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欢迎您 收藏本站
去九寨沟旅游   去峨眉乐山旅游   去四姑娘山旅游   去稻城亚丁旅游   去海螺沟旅游   去丽江旅游   去西藏旅游   去港澳台旅游   去新马泰旅游   去浙江旅游   去河南旅游   去河北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游记 -> 自驾游记 -> 神奇的天路

神奇的天路

发表时间:2009/12/28 16:13:46 阅读:336次
西藏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其缺氧和高原反应让人望而生畏。但西藏的美景又是独一无二的,一辈子如果不去一次西藏实在是遗憾,今年暑期我们10余人登上了去西藏的旅途。三年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这条铁路也成了西藏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坐火车去西藏,从低海拔逐渐进入到高海拔,也使我们能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是我们国家最大的蓄水池和水塔,因而我们沿途对水也就有了特别深刻的感受。南方多水田和湖泊,到了河南,旱地居多。进入陕西,就是进入我们国家的西北地区了,西北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一个干旱的地区。上世纪8—90年代,一首《黄土高坡》非常流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那个年代,我到过西安,确实就是那个感受。但90年代中期以后,大面积的退耕还林,陕西的植被有了很大的改观,04年,我去延安,看到陕北至少在公路沿线,山上已经绿茵苍翠,山谷里绿水潺潺,与江南无异,这次铁路沿线也感受到陕西的植被很不错,三北地区的绿化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进入甘肃,就有一种苍凉的感觉,除了城市及周边地区之外,许多地方都是裸露的黄土地,有的地方甚至寸草不生,房屋的瓦上覆盖着吹落的黄色的尘土。莫不是甘肃的名字没起好?甘肃的甘成了干旱的“干”,干旱而肃杀。哪一天,这个干旱的“干”真的能够变回甘甜的“甘”?

  青海的省会西宁在青海的东北部,进入西藏的格尔木在青海的西南部,火车在青海境内斜着穿过整个青海省,青海的面积很大,有70多万平方公里,在我们国家仅次于新疆、西藏和内蒙。进入青海,地如其名,到处郁郁葱葱,一片青翠,与甘肃的干旱成为鲜明的对照。青藏铁路,实际上就是从西宁到拉萨,其中西宁到格尔木段约800多公里25年前就已经修通,3年前修通的青藏铁路,是指从青海省的格尔木到西藏拉萨这一段,大约1100公里。火车离开西宁,在茫茫的青海大草原上奔驰,地势平坦,远处是一些并不很高的山峰。人口逐渐稀少,沿线偶尔有一些村庄,庄稼长势不错。在内地,油菜在七月底早已收割完毕,但这里的油菜刚刚开花,一片金黄,这使我们意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高寒山区。整个青藏高原,油菜在这个盛夏季节,都是刚刚开花。铁路两边,不时有一些湖泊、溪流和沼泽地,大片大片的水草,说到沼泽,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湿地,小时候读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看到草地沼泽吞噬了许多红军战士年轻的生命因而对它深恶痛疾,但今天从生态的角度讲,湿地是个好东西,我们国家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就是在青海省发源,在青藏高原孕育的,沼泽地储存了大量的水资源,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个水滩,形成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养育我们中华民族的滔滔不绝的长江、黄河。高原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离开西宁不久一直到拉萨,火车行驶一个昼夜,无论是草原或山坡几乎看不见一棵树,是因高原、缺氧?仰或是人烟稀少?

  说到青海,不能不说青海湖,青海应该是因青海湖而得名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我们的火车沿着青海湖的一边走了差不多一个多小时,仍然没有离开,可见青海湖之大。在古代的时候,青海湖一定比现在还要大很多,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称:“青海,海周七百余里。”青海湖在古代就叫青海,说它是海,除了因为它也是咸水,而且的确浩瀚无际。但在古代,青海也是荒凉的代名词。杜甫有诗云:“君不见,青海头,自古白骨无人收,旧鬼烦怨新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一番凄凉景象。连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对青海的描述也使人有恐惧之感:“青海,水色青绿,冬夏不枯不溢,自日月山望之,如黑云冉冉而来。”科学家通常使用中性的语言,但为什么是黑云?“黑云压城城欲摧”,黑云冉冉而来,惊心动魄,肯定不是好景致。其实,对景致的描绘也是心境的反映,人们常说,触景生情,景又何尝不是由情而生。郦道元和杜甫,都不是生活在太平盛世,古代本来就人少,遇到战乱,更是人烟稀少,心情怎么能好得了,只能“独苍然而涕下”。时过境迁,现代人整天生活在喧嚣拥挤、高楼林立的城市,宁静开阔的山野也就成了慰抚心灵的灵丹妙药,沿青海湖边,停放着许多大客车,这都是外地来西宁的人特意跑来看青海湖“冉冉黑云”的。

