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新闻 -> 旅游新闻 -> 2017年成都乡村旅游收入比重将达到13%

2017年成都乡村旅游收入比重将达到13%

发表时间:2014/8/23 11:14:44 阅读:680次

    8月21日,记者从成都市发改、环保、国土、林园、水务、农委、财政等七部门联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成都将初步建成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经济区,打造5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20个以上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区,乡村旅游收入比重达到13%。

    成都市农委副主任范晓宏在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回答到:“到2017年,将实现农业高端产业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并初步建成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经济区,打造5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20个以上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区,乡村旅游收入比重达到13%。”

    据范晓宏介绍,随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大城市农业的主要发展形态。通过获批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都将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明确农业功能分区。划定主要农产品生产保供区、城市生态涵养区、休闲农业精品区、绿色屏障保护区。将平坝精华灌区确定为‘米袋子’、‘菜篮子’农产品生产保供区,采取等质‘占一还一’的方式进行重点保护。将城市近郊区域确定为城市生态涵养区,加强水系、湖泊和湿地建设,合理规划布局适宜作物。将景观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功能设施完备的区域确定为休闲农业精品区进行重点打造提升,近期重点加快“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将其打造为四季有景、四季可游、文化多元的全国统筹城乡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全国新型城镇化示范带、全市乡村旅游目的地。调整龙门山、龙泉山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规划发展以水果、干果、林竹、药材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打造两山环抱的绿色屏障保护区。把水稻种植作为生态湿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对稻田的重点保护。”范晓宏表示。

    范晓宏接着说到,成都将推动农业实现“八化”转型。围绕建设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目标,坚持“保供给、增容量、拓功能、促增收”的战略取向,加快推进农业由传统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推动农业实现经营规模化、产业高端化、生产标准化、主体职业化、手段科技化、服务社会化、环境生态化、功能多样化等“八化”转型,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到2017年,实现农业高端产业倍增、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率先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此外,成都还将强化农业发展设施配套。围绕“10个粮经产业新村建设成片推进综合示范基地”和“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5年内,安排100亿元资金集中力量新建70万亩、提升完善100万亩高标准农田,使全市平坝精华灌区农田全部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深入推进大中型水库、主要河流水系、农田水利渠系的治理和建设,5年内新建整治排灌渠道5000公里,形成全域灌溉的水利渠系。实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提升工程,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农机产业和信息化发展,5年内平坝区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建成农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农业产业基地100个。

    “并且,成都还将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一三产业良性互动。整合农业资源,打造一批高端化的观光农业旅游景点和乡村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农业多功能性开发,推进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培育新的业态和经济增长点。2017年,初步建成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经济区,打造50个以上旅游特色村、20个以上乡村旅游度假示范区,乡村旅游收入比重达到13%。”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当地新闻MORE

旅游新闻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