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当地新闻 -> “与人类为敌”的《舌尖上的中国》

“与人类为敌”的《舌尖上的中国》

发表时间:2014/5/5 9:48:53 阅读:117次
  就像泡妞一样,做吃货是需要资格的。当年西门大官人追求潘金莲,隔壁王婆提出了五点要求,不符合条件就不要想了,这标准到了现在浓缩成了高富帅三个字。做吃货不必这么麻烦,满足两个要求就行了,那就是你得有足够的金钱和时间。有人会反驳,很多美食家更中意那些隐于街头巷尾的寻常小店啊。别闹了,人家那是繁华阅尽,咱们穷苦人千万别拿肉麻当有趣了。所以,做一个合格的吃货,门槛是很高的。当然,吃货的最高境界不是你自己花钱吃,而是别人请你吃。所以我特羡慕那些功成名就的顶级吃货们,比如蔡澜,比如沈宏非,比如陈晓卿,尤其是陈晓卿,不仅自己吃,还借职务之便拍成纪录片,在你最饥饿的时候播放,刺激你。

  不得不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第一集给人的感觉不太好,在网上引发了大量的吐槽,其中的集大成者就是那个网络热帖“蜜蜂不哭,今晚我们都是跳跳鱼”,动物们惨啊,本来吃着火锅唱着歌,然后就被麻匪给劫了。我不知道陈晓卿是怎么考虑的,为什么选择这些十分冷僻的食材,难道说拍摄传统美食,会有植入广告的嫌疑?但第一集的拍法,引发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猜想。比如说,把这些贫苦人的生活以这样一种诗意的方式表现出来,合适吗?再比如说,这片子如果引发了吃货们的饕餮之欲咋整?捕猎和采集作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对自然的索取是有限的,但如果把这一切暴露在现代文明面前,有没有考虑过后果?这些食材有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前些天看某本杂志,里面教读者如何拍摄野生鸟类,杂志里特别强调,请拍到珍稀鸟类的摄影师不要将拍摄地点公布出来。这不是杞人忧天,前些年青岛有个教授,把一些珍稀花卉的分布地点发在了媒体上,结果没过多久,这些花被一采而空。永远不要低估人们的欲望,在熊熊燃烧的欲望之火面前,理性之水瞬间蒸发。

  于是我想到了一个深刻的命题,做一个资深吃货很难,因为阻止你的是外在的条件,而不想做一个吃货可能更难,因为阻止你的,是内在的欲望。我们的脑子里有一个杏仁体,是人在进化中保留下来的和动物比较相近的原始机体。据说杏仁体管理我们的情绪,这东西才烦人呢,趋利避害,把我们塑造成了一个贪婪猥琐的人。从吃的角度来讲,当摄入糖分、脂肪、碳水化合物、咖啡因、尼古丁这类东西时,杏仁体会让我们感到满足和快乐,然后趋之若鹜。你对抗这些东西,就是在跟快乐对抗。这需要你的大脑前额叶提供理性,然而理性的人终究不多,所以我们才说,能够戒烟的男人和能够减肥的女人是最可怕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么个倒霉东西对于动物来讲是最重要的,是自私的基因们为了能够传承下去而特意设计的机关。试想一下,远古时代的人类,如果想要生存怎么办?只能大量地摄取糖分、脂肪、碳水化合物。然而人类如何分辨哪一些食物富含这些东西呢?杏仁体告诉我们,那些让我们吃起来满足的食物富含这些东西。基因把欲望和生存链接到了一起,我们只需要追随欲望的脚步就能够生存下去。包括繁育后代,不是人类意识到繁育后代是自身的使命,而是,用葛优的话来说,那事儿有意思。于是,在基因的支配下,我们就像一头追赶胡萝卜的驴,奋勇向前。

  然而人类毕竟是人类,文明发展得实在是太飞速了,很快,我们已经不再为食物而担忧,但是杏仁体没能跟上形势,仍然傻傻地让我们去摄取早已经不需要的糖分、脂肪,结果,曾经保命的基因设计变成了毁掉我们身材、健康的凶手。这你跟谁说理去?你也不能把杏仁体从脑子里抠出去吧。人类如今面临的倒霉局面就像鱼缸里的金鱼,有一个不负责任的主人不断地往鱼缸里面投食。金鱼远古的基因告诉它们,有的吃就赶紧吃,还不知道下顿在哪里呢,于是呆萌呆萌的金鱼就不停地吃,直到撑死自己为止。

  所以,人类拒绝当一个吃货,比渴望成为一个吃货,要难得多。而吃货陈晓卿鼓捣的《舌尖上的中国》,绝对是对人类赤裸裸的挑衅。

  网友评论

  这些年,各种所谓的美食节目其实不少,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能一枝独秀这样火?恐怕还是在于,除了迎合口腹之欲,它里面还有一些唤起我们内心深处认同、共鸣的东西。

  《舌尖上的中国》为“吃货”这个词赋予了浪漫主义情怀,即使从技术层面看,这样精致的纪录片,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挺稀缺的。互动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当地新闻MORE

旅游新闻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