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文夫,自称不是美食家却以《美食家》称霸文坛。
第一次接触《美食家》是在小学。家里以前本是当地大户人家,就算困难时期也有酒有肉,宴客无数。
可是《美食家》还是引起父辈人的兴趣,连续几天成为大人餐桌上的话题,第一次接触所谓美食的一些名词感觉新鲜,私下就找来父亲所看的《美食家》,是刊登在一本月刊里的。
看完后幼小的心灵确实比较震撼,起码文章的菜名和老店就可以饱餐一顿。不知是否从此就爱上烹饪,而跟后来烹食嗜好和技术有了关系。
在大学期间游过苏州,特地到松鹤楼品菜。
最近准备苏州一游,又想起陆文夫,查资料才知老人已经仙逝。
重新找来《美食家》拜读。
大概是经历不同,看后已经不再有年幼的激动。反而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
特别是对于所谓顶级的家宴,陆写得非常草率,哪怕是写小吃也是报报菜名,这就是读者心目中的饮食圣经吗?
看得出陆确实不是美食家,不过是为苏州做做10秒广告而已,这个目的超水平达到了。
可是苏州确实是美食“天堂”吗?
问100个人,答案也是否定的。
美食是要有包容的概念,需要一个允许各家而且多家的竞争环境,人的味觉是无穷的,是被不断发掘的,翻新的。美食就是美食,酸甜苦辣,它存在,又不会单一,不受局限。
只有包容的环境才有真正的美食。
试问一百年都在做松鼠桂鱼、鲃肺汤和叫花鸡又以“甜”为单一食味的地方最多是顶个“地方美食”头衔,跟美食“天堂”是相差甚远的。而小吃,国内很多地方的特色东西也不会比苏州差到哪里。
从陆文夫者,你们一生就这么吃就满足了吗?
更多交流:http://gzgangang.blog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