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irylea
拙政园
上海的行程有些仓促,在这个让其它城市望其项背的经济中心,中式建筑除了些许皮毛模仿外很难看到创新,能够延续中国古典园林规划概念的楼盘少之又少,在生活方式日益概念的地产界,社会文化也被概念化了,文化的短视行为隐匿着的,是商业冲击下精神信仰的缺失。
几乎把中式建筑的最后希望全都放在了苏州的2日。
到了苏州后没来得及休息就直接赶到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这四座苏州最富名气的古典园林一处处用脚步量过,手中的相机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拍起了,该拍些什么,是古典园林的清秀层次还是现代园艺改造后的满眼绿意,是亭中悠坐金发碧眼还是一片喧嚣的黑发黄皮肤,是前人的智慧之笔还是后人自作聪明的修缮,是文人雅士的淡泊致远还是现代商业文化的一蹴而就……
by airylea
拙政园-曲径雅亭
古典园林经过几百年的主人更迭,已经是很多人思想的一个集中总结了,不论园主人是荣归故里也好、落魄失意也罢,骨子里始终摆脱不掉文人的痕迹,园林规划、建筑形式、建筑细部、甚至是一个简单的命名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而蕴含深意。但就是在苏州——这个出过清代江苏籍半数状元的文化之地,在园林文化的继承上好像有些断层,后期园林的维护稍显粗糙,不仅仅是建筑细部的真实再现,甚至连最基本的用材和外饰也没有完全尊重原有的园林配置。再加上园林的道路本来就狭窄弯曲,植被讲求层次,是不大适合过于喧闹的人群出现的,但过度的旅游开发,让原本清秀的园林陷入了一片喧嚣,除了建筑就是人流,已经没有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移步换景的新奇感;往来的团队导游和免费园林导游,对园林的讲解更多地流于表面,甚至偏重于曲解名人轶事以吸引游客视听。这下,我手端相机站在每一处角落,却不知道该怎么去呈现自己肉眼所见了。
by airylea
静谧的沧浪亭
花了整整一天时间走完这些园林,发现了一个不是规律的规律,园林的保护的程度往往和它们的名声、面积、年限呈反比,后面看到的网师园等小一些的园林明显比号称最大的拙政园更有味道,被后人损毁稍轻一些。无论是精致的石雕还是已经悬挂几百年的那串红灯笼,总能让人一下子从喧嚣中沉寂下来。
by airylea
网师园—一串红灯笼悬挂了几百年
by airylea
网师园—一处精致的石雕诉说着往昔的荣耀
其实不止苏州,貌似很多城市都陷入了一个怪圈,往往会在城市形象(比如交通、建筑等)方面去花大力气作特色,用城市的历史为模版去表达现代城市的个性,但对所借用概念的主体(比如园林、文物)等却不是很关注,仅仅把它们作为旅游开发的一棵摇钱树。
by airylea
姑苏城外的泊船处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离开苏州前,顺路去了寒山寺,这座凭借着一首唐诗而名声大噪得寺院,也成了苏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当初“停船聆音”的河水依旧,两座字迹斑驳的古桥依旧,只是这座寒山寺却没有丝毫老态。其实并不奇怪,既是寺庙,便是靠世俗奉养,每年捐献的善款足够原貌翻新了,以资民众寄托信仰;而已经成为城市历史的园林,既然是文人墨客独善其身的产物,也就随着士族的消失而老矣。
呵呵,也许这就是“中国式文化传承之路”吧。
苏州吃住行推荐——
苏州城市不算大,消费尚可,看个人喜好吧。
Posted in 路有惊慌·游走 |5 Comme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