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行之所动,在这个烈日似火的夏季里,我们多么想去到一处清凉世界里,我们寻寻觅觅,我们心之所向之处就是那蜀之南地,遮天蔽日的翠竹。竹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表示这谦逊有节的君子之风,自古受到文人墨客的推崇,郑板桥一幅《竹子》更是文明中外,流传千古。
在蜀地南疆,有的不仅仅是琼浆玉液,国酒五粮,此处还有那延绵绿浪,清风拂面,竹香袭人。青石铺路,翠竹遮天,人行其中,眼之所及,皆为绿,甚是清爽。
在这个烈日当头的的初夏,人行其中,轻抚身边的竹,光滑的表面,结实的主干,韧劲十足的枝条随风摇曳。有心之人一定能听到这时候竹林中会发出一种声音,吱嘎之声就是这些竹在欢快地唱歌,在这个夏日里享受着阳光沐浴的美好。
一阵风吹过,天空飘来一朵乌云,这时的竹子摇得最疯狂了,风本来不大,当他遇到竹的时候,就跟着竹子一起摇摆起来,站在一个叫着观云台的地方,俯瞰着这万亩竹海,波涛滚滚,后浪推着前浪前进,顿时让人新潮澎湃,热血沸腾,怪不得当年的朱元璋云游至此时,看见那眼前山峰,见青龙、见麒麟、见凤凰、见百龟、四临朝拜之相。
曲径竹幽处,朝露滴衣裳。清晨,漫步竹海,竹叶上挂满露水,轻轻一碰这竹子,就一片刷刷之声,打湿了我们的衣裳,肯定也会滴在头上、脸上、耳朵上,仿佛就洗了一遍脸,露水洗了我,也洗了竹叶,清晨是竹叶更加青翠欲滴。太阳升起来了,那挂在叶尖的朝露迎接这太阳,亮晶晶地闪着,然后滴落,回归大地,继续滋养着这片土地,孕育着这里的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