  在青藏高原上,坡度是缓缓上行的,不知不觉海拔在火车在前行中不断升高。青藏线的火车每一节车厢都有一个高度计。过了青海湖不久,高度计就显示超过了海拔4000米,这时候,火车就进入了高原,乘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高原反应,有的头晕、头痛或感觉呼吸困难,有的甚至呕吐。这时,火车就开始在车厢里释放出氧气。过了格尔木,经过青藏铁路上最高点——唐古拉山口,海拔五千零六十多米。青藏高原有很长一段是无人区,比如说,著名的可可西里,那里盛产藏羚羊,有人拿着望远镜眺望远处寻找,但我是没有看到一只,据说可可西里藏羚羊曾经数以百万计,也许我们想到要保护藏羚羊已经太晚了。真不知道,用屠杀几十只藏羚羊制作一条丽莎披在女士的肩上上面是不是会有血腥味?青藏高原即使不是无人区,人烟也非常稀少,牲畜基本上只有牦牛,大概只有牦牛才能适应得了这里的高原和缺氧。这里既没有树也没有灌木,虽然盛夏季节,草原还是绿的,但这里的草也很稀薄,贴着地表。到了西藏后到处都听到说西藏的牦牛吃的是虫草,喝的是矿泉水,似乎很幸福,因此,这里的牦牛肉干是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人啊,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根据对自己是否有利来对外部世界作出价值判断。这里的草贴着地皮,牦牛啃一口草,一半是泥沙,我看是幸福不了的。

  青藏铁路一些地段是与青藏公路平行的,铁路穿行在大草原上,相隔大约一、两公里处,公路上汽车断断续续,偶尔会有一些房舍,大概是加油站或司机休息之处,还有个别牧民的居所,这就是长达2000公里的路程所能看到的仅有的人烟。遥远处能够看到一些雪山,在高原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青藏铁路坡度平缓,路途中崇山峻岭和险峻沟壑不多,我看网上资料上说,火车穿过唐古拉山口,要经过长长的隧道,但我们火车是在夜间通过,没有能够见到。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由于高原缺氧,植被稀少,生态脆弱,为了环保,也由于穿越冻土层的技术原因,铁路采用了“以桥代路”,火车就在脱离地面的旱桥上行驶,真是名副其实的“天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从西宁到拉萨,近两千公里,在铁路两侧一百米内的地方都设置了金属挡板,挡板内,用大大小小的石片嵌入草地,把草地分割成格子网状,每个格子一尺见方。过去只听说过火车在沙漠中穿行,在铁路沿线两旁,用芦苇或草一半埋入沙土,然后打成网状格子,以防止沙漠移动。但青藏高原并无沙漠,也不会有流沙移动,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设施?也许,到了冬天,草都枯萎了,风沙也大就需要了;或者,这是为了动物保护,避免像藏羚羊这样的野生动物穿越铁路而造成伤害,仅这一项,工程就十分浩大。青藏高原的植被是极其脆弱的,由于高原和缺氧,一片草原遭到损害,也许十年、二十年都很难恢复,但整个青藏铁路沿线,我们看不到一处裸露的泥土,好像这条路不是只修了三年,而是已经存在几十年了。当我们躺在卧铺车厢了,吸着车厢里缓缓释放着的氧气,还觉得胸闷气短,浑身无力,以致连玩牌都打不起精神,想到这条世界上最高的铁路的建设者们的艰辛劳动,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青藏铁路,特别是格尔木到拉萨的1100多公里,全线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由于青藏高原本来就人烟稀少,铁路的建设者们绝大多数也是我们这样的内地人,他们忍受着青藏高原的高寒缺氧,甚至要在无人区突破生命的禁区艰苦卓绝地工作。他们是中国真正的脊梁,他们用强壮的臂膀扛起了这条世界屋脊上的“天路”。

  “清晨,我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看到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整个旅途中,不断反复播放着这首《天路》歌曲。歌声中,我们的“巨龙”驶过拉萨河上美丽壮观的拉萨河大桥,缓缓地进入旅途的终点——拉萨站。走出拉萨站,已经是傍晚八点了,但由于西部的时差,太阳还没有落山,甚至阳光照射在我们的皮肤上还有灼痛的感觉,高原上紫外线分外强烈。火车站座东朝西,充满藏族民族风情的高大的红色建筑物正沐浴在夕阳里,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果然是神秘的高原雪域之城,我们看见它的第一眼,就有神秘的感觉。
分享张家界旅游打造文化之旅

跟团游记MORE

自驾游记MORE

自助游记MORE

在 线 客 服

Tel: 028-69696333

Tel: 028-69696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