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是中国农历的二月初二,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广东东莞市东坑“卖身节”隆重开幕。这个由古时候“劳动力集市”发展而来的节日,传承至今已变身为人们“歌颂劳动、祈福欢乐”的节日。
当天,在东坑大道世纪广场,龙腾狮舞人山人海。来自粤港台两岸三地的数万民众同赏凸显东坑“卖身节”农耕民俗元素的舞龙醒狮、非遗风情特色的粤剧表演。
因“卖身节”由古代“劳动力集市”发展而来,企业招聘也在“卖身节”中重现。在东坑井美村文化广场,富港电子公司负责招聘的王小姐向记者介绍,招聘会大概有七八万人次到场,公司一季度的员工缺额通过此次招聘活动可填补八成左右。来自江西的刘先生称,前几天他才从老家过来东莞找工作,今天在这里找到一份包底有2500元人民币的工作,还可以看看文艺表演,真是两全其美,他觉得很开心。
“卖身节”因传说众多遇仙故事又叫“遇仙节”,每逢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古镇东坑的寒溪河边、街头巷尾人流云集,以求“遇仙”逢好运,得到仙人指点。祖籍东坑的谢伯夫妇前天特意从香港组团回来参加“卖身节”,他告诉记者,他俩每年都来参加“卖身节”活动,因为这天不仅是遇仙的日子,也是他俩认识的特别日子。谢伯夫妇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卖身节情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东坑“卖身节”既然是农耕民俗就离不开人们对丰收的渴望、离不开对雨水的祈求。如今,东坑“卖身节”游人中的年轻男女,总爱在大街小巷泼水戏嬉互送祝福,祈愿被水泼得一身吉祥,带回一身好运。
相关链接》》》
传说,“卖身节”是出自东坑塘唇村, 有一姓卢的大户, 赶着清明之前开耕, 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 在塘唇村前, 贴出雇请农耕长工启事。自此之后, 形成习惯, 没有田地的青壮年都在“二月初二”这天, 坐在塘唇村前的围篱上, 头戴斗笠、身披粗布巾, 以示“卖身”,出卖劳力, 等待财主雇请。有田地的财主, 就在这天, 到塘唇村前, 挑选“卖身”的青壮年、放牛仔, 一雇就是一年, 这就叫 “卖身”。
几度沧桑, 东坑“二月初二”名为“卖身节”,又名“遇仙节”,后改为“翻身节”。近年来, 改名为“欢乐节”,游人爱在大街上用玩具水枪射水作乐, 故又名“射水节”。“二月初二”来过欢乐节的人们, 都希望在这一天, 让东坑之水洒一身吉祥, 带回去一身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