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了唐朝诗人杜苟鹤的诗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就对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水城苏州留下美好的印象。久矣向往之,终以“到此一游”而满足了饱尝眼福的夙愿。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春秋时代吴王阖闾建城至今,已有2510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仍保持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式格局,城内尚有25公里长的河道,近200座桥梁,仍然呈现着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描绘的“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拦三百九十桥”的水城风貌。
在一条临河的长巷,妙在出门就是河,低头便见水,举足即过桥。那桥的形状也就标志着本身历史的悠久,只见绿苔封着石缝,石头栏杆已经不完整了。
一日,我从桥的驼背上望着远处划过来的几只小船,河岸边人声沸扬,偶尔传来韵味悠长的吆喝声,看着繁荣地景象,顿时兴味赫然,平添几分野趣。这些,都令人喜爱,使人流连。有时,望着城内横竖交叉的小河,板桥,岸边的绿树鲜花,往往驻足不前,让你消磨大半天时光。
桥多,确实是姑苏水城的一大特点。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千百年来,历代骚人墨客的题咏,与苏州的桥竟结下不解之缘。从古人“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等诗句,就足见苏州的桥多了。
如“画桥三百映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的枫桥,江村桥,是因唐张继的《枫桥夜泊》诗而名闻遐迩。而乌鹊桥则由于“月满星移水照天,南飞乌鹊影翩翩”,“夜来桥上吴娃过,只道天边织女行”而趣味盎然。
至于“未赴洞庭酌,且醉横塘席”的普福桥,“花事晴喧绿水桥,画楼红袖倚吹萧”的绿水桥,“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的花桥,“三百栏杆锁画桥,行人波上踏灵鳖”的利往桥和“含浪亭上望姑苏,千尺飞桥接太湖”的宝带桥,更是令人神往。
当地政府部门,为把苏州建设成中国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型的秀丽水城,正在恢复和建设城内外结合的河网水系,抓紧河道污染的治理,排水系统的完善,以使苏州河道到处有活水流动,呈现一派水域的生机。今后,旅游者在市内便可“以舟代步”,坐上苏式小船和游艇,在城内外到处游览,充分领略那“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水域意境了。
天宇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