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与旅游纪念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两个概念。去拉萨游玩的旅客背包里总少不了几个花样别致的藏饰品;从杭州度假归来的游客也常常带回一些丝质服饰。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销路畅通且好评连连,但换个地方卖同样的纪念品效果就不见得一样好了。
“在全国各地的许多景点都出现过旅游纪念品雷同的现象,产品大同小异,没有特色。”常年带队出游的小李告诉记者,他从事导游工作已有8年多,走遍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山川河流,头两年自己带队出游也会给家人带些当地的纪念品,但他逐渐发现,纪念品的“纪念”意义正在渐渐消失。
纪念品丢失特色
顾名思义,“旅游纪念品”是游客为了记录旅程中的美好,亦或是给亲人朋友带回自己旅游感受的一种物质体现。“不同的景点拥有不同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应该基于当地文化或是景观特点,利用当地资源,生产反映当地特色的产品。大规模的重复生产会导致旅游纪念品的意义丢失,小商贩的销路受限制,生产企业也很难做强做大,景点也会因此被戴上缺乏特色的帽子。”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及说。
陈及认为,旅游纪念品属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周边旅游环境的一些具体需求。”他指出,想要改善旅游纪念品消费的现状,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生产企业要在创意设计方面多下功夫,深度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同时加大与小商贩的利益链条,促进商品的良性流通;另一方面,旅游景点承包公司在选择可以进入景区售卖的纪念品品类时也需要更加关注企业的本地调研是否详尽,是否就地取材,在产品和包装上显现本地特色。
“北京礼物”值得借鉴
从2011年起,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针对京城旅游纪念品乱象丛生问题推出了“北京礼物”品牌纪念品项目。记者从“北京礼物”特许运营商,华江文化项目负责人孙唯处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60余家“北京礼物”旅游纪念品专卖店分布在京城的各大景点、口岸。
孙唯告诉记者,“北京礼物”项目由北京市旅游委主导,授权工美集团、华流文化、华江文化三家运营商特许经营。“北京礼物”的产品品类分布很广,衣食住行都有涉及。“我们整合北京市面上现有的产品,深入挖掘北京的传统文化、老字号品牌,将每个景点的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孙唯说。“目前我们在八达岭景区、前门大街、鸟巢、颐和园还有首都机场T3航站楼都设立了专卖店,并且每个店铺的主打产品都体现了店面所在景点的特色。”孙唯表示,产品是文化的载体,“北京礼物”的产品设计理念来自于中国元素或北京元素的一部分。“同样出售丝绸,我们会选择将京剧脸谱印制在丝绸上,体现京城文化特色。我们也会购买一些有北京地域元素的画作版权放在我们的旅游纪念品上,例如长城、故宫、天安门等,提升产品的地域特色。”
孙唯同时表示,品牌的建设是长期的过程,目前“北京礼物”的市场定位还比较模糊,很多游客会认为“北京礼物”产品价格偏高。陈及指出:“旅游纪念品的价格主要取决于旅游产品所蕴含的地域或文化的独特性以及所使用原材料价值的大小,而前者更具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