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苏州站下了火车,坐上开往东山的20路汽车。坐在车上,看着来往的人,分不清谁是游客谁是当地人,但在车上的味道告诉了我,长久不洗澡的人很多,从他们身上散发着刺鼻的味道,最后在这味道灌满了整个车厢时,车才慢悠悠地开了。从苏州站到东山要经过47个站头,时间要用90分钟才能到,我随着车的移动漫漫的变得麻木,看着窗外,淫雨霏霏,可雨中的任何景色也没有在我的脑中住足,车一站一站的停,人都在匆忙中上下串动,我仿佛看到的不是人,而是幽灵在动,如那《千与千寻》中去往沼泽站的车,上下来往的皆是透明的幽灵,飘动在上下的车门之间。我也似乎在看着一场不同世界的电影。
车到达东山镇时雨下得还不大,刚下车,便围过来许多人,当知道我不是来东山旅游而是要去三山岛时他们便一下散去。我又坐上环岛中巴,此时的雨渐渐大了起来,因离上渡船的时间还有很长,我于是便选择了在陆巷古村下车,想在那寻找一下古人的足迹,怎奈此地已被现代“文明”所覆盖,只能在现代的水泥墙壁中寻找些古人留下的蛛丝马迹。下车时雨就很大,现在更大了,这雨真是毫不留情地向我砸来,风也加剧着雨的力量,我的伞在这风雨中显得特别薄弱,但却依然顽强地为我遮挡着风雨。整条街道看不到什么行人,只有我孤零地走在风雨中,古村,没了古村的痕迹,看不到先人生活的影子,只留下那两个牌坊,还能说明此地曾经拥有过的荣耀。
虽说在雨中漫步是很有诗意的,可给我的雨不是“绵绵”而是“疾风骤雨”。我的诗情早已被我湿透的鞋子所代替。风依然呼啸,雨仍旧飘落。
坐上3点钟的轮渡,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到了这向往已久的三山岛。我住在鸿翔旅馆,吃着当地的菜,此时的我已经忘却了路上的辛劳,最恨的就是自己的胃太小,装不下这美味佳肴。望着吃不进去的鸭子肉,我的心急啊。
饭后,和老板、老板娘闲聊了许久,22点回到楼上,可睡意皆无,展转反侧,已过午夜,迷梦中我坚定地熬过了黑夜。
阳光努力争脱阴云的束缚,想松动一下自己的筋骨,云再也无法遮掩,光顷刻之间透过云层洒落下来,整个天空、湖面顿时亮了起来,映的我的眼睛不得不眯起来看那烟波浩淼的太湖,但我的心情却因那光的到来而愉悦。
坐在返回东山的轮渡上,告别了逐渐远离的小岛。船上的年轻人很多,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说笑声、吵闹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时时包围着我的耳朵,我的听觉器官都快要撑不住了。
三山岛此时已离我远去,我不怀恋它,它远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所谓的景点,什么“板壁峰”、“姐妹桥”、“一线天”、“狮身人面像”真是有点蒙人,那不是景点的湖水岸边,风中摇曳的芦苇还可以构上美丽画卷,但却看不到我那梦中的白帆、落日下的渔舟。另我失望。
要概括一下三山岛的特色,那只有一个字,“绿”。满山苍翠,碧绿成荫。民居掩映在树丛中,不定处会露出灰蓝色的房脊,白色的墙壁。在那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感觉最好的就是那处在林中的小路。幽静狭长,迷人,有点曲径通幽之感。那条路是水泥铺成的,如果是石子那就更好了虽然它带有一点现代都市的味道,但无论怎样,依然挡不住它的迷人的风采。说是迷恋路,还不如更直接地说喜欢那片“绿”,小路正处在这绿色之中,曲曲弯弯伸向远方,树的绿色相互相互交织在一起,结成一片,若没有那黑色的树干,你真感觉不到树的独立。走在平坦的小路上,树木的芳香清楚地让我感觉到新鲜空气的存在。那绿,绿的迷人,绿得让人不得不产生一些遐想……我住的鸿翔旅馆就是在这条绿树掩映的小路上。
夜晚窗外一片漆黑,可谓是伸手不见五指,那黑色,像是青藤笔下的泼墨,黑中有无限的内容释放。那黑,真的如墨,黑中看不到恐惧,只有思索。但这黑夜并不平静,岛上的风一直不能让夜安宁,也不让我这疲惫的身躯得到释放和休息。楼上的几个男孩女孩的扑克牌也在助长风的威力。
夜是那样的黑,黑的让我有些兴奋,黑得又是那样的透明。
来去匆匆,2天的时间,总让我感觉离家很久了似的,我知道,我爱我的家,我爱我那天真活泼的孩子,我爱我那智慧美丽的妻子,一切都可以包容,一切都可以原谅。23点05分到家,爱人忙为我煮上水饺。温暖,我不会拒绝,一盘水饺全部进入了我的胃,虽然我已在苏州吃饱了肚子。
三山岛还在眼前浮动,真心希望岛上的“生意人”,能很好地看清自己,提高一下自身素质,不要太过于欺骗,也不要为了那一点人民币而失去自己的“形象,”要让游客真正体会到小岛的自然、纯朴、清净,这样游客会越来越多,游客多了,那么岛上的生活自然也会越来越好。