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旅游新闻 -> 媒体夸大难辞其咎: 韩国“游客禁止进入”中文告示的背后

媒体夸大难辞其咎: 韩国“游客禁止进入”中文告示的背后

发表时间:2015/11/11 9:54:07 阅读:800次

 

一则告示引发的争议

《东亚日报》的报道称:“中国游客增多以后,部分游客在街上吸烟,乱扔垃圾,甚至高声喊叫。这引起了周围居民和商家对于游客不文明举动的不满。”接受该报采访的一位韩国上班族表示,在首尔市区一家酒店,竟然有几名(中国)女性游客在“理所当然”地使用男性洗手间,这让他感觉“非常荒唐”。

该报道称,位于首尔市钟路区的一家汽车销售店“不堪其扰”,在店面玻璃上贴出了印有中文简体“游客禁止进入”字样的告示。

该报道一经传开,便引发了韩国民众的强烈反响。有人对部分中国游客的“低素质”冷嘲热讽,也有网民表示“韩国也有许多游客在境外表现得素质较低而被批评,在评价别人之前需要先反省自我”。

由于争论过于激烈,网上甚至出现了许多具有争议性的留言,韩国《东亚日报》以及转载该新闻的韩国门户网站NAVER一度关闭该报道的网上留言。

而当这个消息传回中国国内,国内的网民们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网民认为,这个告示非常具有种族歧视与侮辱色彩,但也有网民对店主的无奈表示理解。

店主无否定中国游客之意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实地探访了贴出告示的汽车店和周边区域。该店位于首尔市中心,离地铁3号线景福宫站1号出口不远,以销售韩国品牌汽车为主。

该店所处的位置周边有景福宫、三清洞、西村等赴韩中国游客经常到访的景点。记者探访之时,还看到了许多中国游客乘坐的大巴车停靠在这家店的对面。

据大巴车司机介绍:“中国游客访问景福宫和西村等景点时,因为景点周边的道路较为狭窄,因此经常会将大巴车停靠在道路较为宽敞的这块区域(汽车店对面)周围,许多游客会从此下车步行至景点周边。”

       记者在周边观察时也发现,经常有三五成群的中国游客走过。

但是,当记者走近这家汽车店时却发现,备受争议的“游客禁止入内”告示已经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汽车折扣宣传海报,记者也没有看到任何其他中文标志。

该店经理金先生已经在这家店工作数年,他向记者介绍,此举实属无奈。

“我们贴上这个告示也只有一小段时间,当时贴上这个告示时丝毫没有想过要歧视中国人,或者是其他"种族歧视"的看法。”金先生强调。

金先生向记者解释道:“因为店面周边有许多旅游景点,每天都会有许多旅游大巴停靠周围,自然也就有许多中国游客在周边停留。可能因为这个汽车品牌在中国知名度比较高,因此有部分中国游客会进到店里询问洗手间在哪,或者进店休息等候大巴。更有甚者,一些人在店里等待的时候吵闹不堪,甚至吸着烟就进店,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正常营业。所以我们也实在是不得已。”

“当我们的这个告示上了新闻以后,我们就看到网上有许多争论,另外也有一些人士致电或前往我店提出抗议,而这些争议与我们本也毫无关联,我们也并不想借此出名。”金先生说,“另外,这么做的中国游客也只是一小部分,完全没有必要将所有中国游客都否定掉。所以,我们最终决定撤下这个牌子,至于日后如果再有类似情况,我们将采取好言相劝的措施,中国游客们绝大多数也比较讲理。而我也趁机了解了一下周边洗手间的位置,以方便回答游客们的疑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当记者结束采访走出店门之后,注意到店门前的绿化树之间赫然悬挂印有“在街道吸烟同样会影响他人”的中韩双语警示横幅,落款是首尔钟路区保健所。

 

韩政府重视旅游业

 

中韩双方目前来往人数已经进入1000万的时代,两国民间交流日益密切,上述事件只是中韩往来交流的一个插曲,但也是韩国民众和舆论围绕“中国游客”争论的一个缩影。而韩国政府正在不断强调中国游客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方式强调中国游客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就在记者实地探访汽车店的前一天,“韩国访问委员会”刚刚在首尔景福宫举办了“2016~2018韩国访问年”的启动仪式,总统朴槿惠、文化体育观光部部长金钟德、韩国明星李敏镐和韩国女子组合AOA成员雪炫等各界人士都参与其中。

在仪式上,朴槿惠强调:“为了迎接韩国访问年,给外国游客留下更好的印象,也为了提高韩国的国家形象,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乃至每个韩国民众的共同努力;以温暖的微笑及亲切的态度迎接四面八方的来宾,韩国的情谊将会吸引全世界的游客们再次访问韩国。”

 

中国游客带来商机

 

近几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正以井喷式的速度增长,一些韩国品牌也逐渐被中国百姓熟知。同时,韩国也针对中国游客实施了济州岛免签、多次签证简化以及退税等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游客赴韩消费。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韩调查发现,在许多韩国媒体和普通民众的眼中,中国游客都是“买买买”的代名词,一些韩国媒体甚至用中文“游客”一词的韩语音译来指代“中国游客”。就连高丽大学的一名中文系教授都半开玩笑地向记者说:“明洞(首尔代表性的购物街区)已经成为半个中国城了。”

首尔市政府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游客平均每人在首尔的消费额达到232万韩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远高于欧美游客的149万韩元(约合8100元人民币)及日本游客的60万韩元(约合3300元人民币)。

另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赴首尔旅游的目的地已经不单局限于购物景点聚集的江北老城区,而是向汇集整容医院和韩流娱乐企业的江南区等其他地区扩展。其中,整形外科是中国游客“江南游”的首选目的地,相比之下,“江北游”的主要目的则是享受逛街乐趣。

赴韩中国游客的购物潮曾在今年6月“中东呼吸道综合征”(MERS)爆发后一度有所下降。特别是经历过“非典”的中国游客对于韩国疫情的不安全感更加强烈,访韩中国游客的数量自6月起出现明显下降。

韩国法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间访韩的中国游客数量为275万人,平均每月55万人。但是在MERS疫情暴发的6月,这个数值下降到了26.5万人,降幅近六成。据分析,即便MERS疫情在6月得到控制,韩国经济的损失也将达到36亿美元。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中国游客的大幅度减少势必将为本来就缺少消费推动力的韩国经济“雪上加霜”。因此,上从韩国总统和首尔市长,下至韩国旅游行业,都在为吸引中国游客使出浑身解数。

朴槿惠此前在首尔东大门市场视察时曾与中国游客一同自拍,并强调来韩国旅游是安全的。首尔市长朴元淳更是亲自来华,在北京和广州举办活动,推出“就是现在,来首尔吧”的宣传口号,试图再次夺回中国游客的青睐。

“邮筒事件”存争议

但另一方面,韩国民间对于中国游客也一直有所争议。

据观察,韩国民间针对中国游客赴韩一直持两类观点。旅游业和服务业者认为,中国游客将在提振韩国内需的同时,也有利于推广韩国文化,而且也不需要耗费自然资源,这对于韩国是“百利无害”的发展模式。而反对的声音则指出,通过购物为主的中国游客创造出的利益基本上都落入大型财阀袋中,对改善民众生活并无太大益处。

事实上,韩国的流通产业中,大型财阀的占有率早已过半,而免税店产业更是超过九成。中国游客在购物过程中访问的百货店、免税店和超市基本都是在大型企业操控之下。

除此之外,部分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一直是争议焦点之一。

今年年初,韩国媒体曾报道:“在首尔2000多个邮筒中,只有位于明洞、东大门等地的邮筒中经常能够发现垃圾。”

据该媒体的调查:“被发现垃圾的邮筒主要是明洞、东大门地区三个邮筒。而这三个邮筒都位于中国游客聚集区,因此甚至有人在邮筒上张贴"这不是垃圾桶"的中文标示。”

报道一出,立刻引起韩国民众对中国游客大规模涌入的探讨。后来,朴元淳在参加外媒记者新年招待会时曾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游客作为来到首尔的客人,理应受到尊重与优待。我们要求游客们改进之前,先要改进我们自己。如果说周边具有充足的垃圾桶,中国游客们也不会选择将垃圾扔到邮筒里。”

此后,首尔市增加了明洞地区的垃圾桶。但是《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实地走访时发现,相较于明洞琳琅满目的小吃店,垃圾桶的数量仍然不够。记者试着在明洞大街边购买了一串鸡肉串后走了近600米才发现一个垃圾桶。

而在这方面,首尔江南区政府的经验似乎更值得借鉴。江南区政府认为,只有备足垃圾桶才可以防止游客乱扔垃圾,因此,同样是游客聚集的区域,位于江南区的江南站和林荫小路等景点的邮筒就能“幸免”。

媒体的“刺激性”报道

在整个实地探访过程中,记者发现,韩国大多数民众对于中国游客并没有天生的恶意。多数韩国民众对于中国游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声讨部分无良商家针对中国游客的“宰客”现象。

记者同样发现,在首尔地铁中偶尔还能听到中文的吵闹声,少部分中国游客的陋习仍不时现于首尔各个景点,首尔各地段时常能够看到用中文写着“禁止乱穿马路”等字样的警示语。

遗憾的是,当少部分中国游客的陋习经过当地媒体的夸大报道,就难免出现上述尴尬事件。背后的部分原因是,韩国媒体行业竞争激烈,近千家媒体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曝光,竞相报道一些吸引眼球的“刺激性”新闻。

对此,有韩国专家认为,中国游客在韩国民众眼中的形象与这些媒体的报道不无关联。事实上,挂出“游客禁止进入”的韩国商家只是韩国商家中的极个别例子,记者到访的绝大部分店铺对中国游客并不排斥。

曾有一名国内出境游旅行社领队的总结令记者印象深刻:中国游客的陋习相较于以前有所减少,但是仍然存在。解决这些矛盾只有从我们自己开始。“在旅游景点刻下的"到此一游",刻的不仅是名字,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国民的形象。”(作者:权小星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当地新闻MORE

旅游新闻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1532805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